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发酵尾气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812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发酵尾气净化系统,包括发酵罐体、自控阀、气液分离器、除菌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器、蒸汽管和碱水管,通过发酵罐体顶部的气液分离器实现气液分离,在搅拌叶产生的漩涡吸附力下更好地使发酵液回流到罐内,再通过除菌过滤器进行除菌过滤,最后通过活性炭吸附器进行异味和有害气体处理,之后再排放到室外,实现气液分离、无菌过滤、异味有害气体吸附,实现环保排放标准,具有系统设计简单,操作自控安全简便,系统维修费用低,净化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发酵尾气净化系统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发酵
,尤其涉及一种通风发酵尾气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生物发酵领域,通风发酵需要通过不断输入无菌空气来满足菌种培养耗氧需求,菌种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等气体,再通过罐顶尾气管路排放到室外出去,直接排放未经过处理的尾气容易造成外界空气污染,而且根据国家环保部门对发酵废气排放标准要求做到:无色、无味、无毒、无污染。目前比较普遍的发酵尾气处理系统大多采用蒸汽加热、热碱水喷淋吸收、冷凝塔等,这些系统处理效果一般,能耗较大,维修操作复杂。寻找一种能耗小,维修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的尾气处理系统势在必行,实实在在实现生产和环保同步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风发酵尾气净化系统,包括发酵罐体、自控阀、气液分离器、除菌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器、蒸汽管和碱水管,所述发酵罐体内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连接有电机且其上设有搅拌叶,所述发酵罐体的出口管路通过第五自控阀连接气液分离器的进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管路通过第六自控阀连接发酵罐体的入口,所述碱水管的出口管路依次通过第二自控阀和第一自控阀连接至室外,所述第二自控阀和第一自控阀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有两条旁路,一条旁路连接至气液分离器,另一条旁路通过第四自控阀连接至除菌过滤器,所述除菌过滤器、第七自控阀和活性炭吸附器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活性炭吸附器的出口管路通过第三自控阀连接至室外,所述蒸汽管的出口管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八自控阀连接至除菌过滤器,所述除菌过滤器上设有压力表,另一路通过第九自控阀和第十自控阀连接至污水池,所述发酵罐体底部通过第十一自控阀和第十自控阀连接至污水池。优选的,所述除菌过滤器内装有多组0.2um过滤孔径的空气滤芯。优选的,所述发酵罐体上还设有人孔和发酵罐压力表。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通风发酵尾气净化系统,实现气液分离、无菌过滤、异味有害气体吸附,实现环保排放标准,具有系统设计简单,操作自控安全简便,系统维修费用低,净化效率高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自控阀;2-第二自控阀;3-第三自控阀;4-活性炭吸附器;5-第四自控阀;6-气液分离器;7-第五自控阀;8-第六自控阀;9-第七自控阀;10-除菌过滤器;11-压力表;12-第八自控阀;13-第九自控阀;14-第十自控阀;15-第十一自控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通风发酵尾气净化系统,包括发酵罐体、自控阀、气液分离器6、除菌过滤器10、活性炭吸附器4、蒸汽管和碱水管,所述发酵罐体内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连接有电机且其上设有搅拌叶,所述发酵罐体的出口管路通过第五自控阀7连接气液分离器6的进口,所述气液分离器6的出口管路通过第六自控阀8连接发酵罐体的入口,所述碱水管的出口管路依次通过第二自控阀2和第一自控阀1连接至室外,所述第二自控阀2和第一自控阀1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有两条旁路,一条旁路连接至气液分离器6,另一条旁路通过第四自控阀5连接至除菌过滤器10,所述除菌过滤器10、第七自控阀9和活性炭吸附器4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活性炭吸附器4的出口管路通过第三自控阀3连接至室外,所述蒸汽管的出口管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八自控阀12连接至除菌过滤器10,所述除菌过滤器10上设有压力表11,另一路通过第九自控阀13和第十自控阀14连接至污水池,所述发酵罐体底部通过第十一15自控阀和第十自控阀14连接至污水池。