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增强法和光纤增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645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光纤热熔增强装置中,从端面723到增强装置7的中点C6的距离设置成等于从热熔粘合点M到热熔粘合装置6的插入光纤3、3的端面的距离。热熔粘合装置7包括:定位件72,用于对齐滑动安装在热熔粘合光纤上的热可收缩增强件13的中点和光纤3、3的热熔粘合点M;外壳部分,用于安放光纤3、3和热可收缩增强件13,使得热熔粘合点M和热可收缩增强件13的中点对齐;和加热器,用于在外壳部分中熔化热可收缩增强件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增强法和一种增强光纤的热熔粘合点的光纤增强装置,并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光纤的增强操作的光纤增强法和光纤增强装置
技术介绍
图1A~1C表示相关的现有技术中的热熔粘合装置、增强装置和用在增强装置中的热可收缩增强套管。参见图1A,相关的现有热熔粘合装置1是一种通过一对位于热熔粘合装置1的中点C1处的放电电极棒14、14产生的电弧放电来熔化并粘合一对光纤3、3的端面的装置。同时,提前除去每根光纤3的一部分铠装部分,并用特殊工具、如劈刀等切割光纤3、3的端面以获得平坦的端面。相关的现有热熔粘合装置1一般由光纤夹持器11、V形槽12和一对放电电极棒14、14组成,光纤夹持器11夹持该对光纤3、3的铠装部分,V形槽12导引固定每根已被除去铠装部分的光纤3,放电电极棒进行电弧放电。虽然图1A所示的热熔粘合装置1有一个整体的加热增强装置2,但热熔粘合装置1和加热增强装置2也可以单独地形成。一般地,热熔粘合光纤的强度在其热熔粘合点M处较弱。因此,一般用增强件、如热可收缩增强套管来加强热熔粘合光纤3,以保护和增强热熔粘合点M。参见图1C,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一般由受热时收缩的外管131、由加热器(此处未示出)的热量熔化的内管132、由金属等制成的加强件134和填充到外管131内的可熔融的热熔物133组成。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通过加热增强装置2与光纤3、3熔合(日本专利No.3337874和No.3334426)。在利用光纤热熔粘合装置1执行热熔粘合步骤之前,把光纤3、3中的一根插入到内管132中以连结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如图1A所示,加热增强装置2一般由安放热熔粘合光纤3的外壳21和安装到外壳部分21的盖22以及加热器(未示出)组成。盖22通过铰链机构等连结到外壳部分21,从而能够开、关。热熔粘合光纤3安放在盖22被打开状态下的外壳21中的预定位置。当盖22闭合时,插入的光纤3被盖22夹持到预定位置,并且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被加热器(未示出)加热收缩,内管132和热熔物133在光纤3的热熔粘合点M及其附近处熔合(加热步骤)。虽然加热热熔粘合光纤3和套管13,但因为加强件134由金属等制成并耐受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但加强件134在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中不熔化并保持其形状。加强件134与热熔粘合光纤3的热熔粘合点M平行设置并增强热熔粘合光纤3。上述加热步骤的结果是熔化的内管132和热熔物133固定加强件134以及热熔粘合光纤3的热熔粘合点M,它们全部被外管131覆盖。一般地,在执行加热和增强步骤之前,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的中点C3和热熔粘合点M必须互相对齐。如果采用同样的工具(铠装去除器、切割机等)在该对左右光纤3、3处获得平坦的表面,则左右光纤3、3的被除去铠装的引导长度彼此相等。如图1B所示,该对左右光纤3、3的引导部分31、31的长度L1总合(L1×2)设置成短于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的长度L2。因此,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在左右光纤3、3的铠装包裹部分17、17之上的部分也熔化。如果包裹部分17的长度是L3,则长度L3可以由算式(L2-L1×2)÷2获得。因此,L2=L3×2+L1×2(图1B)。如果左右光纤3、3经过加热和增强,则优选满足此关系。因此,为了满足此关系,在加热和增强步骤的同时,对齐光纤3的热熔粘合点M、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的中点C3和加热增强装置2的中点C2。如果在点M、C2以及C3不相互对齐的状态下执行加热和增强步骤,则包裹部分17的长度L3将很短,并且因而不是引导部分31(裸光纤)的所有部分可以被加热和增强。在此情况下,不能充分地确保热熔粘合光纤3的强度,引导部分31的一部分被剩下暴露,热熔粘合点M没有充分地得到保护,并且在通讯时热熔粘合光纤3缺乏可靠性。另外,迄今为止,如果在执行加热和增强步骤时热熔粘合光纤3和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之间剩有空气,则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和热熔粘合光纤3或包裹部分17会彼此剥离,这就造成强度和可靠性问题。因此,为了消除剩余在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内的空气,从中点C2向加热增强装置2的端部逐渐进行加热和增强步骤,或倾斜要加热的部分,使得从中点C2到相对两端发生收缩。