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肇明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高效汽车安全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792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汽车安全气囊装置,包括第一气囊袋、第二气囊袋、压力调节器、气体发生器,第二气囊袋环绕在第一气囊袋的外围,且第一气囊袋出气孔与第二气囊袋进气孔密封相连接,通过安装在第二气囊袋的压力调节器自动调节囊袋压力,使得进入气囊袋的气体不发生无控制的从囊袋泄露,提高了气体利用效率,也提高了气囊装置的保护效果,通过第二气囊袋防止乘员头部从第一气囊袋滑脱,提高了气囊装置保护功能的稳定性,并通过延长气体在气囊袋滞留时间实现气囊装置对第二波碰撞也发挥保护作用,从而实现气囊装置对乘员安全保护的综合效率及效果的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尤其适合需要前方保护的位置包括驾驶位、乘员位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效汽车安全气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乘员安全保护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高效汽车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使得汽车碰撞事故发生件数不断攀升。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因此应用汽车安全气囊装置保护乘员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应用也在不断的扩大。当汽车发生前方碰撞事故时,安全气囊装置里的气体发生器快速提供高压的气体,快速弹开囊袋并支撑前席位包括驾驶位和乘员位的人体,吸收人体向前的动能从而起到保护乘员的效果。由于汽车行驶速度很快,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其运动惯性造成的乘员受伤时间是以几十毫秒级别来衡量的,这就给作为汽车碰撞安全保护装置的安全气囊装置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但是,目前的汽车安全气囊装置存在以下的几个问题:其一,当乘员的头部撞到安全气囊时,由于汽车碰撞后的人体惯性、气囊袋的反弹力以及碰撞造成的人体及车体的相对位移的差异,常会发生乘员头部从气囊袋滑脱,造成削弱了安全气囊装置的保护功能。其二,目前前方保护用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囊袋设计有一至数个的泄气孔,当气体从气体发生器流入气囊袋的同时气体也不断从气囊袋的泄气孔流出,存在气体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其三,由于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人体和车体的惯性很大,第一波冲击之后人体及物体尚无法马上停止运动,经常还会发生第二波的碰撞,但是目前的前方保护用的安全气囊装置只能对第一波碰撞起到保护作用,对第二波碰撞基本没有保护作用。其四,不同的汽车车型由于车体结构的差异导致汽车碰撞时车身变形特性也不同,其最佳匹配的安全气囊参数要求也不同,但是目前的安全气囊装置由于设计上存在气体从气囊袋泄气孔无控制的漏气现象,所以很难精细做到最佳匹配的安全气囊参数的使用,影响保护效果。因此研发出一种新型高效安全气囊装置解决上述的问题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安全意义和节约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新型高效汽车安全囊装置,提高了气体的利用效率,并提高了气囊装置的保护效果和气囊装置保护功能的稳定性,并实现了气囊装置对第二波的碰撞也发挥保护作用,从而实现气囊装置对乘员安全保护的综合效率和效果的提高,解决了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一种新型高效汽车安全气囊装置,包括第一气囊袋、第二气囊袋、压力调节器、气体发生器、固定器、盖板,所述第二气囊袋邻接着所述第一气囊袋,并且所述第一气囊袋的出气孔与所述第二气囊袋的进气孔密封相连接,使得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进入囊袋后不存在无控制的从囊袋漏出的通道。作为优选的,所述压力调节器安装在所述的第二气囊袋。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气囊袋与所述第一气囊袋固定连接一起,充气后所述第二气囊袋的高度比所述第一气囊袋更高,且所述第二气囊袋环绕在所述第一气囊袋的外围,所述第二气囊袋在靠近乘员的正面侧有空挡。作为优选的,所述压力调节器包括圆柱本体、弹性体、密封片、接触嘴、出气嘴、腔体卡槽和出气道,所述弹性体和所述密封片固定连接在一起并被安装在所述圆柱本体的内腔里,所述密封片被所述腔体卡槽限位,所述密封片在不受外力的状态下挡住所述出气道,当所述第二气囊袋内压增大时,所述密封片往所述圆柱本体的内腔底部移动并导致所述出气道和所述出气嘴相连通。作为优选的,通过变换所述压力调节器的所述弹性体的弹性级别,实现所述第二气囊袋和所述第一气囊袋的内压自动调节。本专利技术装置尤其适合于需要前方保护的位置包括驾驶位、乘员位等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气囊袋的出气孔与所述第二气囊袋的进气孔密封相连接,使得第一气囊袋多余的气体自动流入第二气囊袋,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进入囊袋后不存在无控制的从囊袋漏出的通道,提高了气囊装置的气体利用效率,使得用较小型的气体发生器就可以实现同等的保护功能,从而实现资源节约。