一种多用途超大胀缩式的开卷机卷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855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超大胀缩式的开卷机卷筒,包括主轴以及围绕主轴设置的多块扇形板,扇形板轴向上的一端分别铰接若干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主轴,扇形板与主轴之间设置有棱锥体组,棱锥体组包括沿轴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棱锥体,扇形板与棱锥体具有一对彼此滑动配合的斜面,扇形板的斜面在其周向两侧各设置有勾头,棱锥体上开设有与勾头滑动配合的勾槽,棱锥体组在轴向上滑动连接主轴,主轴内在轴向上滑动连接有拉杆,拉杆的一端从主轴内伸出并固定连接棱锥体组,拉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胀缩油缸的活塞杆。涨缩范围大,在性能与强度均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可以适应于热轧卷和成品卷的开卷,适用范围广,用途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途超大胀缩式的开卷机卷筒
本技术涉及开卷机卷筒的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多用途超大胀缩式的开卷机卷筒。
技术介绍
开卷机是金属带材连续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它主要由卷筒、齿轮箱、压辊、底座等部件构成,开卷机卷筒主要包括主轴、扇形板、棱锥套、拉杆、胀缩油缸组成。开卷机主要是将带卷胀开、胀紧,同时将带材带头打开送入生产线上,以实现开卷功能。现有的开卷机卷筒胀缩范围较小,进而导致其适应范围小,用途单一。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多用途超大胀缩式的开卷机卷筒,其涨缩范围大,在性能与强度均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可以适应于热轧卷和成品卷的开卷,适用范围广,用途广泛。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用途超大胀缩式的开卷机卷筒,包括主轴以及围绕所述主轴设置的多块扇形板,所述扇形板轴向上的一端分别铰接若干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主轴,所述扇形板与所述主轴之间设置有棱锥体组,所述棱锥体组包括沿轴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棱锥体,所述扇形板与所述棱锥体具有一对彼此滑动配合的斜面,所述扇形板的斜面在其周向两侧各设置有勾头,所述棱锥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勾头滑动配合的勾槽,所述棱锥体组在轴向上滑动连接所述主轴,所述主轴内在轴向上滑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从所述主轴内伸出并固定连接所述棱锥体组,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胀缩油缸的活塞杆,所述胀缩油缸的缸筒固定连接所述主轴。进一步地,所有的所述棱锥体组均通过卡套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卡套滑动连接所述主轴。进一步地,所述拉杆远离所述胀缩油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分别与所述棱锥体组一一对应的拉键,所述拉键固定连接距离其最近的所述棱锥体。进一步地,所述拉键通过过渡套固定连接所述棱锥体。进一步地,所述扇形板的数量共有四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涨缩范围大,在性能与强度均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可以适应于热轧卷和成品卷的开卷,适用范围广,用途广泛;扇形板以连杆为绞点,在径向胀开与回缩的同时,轴向也会有微小位移,但扇形板始终被连杆拉着,从而实现轴向限位,以满足扇形板在径向的涨缩功能,棱锥体组由多个独立的棱锥体组合而成,单件备料、加工简单,制作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多用途超大胀缩式的开卷机卷筒的正视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多用途超大胀缩式的开卷机卷筒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多用途超大胀缩式的开卷机卷筒胀大时的侧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多用途超大胀缩式的开卷机卷筒缩小时的侧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扇形板的侧视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棱锥体的侧视剖视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扇形板与棱锥体连接后的侧视剖视图。