如果在热熔粘合点M、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的中点C3以及加热增强装置2的中点C2互相不对齐的情况下执行加热增强步骤,则从加热增强装置2的开始加热的中点C2分别到加热增强步骤结束的左右相对两端之间的距离彼此不同,并且熔化一根热可收缩增强套管所需的时间以及熔化其它套管13所需的时间彼此不一致。结果,可能会截留气泡。因此,在执行加热和增强步骤时对齐热熔粘合点M、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的中点C3以及加热增强装置2的中点C2很重要。以下把对齐上述这些中点的操作称作对中操作。图2A~2C表示相关的现有技术中利用常规的加热增强装置2进行的对中操作。使将要被热熔粘合的光纤3、3中的一根提前通过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完成热熔粘合步骤之后,操作者O打开光纤夹持器11并把热熔粘合光纤3移到加热增强装置2。如图2A所示,此时,操作者O相对于热熔粘合光纤3的一端降低另一端(或者相对于一对提升另一端),结果,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由于其重量而沿热熔粘合光纤3在图2A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滑动。此处,操作者O手动升高和降低热熔粘合光纤3,从而将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移到热熔粘合光纤3的热熔粘合点M与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的中点C3互相对齐的状态。此处,操作者O视觉检查中点C3是否与热熔粘合点M互相对齐。如图2B所示,操作者O把热熔粘合光纤3与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一起移到加热增强装置2的中点C2,同时保持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的中点C3与热熔粘合点M互相对齐。参见图2C,操作者O视觉确认热熔粘合点M、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的中点C3以及加热增强装置2的中点C2相互对齐。然后,把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和热熔粘合光纤3一起移到加热增强装置2的外壳21中。盖22闭合,并且开始加热增强步骤。图3表示另一相关的现有加热增强装置的另一对中方法。参见图3,要对齐热熔粘合点M与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的中点C3,热熔粘合光纤3平行于加热增强装置2并在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上滑动,同时保持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与加热增强装置2的一部分(图3中的P所示)接触。滑动热熔粘合光纤3、直到热熔粘合光纤3的热熔粘合点M与加热增强装置2的中点C3互相对齐之后,操作者O类似于上述地把光纤3与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一起放到加热增强装置2的中点C2,并且执行加热增强步骤。图4表示相关的现有再涂机。再涂机5是相关的现有增强装置中的一种。做为增强热熔粘合光纤3的热熔粘合点M的一种方法,除了上述利用加热增强装置2和热可收缩增强套管13的情形外,还有一种方法,即把特殊的一种树脂(UV固化树脂)注入到再涂机5的热熔粘合点M中及周围,并对已经被注入树脂的部分辐射用于固化树脂的光束,由此用树脂涂布热熔粘合点M(日本待定专利申请JP7-311316)。再涂机5一般由模具51、浇口52、光辐射部分(未示出)和用于固定热熔粘合光纤3的支架53、53形成,其中热熔粘合点M被固定在模具51中并向其中注入树脂,浇口52形成在模具51上,UV固化树脂经其注入。模具51还包括可彼此拆开的主体51a、51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光纤热熔粘合装置的光纤增强法,其中光纤热熔粘合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导向部分,第一和第二光纤在该处布置成在热熔粘合位置热熔粘合;光纤增强装置,其形状做成从一个端面到增强装置的中点的第一距离等于从热熔粘合装置的热熔粘合位置到第一导向部分的一个端面的第二距离;和一个接触件,包括一个位于增强装置上,从增强装置的中点到热可收缩增强件的总长度一半的距离处的接触面,该方法包括:将增强件布置在第一光纤上;在第一导向部分中布置具有增强件的第一光纤,使得其延伸到热熔粘合装 置的热熔粘合位置;在第二导向部分中布置第二光纤,使得其延伸到在热熔粘合装置的热熔粘合位置邻接第一光纤;在热熔粘合装置的热熔粘合位置热熔粘合第一和第二光纤,从而形成具有热熔粘合点的热熔粘合光纤; 将热熔粘合光纤夹持在做 为基准夹持位置的第一导向部分的端面;在保持光纤被夹持在基准夹持位置的同时从热熔粘合装置中去除带有增强件的热熔粘合光纤;移动带有增强件的热熔粘合光纤,使得增强件位于接触件和基准夹持位置之间,同时保持夹持在基准夹持位置; 滑动热熔粘合光纤和增强件,直到增强件的端面接触到接触件的接触面,从而对齐增强装置的中点与增强件的中点,同时保持夹持在基准夹持位置;朝向接触件的接触面滑动热熔粘合光纤,直到基准夹持位置与增强装置的端面接触,由此对齐热熔粘合光纤的热熔粘 合点、增强装置的中点以及增强件的中点;和在增强装置的加热部分中一起加热热熔粘合光纤和增强件,同时热熔粘合点、增强件的中点以及增强装置的中点彼此对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建次川西纪行藤泽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藤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