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特别涉及一种锅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烹饪器具尤其压力烹饪器具,为了使得烹饪器具产生突沸效果,现有技术中在烹饪器具的锅盖组件设置泄压阀,在烹饪器具形成正压烹煮过程中,通过打开泄压阀,以达到突然改变烹饪腔的压力,以实现突沸的效果,然后,何时控制泄压阀打开往往不好控制,往往在打开泄压阀时,烹饪器具内的正压没有控制,如此一方面会影响烹饪效果,另一方面,会存在因在打开泄压阀时烹饪器具内压力过大而存在食物喷射出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通过泄压实现突沸时,不能控制烹饪器具内的正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锅盖组件,包括:锅盖主体,所述锅盖主体内设有第一蒸汽通道和第二蒸汽通道;压力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一蒸汽通道,所述压力控制阀用以在所述压力控制阀的进气侧压力大于出气侧压力至设定值时,打开所述第一蒸汽通道;以及,泄压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蒸汽通道,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蒸汽通道。可选地,所述压力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部形成有过气通道,且所述过气通道具有控制所述过气通道通断的第一闸口;以及,密封体,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闸口处,以使所述密封体具有密封封堵所述第一闸口的初始位置、以及打开所述第一闸口的打开位置,所述密封体可被复位至初始位置,且当所述压力控制阀的进气侧压力大于出气侧压力至设定值时,所述密封体被蒸汽驱动至打开位置。 >可选地,所述过气通道包括形成在所述阀体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闸口沿上下设置,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闸口的下端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闸口的上端连通;所述密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闸口的上端,在所述密封体自身重力作用下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压力控制阀的进气侧压力大于出气侧压力至设定值时,所述密封体被蒸汽驱动向上至所述打开位置。可选地,所述阀体内在所述第一闸口处设置有弹性密封套筒,所述弹性密封套筒密封套接至所述第一闸口内设置;所述密封体在所述初始位置时与所述弹性密封套筒的上端密封抵接,以将所述第一闸口密封封堵。可选地,所述阀体内在所述密封体下方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通过弹性件安装于所述阀体内而可上下弹性伸缩活动,所述支撑座向上伸入至所述弹性密封套筒内与所述弹性密封套筒密封套接,且所述支撑座的上端与所述密封体抵接,所述支撑座上下贯设有过气孔。可选地,所述阀体内设有朝上延伸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内腔上下贯通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闸口;所述弹性密封套筒包括:套筒部,密封套接在所述安装筒内;以及,安装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筒的筒壁。可选地,所述安装筒包括:安装筒座,朝上延伸且内部呈上下贯通设置;以及,环形筒盖,包括外套接在所述安装部的上端的环形套接部、以及自所述环形套接部的上端朝内侧延伸的环形压合部,所述环形压合部与所述安装筒座上端间隔形成环形安装槽,且所述环形压合部设有上下贯通设置的扣槽;所述安装部包括凸设在所述套筒部的下端外侧的环形安装部、以及凸设在所述环形安装部的上侧面的扣部,其中,所述环形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环形安装槽,所述扣部与所述扣槽扣持。可选地,所述安装筒的上端朝上凸设有环形凸部;所述安装部包括:环形延伸部,自所述套筒部的上端朝外侧延伸;以及,外套筒部,自所述环形延伸部的下侧朝下延伸,且与所述套筒部之间限定出与所述环形凸部配合的环形卡槽。可选地,所述第二蒸汽通道形成有第二闸口;所述泄压装置包括:密封件,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蒸汽通道,可活动至密封所述第二第一闸口的密封位置、以及活动至打开所述第二闸口的开启位置;以及,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密封件活动。可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块,设于所述第二闸口的一侧,且所述密封块背对所述第二闸口的一侧设有安装部;以及,弹性支撑边,自所述密封块的周侧向外延伸出且固定安装于所述阀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设于所述密封块背对所述第二闸口的一侧,且沿着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二闸口的方向延伸,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以及,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杆在朝向和远离所述第二闸口的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密封块活动。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复位件,设置在驱动杆以及所述阀体的内部结构之间,用以复位所述驱动杆至所述密封位置;以及,电磁驱动组件,包括分设在所述驱动杆和所述阀体内部结构上的磁吸部、以及在得电时吸附所述磁吸部的电磁吸附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包括:锅盖主体,所述锅盖主体内设有第一蒸汽通道和第二蒸汽通道;压力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一蒸汽通道,所述压力控制阀用以在所述压力控制阀的进气侧压力大于出气侧压力至设定值时,打开所述第一蒸汽通道;以及,泄压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蒸汽通道,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蒸汽通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只有在进气侧压力大于出气侧压力至设定值时,才打开第一蒸汽通道,以通过第一蒸汽通道将烹饪腔与外界连通,如此可以将烹饪腔内的压力控制在设定值大小以内,也即可以实现对烹饪腔压力的精确控制,如此可以提高烹饪效果,此外,因设置有泄压装置,在所述烹饪腔处在正压时,可以通过所述泄压装置来打开第二蒸汽通道,通过第二蒸汽通道将烹饪腔与外界连通,以实现烹饪腔突沸使得烹饪腔内的食材充分翻滚,以提高烹饪效果,因有压力控制阀的存在,以将烹饪腔内的压力控制在设定值以内,以使得在通过泄压装置泄压突沸时,烹饪腔内的压力是被精确控制,如此在压力精确控制下实现突沸,可以提高食物的口感,并且可避免泄压时压力过大而导致食物自第二蒸汽通道喷出的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锅盖组件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泄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泄压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泄压装置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锅盖主体,所述锅盖主体内设有第一蒸汽通道和第二蒸汽通道;/n压力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一蒸汽通道,所述压力控制阀用以在所述压力控制阀的进气侧压力大于出气侧压力至设定值时,打开所述第一蒸汽通道;以及,/n泄压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蒸汽通道,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蒸汽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盖主体,所述锅盖主体内设有第一蒸汽通道和第二蒸汽通道;
压力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一蒸汽通道,所述压力控制阀用以在所述压力控制阀的进气侧压力大于出气侧压力至设定值时,打开所述第一蒸汽通道;以及,
泄压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蒸汽通道,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蒸汽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内部形成有过气通道,且所述过气通道具有控制所述过气通道通断的第一闸口;以及,
密封体,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闸口处,以使所述密封体具有密封封堵所述第一闸口的初始位置、以及打开所述第一闸口的打开位置,所述密封体可被复位至初始位置,且当所述压力控制阀的进气侧压力大于出气侧压力至设定值时,所述密封体被蒸汽驱动至打开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气通道包括形成在所述阀体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闸口沿上下设置,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闸口的下端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闸口的上端连通;
所述密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闸口的上端,在所述密封体自身重力作用下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压力控制阀的进气侧压力大于出气侧压力至设定值时,所述密封体被蒸汽驱动向上至所述打开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在所述第一闸口处设置有弹性密封套筒,所述弹性密封套筒密封套接至所述第一闸口内;
所述密封体在所述初始位置时与所述弹性密封套筒的上端密封抵接,以将所述第一闸口密封封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在所述密封体下方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通过弹性件安装于所述阀体内而可上下弹性伸缩活动,所述支撑座向上伸入至所述弹性密封套筒内与所述弹性密封套筒密封套接,且所述支撑座的上端与所述密封体抵接,所述支撑座上下贯设有过气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设有朝上延伸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内腔上下贯通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闸口;
所述弹性密封套筒包括:
套筒部,密封套接在所述安装筒内;以及,
安装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佳,刘化勇,黄韦铭,罗飞龙,邢胜华,严若飞,羊小亮,吴良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