图中:1、扇形板;2、棱锥体;3、主轴;4、连杆;5、拉键;6、过渡套;7、卡套;8、拉杆;9、胀缩油缸;10、勾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7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用途超大胀缩式的开卷机卷筒,包括主轴3以及围绕所述主轴3设置的多块扇形板1,所述扇形板1轴向上的一端分别铰接若干连杆4的一端,所述连杆4的另一端铰接所述主轴3,所述扇形板1与所述主轴3之间设置有棱锥体组,所述棱锥体组包括沿轴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棱锥体2,所述扇形板1与所述棱锥体2具有一对彼此滑动配合的斜面,所述扇形板1的斜面在其周向两侧各设置有勾头10,所述棱锥体2上开设有与所述勾头10滑动配合的勾槽,所述棱锥体组在轴向上滑动连接所述主轴3,所述主轴3内在轴向上滑动连接有拉杆8,所述拉杆8的一端从所述主轴3内伸出并固定连接所述棱锥体组,所述拉杆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胀缩油缸9的活塞杆,所述胀缩油缸9的缸筒固定连接所述主轴3。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有的所述棱锥体组均通过卡套7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卡套7滑动连接所述主轴3。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拉杆8远离所述胀缩油缸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分别与所述棱锥体组一一对应的拉键5,所述拉键5固定连接距离其最近的所述棱锥体2。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拉键5通过过渡套6固定连接所述棱锥体2。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扇形板1的数量共有四块。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多用途超大胀缩式的开卷机卷筒,包括主轴3、扇形板1、棱锥体组、连杆4、拉键5、过渡套6、卡套7、拉杆8和胀缩油缸9。扇形板1的数量共有四块,圆周均布于主轴3的头部。扇形板1远离主轴3的侧面为圆弧面结构,用于与带材直接接触,扇形板1靠近主轴3的侧面具有三个斜面,用于与棱锥体组的斜面以接触传递胀紧力,每个斜面周向方向的两侧各配置一个勾头10,用以传递收缩力,勾头10呈长条状,倾斜角度均与棱锥体组的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棱锥体组的数量共有四个,棱锥体组包括三个沿轴向间隔排布且彼此独立的棱锥体2,所有的棱锥体2通过卡套7整合在一起,棱锥体组可以在主轴3上轴向移动。棱锥体2上具有斜面,该斜面与扇形板1的斜面相配,棱锥体2的斜面与扇形板1的斜面互动可实现卷筒沿径向的胀大与缩小。棱锥体2沿周向的两侧各开设有一个勾槽,勾槽与勾头10滑动配合,从而可以拉着扇形板1作径向运动以完成卷筒的缩小。胀缩油缸9设置在主轴3的尾部,胀缩油缸9的活塞杆在液压动力的作用下会轴向移动,活塞杆固定连接拉杆8的一端,拉杆8的另一端从主轴3的头部伸出并装有四个拉键5,拉键5通过过渡套6与距离拉键5最近的棱锥体2相连。活塞杆轴向移动的过程中会传递拉力至棱锥体组,从而可以拉着棱锥体组沿主轴3往回轴向运动。扇形板1远离拉键5的一侧分别铰接有两个连杆4,连杆4在扇形板1径向运动时可限制扇形板1轴向的微小位移,同时确保扇形板1在径向大范围运动时不会脱开失效。具体使用时,胀缩油缸9正向供油,活塞杆缩回,拉杆8拉动棱锥体组朝主轴3的尾部移动,扇形板1朝远离主轴3的方向移动,卷筒胀大,胀缩油缸9反向供油,活塞杆伸出,拉杆8拉动棱锥体组朝主轴3的头部移动,扇形板1朝靠近主轴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途超大胀缩式的开卷机卷筒,包括主轴(3)以及围绕所述主轴(3)设置的多块扇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板(1)轴向上的一端分别铰接若干连杆(4)的一端,所述连杆(4)的另一端铰接所述主轴(3),所述扇形板(1)与所述主轴(3)之间设置有棱锥体组,所述棱锥体组包括沿轴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棱锥体(2),所述扇形板(1)与所述棱锥体(2)具有一对彼此滑动配合的斜面,所述扇形板(1)的斜面在其周向两侧各设置有勾头(10),所述棱锥体(2)上开设有与所述勾头(10)滑动配合的勾槽,所述棱锥体组在轴向上滑动连接所述主轴(3),所述主轴(3)内在轴向上滑动连接有拉杆(8),所述拉杆(8)的一端从所述主轴(3)内伸出并固定连接所述棱锥体组,所述拉杆(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胀缩油缸(9)的活塞杆,所述胀缩油缸(9)的缸筒固定连接所述主轴(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超大胀缩式的开卷机卷筒,包括主轴(3)以及围绕所述主轴(3)设置的多块扇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板(1)轴向上的一端分别铰接若干连杆(4)的一端,所述连杆(4)的另一端铰接所述主轴(3),所述扇形板(1)与所述主轴(3)之间设置有棱锥体组,所述棱锥体组包括沿轴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棱锥体(2),所述扇形板(1)与所述棱锥体(2)具有一对彼此滑动配合的斜面,所述扇形板(1)的斜面在其周向两侧各设置有勾头(10),所述棱锥体(2)上开设有与所述勾头(10)滑动配合的勾槽,所述棱锥体组在轴向上滑动连接所述主轴(3),所述主轴(3)内在轴向上滑动连接有拉杆(8),所述拉杆(8)的一端从所述主轴(3)内伸出并固定连接所述棱锥体组,所述拉杆(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胀缩油缸(9)的活塞杆,所述胀缩油缸(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世标吴久福谭桦邓立群袁玉琴余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美达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