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627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用于对建筑结构加固中的体外预应力筋进行预应力值检测;包括施力杆、测量杆、支架和位移计;施力杆顶端悬挂在体外预应力筋的中点,底端用于悬挂施力砝码;测量杆水平布置,且与施力杆的杆体固定连接;支架位于测量杆的下方;位移计的感应探头朝上顶在测量杆的杆体上;将施力杆的顶端悬挂在体外预应力筋的中点;对位移计调零;在施力杆的底端悬挂第二个施力砝码施加竖向力,并读取位移计显示的相应的位移值,根据力与几何的关系计算得到体外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结构和公式计算出体外预应力筋拉力值,检测方便,精度高,便于施工现场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预应力检测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
技术介绍
体外预应力加固是房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加固的重要方式之一。不同于传统的预应力加固结构,体外预应力结构加固是将预应力束布置于结构主体截面以外施加预应力的一种加固技术。体外预应力加固在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工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1)受力明确、施工简便,甚至不影响正常使用;(2)在自重增加很小的情况下可大幅度改善和调整原结构的受力状况,提高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3)维护修补方便,可以随时更换预应力筋,调整预应力大小;(4)对结构损伤很小,基本不改变原结构截面。预应力值检测一直是预应力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体外预应力张拉后如何确定预应力值也是行业关心的关键问题。常规的方法就是利用振弦法检测,通过振动体外预应力筋,测量其振动频率,计算预应力值,该方法操作复杂,另外,振动频率除了与预应力大小有关外,还与质量有关,预应力筋经常有外防腐层、防火层,很难精确知道预应力筋质量,因此也很难测准预应力值。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操作简单,测量准确的体外预应力检测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用于对建筑结构加固中的体外预应力筋进行预应力值检测;包括:施力杆、测量杆、支架和位移计;所述施力杆竖直布置,且顶端悬挂在所述体外预应力筋的中点,底端用于悬挂施力砝码;所述测量杆水平布置,且一端端头与所述施力杆的杆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放置在地面上,且位于所述测量杆的下方;所述位移计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其感应探头朝上,顶在所述测量杆的杆体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仅通过施力杆、测量杆、位移计和施力砝码组成的简单结构即可实现检测,将施力杆挂在体外预应力筋转向块之间的中点,用砝码施加侧向力,测得对应侧向力的位移值,通过简单公式计算出体外预应力筋拉力值,装置简单,检测方便,精度高,便于施工现场检测。优选的,在上述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中,所述施力杆的两端均具有弯钩。便于施力杆的悬挂,以及在施力杆上悬挂施力砝码。优选的,在上述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中,所述施力杆为钢管,且直径在20㎜~40㎜之间。能够满足施工需求。优选的,在上述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中,所述测量杆与所述施力杆焊接固定或采用螺栓连接固定。便于连接,结构稳定。优选的,在上述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中,所述支架的高度适宜人的操作高度。便于使用者操作。优选的,在上述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中,所述体外预应力筋的两端固定在混凝土梁板上,且通过所述混凝土梁板底端固定的两个转向块支撑。本装置适合对上述的建筑结构中的体外预应力筋的水平段或倾斜段进行预应力值检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施力杆的顶端悬挂在体外预应力筋的中点;S2、在施力杆的底端悬挂第一个施力砝码,使施力杆稳定,位移计的感应探头顶紧测量杆的杆体,此时对位移计调零;S3、在施力杆的底端悬挂第二个施力砝码施加竖向力,并读取位移计显示的相应的位移值,根据力与几何的关系计算得到体外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值。在S2中:第一个施力砝码的重量为4-6KG。能够实现测量杆稳定并与位移计的感应探头的顶紧,防止其晃动。在S3中:力与几何的关系为:其中:M为第二个施力砝码的质量,Δ为第二个施力砝码施加后产生的位移值,L为体外预应力筋的长度,Fp为待测的体外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值;得到体外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值为:公式简单,便于计算,且检测精度高。第一个施力砝码和第二个施力砝码沿着施力杆的轴向方向依次悬挂。保证测量的稳定性。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仅通过施力杆、测量杆、位移计和施力砝码组成的简单结构即可实现检测,将施力杆挂在体外预应力筋转向块之间的中点,用砝码施加侧向力,测得对应侧向力的位移值,通过简单公式计算出体外预应力筋拉力值,装置简单,检测方便,精度高,便于施工现场检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装置测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装置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侧向力下体外预应力筋中点位移的示意图。其中:1-体外预应力筋;2-施力杆;3-测量杆;4-支架;5-位移计;6-施力砝码;7-地面;8-混凝土梁板;9-转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用于对建筑结构加固中的体外预应力筋1进行预应力值检测;包括:施力杆2、测量杆3、支架4和位移计5;施力杆2竖直布置,且顶端悬挂在体外预应力筋1的中点,底端用于悬挂施力砝码6;测量杆3水平布置,且一端端头与施力杆2的杆体固定连接;支架4放置在地面上,且位于测量杆3的下方;位移计5放置在支架4上,且其感应探头朝上,顶在测量杆3的杆体上。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施力杆2的两端均具有弯钩。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施力杆2为钢管,且直径在20㎜~40㎜之间。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测量杆3与施力杆2焊接固定或采用螺栓连接固定。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支架4的高度适宜人的操作高度。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体外预应力筋1的两端固定在混凝土梁板8上,且通过混凝土梁板8底端固定的两个转向块9支撑。需要说明的是,当体外预应力筋1非水平时,可根据体外预应力筋1倾斜角度,很容易得到相应的计算公式,因此,该装置也可以用于非水平段的检测。在对非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建筑结构加固中的体外预应力筋(1)进行预应力值检测;包括:施力杆(2)、测量杆(3)、支架(4)和位移计(5);/n所述施力杆(2)竖直布置,且顶端悬挂在所述体外预应力筋(1)的中点,底端用于悬挂施力砝码(6);/n所述测量杆(3)水平布置,且一端端头与所述施力杆(2)的杆体固定连接;/n所述支架(4)放置在地面上,且位于所述测量杆(3)的下方;/n所述位移计(5)放置在所述支架(4)上,且其感应探头朝上,顶在所述测量杆(3)的杆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建筑结构加固中的体外预应力筋(1)进行预应力值检测;包括:施力杆(2)、测量杆(3)、支架(4)和位移计(5);
所述施力杆(2)竖直布置,且顶端悬挂在所述体外预应力筋(1)的中点,底端用于悬挂施力砝码(6);
所述测量杆(3)水平布置,且一端端头与所述施力杆(2)的杆体固定连接;
所述支架(4)放置在地面上,且位于所述测量杆(3)的下方;
所述位移计(5)放置在所述支架(4)上,且其感应探头朝上,顶在所述测量杆(3)的杆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点侧向力-位移检测体外预应力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杆(2)的两端均具有弯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仁杰曾滨荣华许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