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枫专利>正文

一种正面保护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33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正面保护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包括第一气袋,所述第一气袋顶部与底部对称设有第二气袋,当安全气囊开始充气时,氮气经进气口首先流进第一气室,再从第一气室顶部与底部的第一通气孔流进第二气袋,当第二气袋内部充满氮气时氮气才会从第二通气孔流进第二气室,采用此种结构使第二气袋首先充气膨胀可以将乘员推开,可以防止气囊中部迅速展开对乘员的头部造成伤害,通过设置排气口方便排气,方便释放气囊气袋中过高的压力,花瓣形遮挡片之间通过可撕裂的缝纫线缝合,当气囊气袋内部的气压过大出气口的排气量无法满足排气需求时,花瓣形遮挡片之间会撕裂,可以增大排气量,从而可以更好的吸收乘客撞击的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面保护安全气囊气袋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正面保护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属于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普通正面安全气囊通常只设有一个气室,当安全气囊充气时由于充气方向正对安全气囊的中部,所以当安全气囊从折叠状态展开时气囊的中间部分和两侧部分会同时展开,会撞击到乘员的头部、颈部和胸部,如果此时乘员处于距离安全气囊很近的位置,安全气囊的中间部分会撞击到乘员,由于安全气囊中间部分的压力和展开速度都很大,所以会对乘员造成严重伤害,因此普通安全气囊的展开对于距离安全气囊较近的乘员来说风险很高,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正面保护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可以防止气囊中部迅速展开对乘员的头部造成伤害,当安全气囊开始充气时,氮气经进气口首先流进第一气室,再从第一气室顶部与底部的第一通气孔流进第二气袋,当第二气袋内部充满氮气时氮气才会从第二通气孔流进第二气室,采用此种结构使第二气袋首先充气膨胀可以将乘员推开,可以防止气囊中部迅速展开对乘员的头部造成伤害,通过设置排气口方便排气,方便释放气囊气袋中过高的压力,花瓣形遮挡片之间通过可撕裂的缝纫线缝合,当气囊气袋内部的气压过大出气口的排气量无法满足排气需求时,花瓣形遮挡片之间会撕裂,可以增大排气量,从而可以更好的吸收乘客撞击的能量,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正面保护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包括第一气袋,所述第一气袋顶部与底部对称设有第二气袋,所述第一气袋内腔固定设有挡片且所述挡片把第一气袋内腔分割成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所述第一气室内腔顶部与底部等距对称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二气室内腔顶部与底部等距对称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气袋左侧中部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一气袋底部前侧表面设有排气口。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气袋与第二气袋之间密封固定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气室通过第一通气孔与第二气袋贯通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气室通过第二通气孔与第二气袋贯通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排气口内腔固定设有花瓣形遮挡片,且所述花瓣形遮挡片端部形成出气口。进一步而言,所述花瓣形遮挡片之间通过可撕裂的缝纫线缝合。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正面保护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可以防止气囊中部迅速展开对乘员的头部造成伤害,当安全气囊开始充气时,氮气经进气口首先流进第一气室,再从第一气室顶部与底部的第一通气孔流进第二气袋,当第二气袋内部充满氮气时氮气才会从第二通气孔流进第二气室,采用此种结构使第二气袋首先充气膨胀可以将乘员推开,可以防止气囊中部迅速展开对乘员的头部造成伤害,通过设置排气口方便排气,方便释放气囊气袋中过高的压力,花瓣形遮挡片之间通过可撕裂的缝纫线缝合,当气囊气袋内部的气压过大出气口的排气量无法满足排气需求时,花瓣形遮挡片之间会撕裂,可以增大排气量,从而可以更好的吸收乘客撞击的能量。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正面保护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正面保护安全气囊气袋结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正面保护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左视图。图中标号:1、第一气袋;2、第二气袋;3、挡片;4、第一气室;5、第二气室;6、第一通气孔;7、第二通气孔;8、进气口;9、排气口;10、花瓣形遮挡片;11、出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一种正面保护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包括第一气袋1,所述第一气袋1顶部与底部对称设有第二气袋2,所述第一气袋1内腔固定设有挡片3且所述挡片3把第一气袋1内腔分割成第一气室4与第二气室5,所述第一气室4内腔顶部与底部等距对称设有第一通气孔6,所述第二气室5内腔顶部与底部等距对称设有第二通气孔7,当安全气囊开始充气时,氮气经进气口8首先流进第一气室4,再从第一气室4顶部与底部的第一通气孔6流进第二气袋2,当第二气袋2内部充满氮气时氮气才会从第二通气孔7流进第二气室5,采用此种结构使第二气袋2首先充气膨胀可以将乘员推开,可以防止气囊中部迅速展开对乘员的头部造成伤害,所述第一气袋1左侧中部设有进气口8,所述第一气袋1底部前侧表面设有排气口9,通过设置排气口9方便排气,方便释放气囊气袋中过高的压力。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袋1与第二气袋2之间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室4通过第一通气孔6与第二气袋2贯通连接,所述第二气室5通过第二通气孔7与第二气袋2贯通连接,所述排气口9内腔固定设有花瓣形遮挡片10,且所述花瓣形遮挡片10端部形成出气口11。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所述花瓣形遮挡片10之间通过可撕裂的缝纫线缝合,花瓣形遮挡片10之间通过可撕裂的缝纫线缝合,当气囊气袋内部的气压过大出气口11的排气量无法满足排气需求时,花瓣形遮挡片10之间会撕裂,可以增大排气量,从而可以更好的吸收乘客撞击的能量。本技术工作原理:当安全气囊开始充气时,氮气经进气口8首先流进第一气室4,再从第一气室4顶部与底部的第一通气孔6流进第二气袋2,当第二气袋2内部充满氮气时氮气才会从第二通气孔7流进第二气室5,采用此种结构使第二气袋2首先充气膨胀可以将乘员推开,可以防止气囊中部迅速展开对乘员的头部造成伤害,通过设置排气口9方便排气,方便释放气囊气袋中过高的压力,花瓣形遮挡片10之间通过可撕裂的缝纫线缝合,当气囊气袋内部的气压过大出气口11的排气量无法满足排气需求时,花瓣形遮挡片10之间会撕裂,可以增大排气量,从而可以更好的吸收乘客撞击的能量。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面保护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包括第一气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袋(1)顶部与底部对称设有第二气袋(2),所述第一气袋(1)内腔固定设有挡片(3)且所述挡片(3)把第一气袋(1)内腔分割成第一气室(4)与第二气室(5),所述第一气室(4)内腔顶部与底部等距对称设有第一通气孔(6),所述第二气室(5)内腔顶部与底部等距对称设有第二通气孔(7),所述第一气袋(1)左侧中部设有进气口(8),所述第一气袋(1)底部前侧表面设有排气口(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面保护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包括第一气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袋(1)顶部与底部对称设有第二气袋(2),所述第一气袋(1)内腔固定设有挡片(3)且所述挡片(3)把第一气袋(1)内腔分割成第一气室(4)与第二气室(5),所述第一气室(4)内腔顶部与底部等距对称设有第一通气孔(6),所述第二气室(5)内腔顶部与底部等距对称设有第二通气孔(7),所述第一气袋(1)左侧中部设有进气口(8),所述第一气袋(1)底部前侧表面设有排气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面保护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袋(1)与第二气袋(2)之间密封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枫
申请(专利权)人:任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