具体地,本技术先通过发酵罐体顶部的气液分离器6实现气液分离,在搅拌叶产生的漩涡吸附力下更好地使发酵液回流到罐内,出来的气体再次通过装有多组0.2um过滤孔径空气滤芯的除菌过滤器10进行除菌过滤,最后再通过活性炭吸附器4进行异味和有害气体处理,之后才能够排放到室外。气液分离器6每次进罐培养前需用10%碱水浸泡至少维持2小时和蒸汽灭菌处理;除菌过滤器10每次进罐前需用蒸汽灭菌30分钟处理;发酵罐灭菌时产生的外排蒸汽可以通过开启第一自控阀1、第五自控阀7和第六自控阀8,关闭第三自控阀3和第四自控阀5通过支路外排到室外,发酵罐体上还设有人孔和发酵罐压力表。其工作原理:1.气液分离器6使用前浸泡碱水处理:先开启第二自控阀2和第五自控阀7让10%碱水进入气液分离器6,关闭自控阀第一自控阀1,第三自控阀3,第四自控阀5,第六自控阀8和第八自控阀12,当碱水注满气液分离器6后从左进气口流出时关闭第二自控阀2和第五自控阀7,至少维持浸泡2小时,浸泡结束后开启自控阀第五自控阀7和第六自控阀8让浸泡后的碱水流入罐内,通过罐底排污进入污水池;2.气液分离器6灭菌处理:在发酵罐灭菌操作时会产生大量蒸汽外排,通过这些外排蒸汽余热对气液分离器6进行灭菌处理,先开启第一自控阀1,第五自控阀7和第六自控阀8,关闭第二自控阀,第四自控阀5,第七自控阀9和第八自控阀12,当发酵罐灭菌结束后关闭第五自控阀7和第六自控阀8即可;3.除菌过滤器10使用前蒸汽灭菌处理:先开启第三自控阀3,第七自控阀9和第八自控阀12,关闭第一自控阀1,第二自控阀2,第四自控阀5,第五自控阀7和第六自控阀8,通过调节第八自控阀12使除菌过滤器10上的压力表11维持在0.11-0.12MPa,保持30分钟进行灭菌操作,灭菌结束后关闭第八自控阀12即可。4.发酵尾气净化系统正常使用:在发酵培养过程中需要进行废气净化处理,先依次开启自控阀第三自控阀3,第七自控阀9,第四自控阀5,第五自控阀7和第六自控阀8,关闭第一自控阀1,第二自控阀2和第八自控阀12,让尾气顺利通过气液分离器6,除菌过滤器10,活性炭吸附器4,然后再排放到室外。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发酵尾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罐体、自控阀、气液分离器、除菌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器、蒸汽管和碱水管,所述发酵罐体内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连接有电机且其上设有搅拌叶,所述发酵罐体的出口管路通过第五自控阀连接气液分离器的进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管路通过第六自控阀连接发酵罐体的入口,所述碱水管的出口管路依次通过第二自控阀和第一自控阀连接至室外,所述第二自控阀和第一自控阀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有两条旁路,一条旁路连接至气液分离器,另一条旁路通过第四自控阀连接至除菌过滤器,所述除菌过滤器、第七自控阀和活性炭吸附器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活性炭吸附器的出口管路通过第三自控阀连接至室外,所述蒸汽管的出口管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八自控阀连接至除菌过滤器,所述除菌过滤器上设有压力表,另一路通过第九自控阀和第十自控阀连接至污水池,所述发酵罐体底部通过第十一自控阀和第十自控阀连接至污水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发酵尾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罐体、自控阀、气液分离器、除菌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器、蒸汽管和碱水管,所述发酵罐体内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连接有电机且其上设有搅拌叶,所述发酵罐体的出口管路通过第五自控阀连接气液分离器的进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管路通过第六自控阀连接发酵罐体的入口,所述碱水管的出口管路依次通过第二自控阀和第一自控阀连接至室外,所述第二自控阀和第一自控阀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有两条旁路,一条旁路连接至气液分离器,另一条旁路通过第四自控阀连接至除菌过滤器,所述除菌过滤器、第七自控阀和活性炭吸附器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强林青平曾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达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