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轧卷筒芯轴的自动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36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轧卷筒芯轴的自动润滑结构,包括延伸轴、分配阀、芯轴,所述延伸轴的中轴线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分配阀与所述固定板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延伸轴上,所述分配阀的分配阀主油路一、分配阀主油路二、分配阀分油路一、分配阀分油路二、分配阀分油路三、分配阀分油路四、分配阀分油路五均连接有铰接式直角管接头,所述分配阀的分配阀分油路六设有螺塞,所述铰接式直角管接头的另一端均连接有金属软管,相对于现有的热轧卷筒干油润滑结构,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能够解决因通油块脱落造成芯轴内部润滑失效的技术问题,且能够在目前热轧生产线在线使用卷筒的芯轴润滑系统上进行改造,不更换延伸轴、芯轴等成本高的零件。芯轴等成本高的零件。芯轴等成本高的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轧卷筒芯轴的自动润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卷取机卷筒干油自动润滑的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热轧卷筒芯轴的自动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卷筒是卷取机的核心部件,在张力下高速卷取热状态重达数十吨的带钢,为此,卷筒内部润滑系统的好坏对卷筒寿命起决定性作用,目前连杆柱塞花键传动式卷筒,被广泛应用于各热轧生产线,该结构卷筒芯轴头部组装有一个通油块,最近国内多家热轧钢厂在使用过程中,未到质保期,卷筒内部出现异响,卡阻,甚至无法卸卷,造成抱卷现象,拆开后发现,芯轴头部组装的通油块脱落,脱落的通油块在卷筒内部随卷筒旋转四处乱撞,相关件损坏严重,芯轴各滑动面无法供给润滑油,各配合面磨损加剧,严重影响卷筒整体寿命,且现有卷筒备件不可能全部报废重新定制,以尽量小的成本,对线上备件做改造,才是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最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热轧卷筒芯轴的自动润滑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轧卷筒芯轴的自动润滑结构,包括延伸轴、分配阀、芯轴,所述延伸轴的中轴线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分配阀与所述固定板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延伸轴上,所述分配阀的分配阀主油路一、分配阀主油路二、分配阀分油路一、分配阀分油路二、分配阀分油路三、分配阀分油路四、分配阀分油路五均连接有铰接式直角管接头,所述分配阀的分配阀分油路六设有螺塞,所述铰接式直角管接头的另一端均连接有金属软管,所述分配阀主油路一通过所述金属软管连接所述芯轴的芯轴主油路一,所述分配阀主油路二通过所述金属软管连接所述芯轴的芯轴主油路一,所述分配阀分油路一通过所述金属软管连接所述芯轴的芯轴分油路一,所述分配阀分油路二通过所述金属软管连接所述芯轴的芯轴分油路二,所述分配阀分油路三通过所述金属软管连接所述芯轴的芯轴分油路三,所述分配阀分油路四通过所述金属软管连接所述芯轴的芯轴分油路四,所述分配阀分油路五通过所述金属软管连接所述芯轴的芯轴分油路五,所述芯轴分油路一与芯轴出油孔一、芯轴出油孔三相连通,所述芯轴分油路二与芯轴出油孔二、芯轴出油孔四相连通,所述芯轴分油路三与芯轴出油孔五、芯轴出油孔七相连通,所述芯轴分油路四与芯轴出油孔九、芯轴出油孔十、芯轴出油孔十一、芯轴出油孔十二相连通,所述芯轴分油路五与芯轴出油孔六、芯轴出油孔八相连通。
[0005]进一步的,所述芯轴主油路一、所述芯轴主油路二、所述芯轴分油路一、所述芯轴分油路二、所述芯轴分油路三、所述芯轴分油路四、所述芯轴分油路五为G3/8螺纹孔。
[0006]进一步的,所述延伸轴上设有两个M12螺纹孔,所述螺钉与螺纹孔相配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芯轴的运动行程为73.9mm,所述芯轴与所述分配阀之间的最短距
离为140.6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芯轴具有两组斜面与一个连杆槽时,所述芯轴共有12个芯轴出油孔,所述分配阀使用的是具有2个分配阀主油路,6个分配阀分油路的Delimon35712

3161分配阀。
[0009]进一步的,所述芯轴具有三组斜面与一个连杆槽时,所述芯轴共有16个芯轴出油孔,此时选用具有2个分配阀主油路,8个分配阀分油路的Delimon35712

