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用EPP材料的发泡自结皮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841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用EPP材料的发泡自结皮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粒子预压设备中对EPP粒子采用分段式压力进行膨胀发泡,得到膨胀发泡后的EPP粒子;步骤2:将膨胀发泡后的EPP粒子分多步注入模具的型腔内,通过带压的流动风使EPP粒子分布均匀,直至EPP粒子充满型腔,然后将模具合模;步骤3:用蒸汽对模具进行加热,让EPP粒子继续膨胀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EPP块体;步骤4:用高压蒸汽加热方式、模具水路加热方式或者模具电加热方式进行加热,同时模具相对向内移动一定距离,对EPP块体的表面进行塑化处理,使EPP块体的表面形成一层塑化保护膜;步骤5:将模具快速水冷降温;步骤6:进行脱模,取出模具中成型的EPP块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用EPP材料的发泡自结皮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外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用EPP材料的发泡自结皮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采用PP注塑、低密度材料、薄壁化、PP微发泡注塑、PP发泡注塑等材料工艺进行汽车内饰板本体、侧围内饰板、前后保险杠等塑料的成型制作,为了达到降重降本的目的,发泡替代现在的注塑工艺已经成了主要趋势;传统EPP材料在汽车上应用在工具盒、吸能块等位置,一般应用在缓冲的位置。传统EPP工艺制作的材料表面有很多的针眼和凹坑,外表面粒子容易脱落、断裂,造成局部缺失;表面刚性、硬度比较差;耐磨、耐刮、耐划伤、耐紫外线性能不好;不能满足汽车内饰件的外观及刚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是汽车内外饰件用EPP材料的表面刚度及外观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用EPP材料的发泡自结皮工艺,在粒子预压设备中对EPP粒子采用分段式压力进行膨胀发泡,得到膨胀发泡后的EPP粒子;将所述膨胀发泡后的EPP粒子分多步注入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用EPP材料的发泡自结皮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粒子预压设备中对EPP粒子采用分段式压力进行膨胀发泡,得到膨胀发泡后的EPP粒子;/n将所述膨胀发泡后的EPP粒子分多步注入模具的型腔内,通过带压的流动风使所述膨胀发泡后的EPP粒子分布均匀,直至所述膨胀发泡后的EPP粒子充满所述型腔,然后将所述模具合模;/n用蒸汽对所述模具进行加热,让所述膨胀发泡后的EPP粒子继续膨胀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EPP块体;/n用高压蒸汽加热方式、模具水路加热方式或模具电加热方式对所述模具进行加热,同时所述模具相对向内移动一定距离,对所述EPP块体的表面进行塑化处理,使所述EPP块体的表面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外饰件用EPP材料的发泡自结皮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粒子预压设备中对EPP粒子采用分段式压力进行膨胀发泡,得到膨胀发泡后的EPP粒子;
将所述膨胀发泡后的EPP粒子分多步注入模具的型腔内,通过带压的流动风使所述膨胀发泡后的EPP粒子分布均匀,直至所述膨胀发泡后的EPP粒子充满所述型腔,然后将所述模具合模;
用蒸汽对所述模具进行加热,让所述膨胀发泡后的EPP粒子继续膨胀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EPP块体;
用高压蒸汽加热方式、模具水路加热方式或模具电加热方式对所述模具进行加热,同时所述模具相对向内移动一定距离,对所述EPP块体的表面进行塑化处理,使所述EPP块体的表面形成一层塑化保护膜;
将所述模具快速水冷降温;
进行脱模,从所述模具中取出所述EPP块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外饰件用EPP材料的发泡自结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式压力为六段:预压过程1,其压力为0.3-0.5bar,压制时间为20-30min;预压过程2,其压力为2-3bar,压制时间为5-6h;预压过程3,其压力为2-3bar,压制时间为15-20min;预压过程4,其压力为1.5-2bar,压制时间为40-50min;预压过程5,其压力为2.5-3.5bar,压制时间为15-20m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君姚传宇徐爱平陈敬玉杨全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