2.通过第一气囊袋与第二气囊袋固定相连接,且第二气囊袋环绕在第一气囊袋的外围,充气后第二气囊袋的高度比第一气囊袋更高,有效防止乘员头部从第一气囊袋滑脱开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安全气囊装置保护功能的稳定性。3.通过安装在第二气囊袋的压力调节器自动调节气囊袋内部的压力,使得气体在气囊袋的滞留时间大幅延长,实现安全气囊对第二波碰撞也发挥保护功能。4.不同的汽车车型由于车体结构的差异引起汽车碰撞时车身变形特性也不同,其最佳匹配的安全气囊参数要求也不同,目前的安全气囊装置由于存在气体从气囊袋无控制的漏气通道,所以很难精细做到最佳匹配的安全气囊参数的使用,通过本专利技术,采用不同弹性级别的弹性体自动调节气囊袋内部压力,从而实现气囊装置保护效果的最优化。综上所述,通过本技术专利技术,提高了安全气囊装置对乘员安全保护的综合效率和效果,解决了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压力调节器结构示意图。图1-3中:1-第一气囊袋;2-第二气囊袋;3-压力调节器;4-气体发生器;5-固定器;6-盖板;7-第一气囊袋出气孔;8-第二气囊袋进气孔;9-圆柱本体;10-弹性体;11-密封片;12-接触嘴;13-出气嘴;14-腔体卡槽;15-出气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侧视图、图2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正面视图及图3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压力调节器侧面内部透视图。一种新型高效汽车安全气囊装置,包括第一气囊袋1、第二气囊袋2、压力调节器3、气体发生器4、固定器5、盖板6,第一气囊袋1与第二气囊袋2固定连接一起,且第一气囊袋出气孔7与第二气囊袋进气孔8密封相连接,使得气体发生器4产生的气体进入囊袋后不存在无控制的从囊袋漏气通道。在具体实施中,压力调节器3的接触嘴12与第二气囊袋2密封压接在一起,压力调节器3安装在远离乘员侧边偏下部位。在具体实施中,第二气囊袋2缝接在第一气囊袋1的长度中部附近,充气后第二气囊袋2的高度比第一气囊袋1更高,且第二气囊袋2为弧形状并环绕在第一气囊袋1的外围,避免乘员头部从第一气囊袋1滑脱,第二气囊袋2在接近乘员的正面侧边为空挡,避免第二气囊袋2与乘员的喉部接触。在具体实施中,压力调节器3包括圆柱本体9、弹性体10、密封片11、接触嘴12、出气嘴13、腔体卡槽14和出气道15,弹性体10采用弹簧,弹簧和密封片11固定连接在一起并被安装在圆柱本体9的内腔,密封片11被腔体卡槽14限位住,密封片11在不受力的状态下挡住出气道15,通过采用不同弹性级别的弹簧自动调节气囊袋内部压力。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效汽车安全气囊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第一气囊袋1与第二气囊袋2固定连接一起,并且第一气囊袋出气孔7与第二气囊袋进气孔8密封相连接,使得第一气囊袋1的多余气体自动流入第二气囊袋2,气体发生器4产生的气体进入囊袋后不存在无控制的从囊袋漏气的通道,提高了气体利用效率;通过第二气囊袋2环绕在第一气囊袋1的外围,且充气后第二气囊袋2的高度比第一气囊袋1更高,有效防止乘员头部从第一气囊袋1滑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效汽车安全气囊装置,包括第一气囊袋(1)、第二气囊袋(2)、压力调节器(3)、气体发生器(4)、固定器(5)、盖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袋(2)邻接着所述第一气囊袋(1),并且所述第一气囊袋(1)的出气孔(7)与所述第二气囊袋(2)的进气孔(8)密封相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4)产生的气体进入囊袋后不存在无控制的从囊袋漏出的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效汽车安全气囊装置,包括第一气囊袋(1)、第二气囊袋(2)、压力调节器(3)、气体发生器(4)、固定器(5)、盖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袋(2)邻接着所述第一气囊袋(1),并且所述第一气囊袋(1)的出气孔(7)与所述第二气囊袋(2)的进气孔(8)密封相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4)产生的气体进入囊袋后不存在无控制的从囊袋漏出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汽车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器(3)安装在所述第二气囊袋(2)。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汽车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袋(2)与所述第一气囊袋(1)固定连接一起,充气后所述第二气囊袋(2)的高度比所述第一气囊袋(1)更高,且所述第二气囊袋环绕在所述第一气囊袋(1)的外围,所述第二气囊袋(2)在靠近乘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肇明陈鋆
申请(专利权)人:陈肇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