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分车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6257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基于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分车器,通过设置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簧片和驱动电子门的放大器连接,在双稳态电路翻转到要打开光栅的状态时,射极跟随器也马上截止,电子门也即将截止,但由于极化继电器滞后一段时间,簧片还在关闭状态,接点J1还接触,电子门还是处在饱和状态不会关闭;直到极化继电器换极簧片向开门方向摆动时,J1断开,电子门才截止关闭,通过延长电子门启闭时间,使得电子门启闭时间与光栅启闭时间基本同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分车器
本技术涉及动态称重系统领域,尤其涉及基于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分车器。
技术介绍
ETC红外线光栅分车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非接触线性排列的红外光发射和接收来实现对车辆的同步扫描,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车辆数据的综合检测。目前,ETC红外线光栅分车器使用的光栅采用机械光栅,其内部的双稳态电路采用正信号触发。汽车在运行过程中,车轮依次压过开门磁头和关门磁头,同时产生两组电信号,使双稳态电路不断翻转,从而达到光栅的启闭和电子门的通断严格同步的目的。但是由于双稳态电路不断切换,光栅的开关总是要滞后电子门几毫米到十几毫秒,无法真正实现同步的目的,如果光栅的滞后时间过长或者车辆运行速度加快,在整个扫描范围内,分车器无法完全扫描,容易造成误测或者漏测,探测精度下降。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基于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分车器,可以实现光栅启闭和电子门启闭同步。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基于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分车器,可以实现光栅启闭和电子门启闭同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分车器,其包括开门磁头、关门磁头、光栅、电子门、极化继电器、双稳态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电子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继电器包括常闭触点J1、常开触点J2、线圈和簧片;/n所述电子门驱动电路包括:滤波电路、射极跟随器和放大器;/n所述开门磁头和关门磁头分别与双稳态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一一对应电性连接,双稳态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分别通过滤波电路与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双稳态电路的两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线圈与电源电性连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放大器的输入端和簧片的一端电性连接,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子门电性连接,簧片的另...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分车器,其包括开门磁头、关门磁头、光栅、电子门、极化继电器、双稳态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电子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继电器包括常闭触点J1、常开触点J2、线圈和簧片;
所述电子门驱动电路包括:滤波电路、射极跟随器和放大器;
所述开门磁头和关门磁头分别与双稳态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一一对应电性连接,双稳态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分别通过滤波电路与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双稳态电路的两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线圈与电源电性连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放大器的输入端和簧片的一端电性连接,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子门电性连接,簧片的另一端接触常闭触点J1,常闭触点J1分别与电源和光栅电性连接,在线圈通电时,簧片的另一端接触常开触点J2,常开触点J2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分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稳态电路包括:电阻R62-R65、三极管Q7-Q8和二极管D9-D10;
所述开门磁头通过正向导通的二极管D9与三极管Q8的基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8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64的一端、电阻R63的一端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阻R64的另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电阻R6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基极电性连接;
所述关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金波国威杨兴民孟耀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泰沃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