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33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包括两个面积相等的板体,所述板体正面铺满一层反光层,两个板体通过门叶相互铰接,使得两个板体能够折叠和展开,两个所述板体的背面分别连接一根伸缩节杆,通过调节伸缩节杆的伸缩长度调节两个板体之间的角度,以达到改变补光光路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伸缩节杆的长度或者调节支撑杆的支撑角度调节两个板体之间的夹角,改变补光光路,使得在太阳光入射方向发生明显变化时,能够及时配合调整光路,以达到最优的补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
本技术涉及农业补光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
技术介绍
在农业上,许多树木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树木的发育起到很重要的影响。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阳光的入射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有些树木枝叶繁茂,阳光无法全部有效照射到。因此,会采用到补光层,通过在地面上铺设一层补光层,该补光层将阳光发射到阳光所照射不到或者阳光覆盖较弱的枝叶区域,以提高阳光覆盖不到或者覆盖弱区域的植物光合作用。目前,补光层就是一层铺设在地面上的塑料纸层,补光光路无法有效调节,尤其是体现在上午和下午的太阳光照射,在两个不同方向入射光时,针对某一具体植物来说,总会有一个方向上的光无法反射到对应所需位置,因而需要调节补光光路。而目前所使用到的补光层无法调节补光光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补光层无法有效调节补光光路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包括两个面积相等的板体,所述板体正面铺满一层反光层,两个板体通过门叶相互铰接,使得两个板体能够折叠和展开,两个所述板体的背面分别连接一根伸缩节杆,通过调节伸缩节杆的伸缩长度调节两个板体之间的角度,以达到改变补光光路的效果。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板体采用木质或金属合金或塑料材质制造而成。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节杆下端连接一插入尖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包括两个面积相等的板体,所述板体正面铺满一层反光层,两个板体通过门叶相互铰接,使得两个板体能够折叠和展开,两个所述板体的背面均设置有连接槽,还包括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可插接在所述连接槽内,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一插入尖端,所述插入尖端用于将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通过调节支撑杆与地面的角度调节两个板体之间的角度,以达到改变补光光路的效果。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板体采用木质或金属合金或塑料材质制造而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三是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包括两个面积相等的板体,所述板体正面铺满一层反光层,两个板体通过门叶相互铰接,使得两个板体能够折叠和展开,两个所述板体的背面均通过转轴座安装转轴,一对支撑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转轴上,其另一端连接插入尖端,一对支撑杆通过随着转轴转动调节与对应所述板体之间的夹角,通过配合插入尖端将一对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调节两个板体之间的角度,以达到改变补光光路的效果。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板体采用木质或金属合金或塑料材质制造而成。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对支撑杆关于所述转轴中心对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经过合理地设计,通过调节伸缩节杆的长度或者调节支撑杆的支撑角度调节两个板体之间的夹角,改变补光光路,使得在太阳光入射方向发生明显变化时,能够及时配合调整光路,以达到最优的补光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的仰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的补光光路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的补光光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现在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是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包括两个面积相等的板体1,所述板体1正面铺满一层反光层2,两个板体1通过门叶3相互铰接,使得两个板体1能够折叠和展开,两个所述板体1的背面分别连接一根伸缩节杆4,通过调节伸缩节杆4的伸缩长度调节两个板体1之间的角度,以达到改变补光光路的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采用调节伸缩节杆4的方式调节两个板体1之间的夹角,进而改变补光光路。伸缩节杆4是现有技术,类似自拍杆、晾衣杆、雨伞伸缩杆等,最好选择3~5节的伸缩节杆4,因此在只调节一个板体的前提下,可以具有4~6个角度选择范围,基本可以满足补光调节的需要。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板体1采用木质或金属合金或塑料材质制造而成。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节杆4下端连接一插入尖端5。实施例2:请参考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是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包括两个面积相等的板体1,所述板体1正面铺满一层反光层2,两个板体1通过门叶3相互铰接,使得两个板体1能够折叠和展开,两个所述板体1的背面均设置有连接槽6,还包括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一端可插接在所述连接槽6内,所述支撑杆7的另一端连接一插入尖端5,所述插入尖端5用于将支撑杆7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通过调节支撑杆7与地面的角度调节两个板体1之间的角度,以达到改变补光光路的效果。本技术采用调节支撑杆7与地面的角度的方式调节两个板体1之间的角度,在不调节时,不使用支撑杆7,调节时,以调节一个板体1为例,人力将一个板体1拉起至所要形成的角度处,然后支撑杆7一端插接在连接槽6内,另一端通过插入尖端5固定在地面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板体1采用木质或金属合金或塑料材质制造而成。实施例3:请参考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是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包括两个面积相等的板体1,所述板体1正面铺满一层反光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包括两个面积相等的板体,所述板体正面铺满一层反光层,其特征在于,两个板体通过门叶相互铰接,使得两个板体能够折叠和展开,两个所述板体的背面分别连接一根伸缩节杆,通过调节伸缩节杆的伸缩长度调节两个板体之间的角度,以达到改变补光光路的效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包括两个面积相等的板体,所述板体正面铺满一层反光层,其特征在于,两个板体通过门叶相互铰接,使得两个板体能够折叠和展开,两个所述板体的背面分别连接一根伸缩节杆,通过调节伸缩节杆的伸缩长度调节两个板体之间的角度,以达到改变补光光路的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采用木质或金属合金或塑料材质制造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节杆下端连接一插入尖端。


4.一种可移动的补光板,包括两个面积相等的板体,所述板体正面铺满一层反光层,其特征在于,两个板体通过门叶相互铰接,使得两个板体能够折叠和展开,两个所述板体的背面均设置有连接槽,还包括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可插接在所述连接槽内,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一插入尖端,所述插入尖端用于将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蕾洪林刘兆俊王振兴程籍王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