3181分配阀。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设计的热轧卷筒芯轴的自动润滑结构,相对于现有的热轧卷筒干油润滑结构,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能够解决因通油块脱落造成芯轴内部润滑失效的技术问题,且能够在目前热轧生产线在线使用卷筒的芯轴润滑系统上进行改造,不更换延伸轴、芯轴等成本高的零件。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热轧卷筒芯轴的自动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热轧卷筒芯轴的自动润滑结构的芯轴出油孔分布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热轧卷筒芯轴的自动润滑结构的分配阀油路接口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热轧卷筒芯轴的自动润滑结构的芯轴油路接口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热轧卷筒芯轴的自动润滑结构的油路连接示意图。
[0014]图中:1、延伸轴;2、螺钉;3、固定板;4、铰接式直角管接头;5、分配阀;6、金属软管;7、芯轴;8、芯轴主油路一;9、芯轴主油路二;10、芯轴分油路一;11、芯轴分油路二;12、芯轴分油路三;13、芯轴分油路四;14、芯轴分油路五;15、分配阀主油路一;16、分配阀主油路二;17、分配阀分油路一;18、分配阀分油路二;19、分配阀分油路三;20、分配阀分油路四;21、分配阀分油路五;22、分配阀分油路六;23、芯轴出油孔一;24、芯轴出油孔二;25、芯轴出油孔三;26、芯轴出油孔四;27、芯轴出油孔五;28、芯轴出油孔六;29、芯轴出油孔七;30、芯轴出油孔八;31、芯轴出油孔九;32、芯轴出油孔十;33、芯轴出油孔十一;34、芯轴出油孔十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
范围。
[0016]如图1

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热轧卷筒芯轴的自动润滑结构,包括延伸轴1、分配阀5、芯轴7,所述延伸轴1的中轴线上设有固定板3,所述分配阀5与所述固定板3通过螺钉2固定于所述延伸轴1上,所述分配阀5的分配阀主油路一15、分配阀主油路二16、分配阀分油路一17、分配阀分油路二18、分配阀分油路三19、分配阀分油路四20、分配阀分油路五21均连接有铰接式直角管接头4,所述分配阀5的分配阀分油路六22设有螺塞,所述铰接式直角管接头4的另一端均连接有金属软管6,所述分配阀主油路一15通过所述金属软管6连接所述芯轴7的芯轴主油路一8,所述分配阀主油路二16通过所述金属软管6连接所述芯轴7的芯轴主油路一9,所述分配阀分油路一17通过所述金属软管6连接所述芯轴7的芯轴分油路一10,所述分配阀分油路二18通过所述金属软管6连接所述芯轴7的芯轴分油路二11,所述分配阀分油路三19通过所述金属软管6连接所述芯轴7的芯轴分油路三12,所述分配阀分油路四20通过所述金属软管6连接所述芯轴7的芯轴分油路四13,所述分配阀分油路五21通过所述金属软管6连接所述芯轴7的芯轴分油路五14,所述芯轴分油路一10与芯轴出油孔一23、芯轴出油孔三25相连通,所述芯轴分油路二11与芯轴出油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轧卷筒芯轴的自动润滑结构,包括延伸轴(1)、分配阀(5)、芯轴(7),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轴(1)的中轴线上设有固定板(3),所述分配阀(5)与所述固定板(3)通过螺钉(2)固定于所述延伸轴(1)上,所述分配阀(5)的分配阀主油路一(15)、分配阀主油路二(16)、分配阀分油路一(17)、分配阀分油路二(18)、分配阀分油路三(19)、分配阀分油路四(20)、分配阀分油路五(21)均连接有铰接式直角管接头(4),所述分配阀(5)的分配阀分油路六(22)设有螺塞,所述铰接式直角管接头(4)的另一端均连接有金属软管(6),所述分配阀主油路一(15)通过所述金属软管(6)连接所述芯轴(7)的芯轴主油路一(8),所述分配阀主油路二(16)通过所述金属软管(6)连接所述芯轴(7)的芯轴主油路一(9),所述分配阀分油路一(17)通过所述金属软管(6)连接所述芯轴(7)的芯轴分油路一(10),所述分配阀分油路二(18)通过所述金属软管(6)连接所述芯轴(7)的芯轴分油路二(11),所述分配阀分油路三(19)通过所述金属软管(6)连接所述芯轴(7)的芯轴分油路三(12),所述分配阀分油路四(20)通过所述金属软管(6)连接所述芯轴(7)的芯轴分油路四(13),所述分配阀分油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玉琴司马攀峰邓立群唐衡意徐天佑孟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美达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