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729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减震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汽车零部件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所述减震器本体分为内圆环和外圆环,内圆环上开设有六个内节流孔,外圆环上开设有四个外节流孔,所述减震器本体的中间开设有连杆槽,所述连杆槽的外侧设有固定环,且固定环与减震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上对称设有四个螺纹孔,四个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卡块、把手块、限位凸、六角销杆和六角限位块,能够使汽车零部件减震器与活塞杆进行稳定的连接,提高工作效率,且能够方便汽车零部件减震器的活塞进行快速更换,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减震器
,具体为一种汽车零部件减震器。
技术介绍
汽车悬架系统中要采用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活塞是减震器中的一个重要的部件,减震器的活塞杆驱动其上下移动。现有技术当中的汽车零部件减震器中的活塞仅对活塞杆进行一次简单的固定,减震器在进行长时间的往复运动中,可能会导致活塞杆与活塞之间发生松动,降低减震器的功能,同时现有技术当中的汽车零部件减震器的活塞在进行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磨损,现有技术当中直接对磨损的汽车零部件减震器的活塞进行全部更换,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减震器,解决了现有技术当中的汽车零部件减震器不便对活塞杆进行良好的固定和不便对磨损的活塞进行快速更换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部件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所述减震器本体分为内圆环和外圆环,内圆环上开设有六个内节流孔,外圆环上开设有四个外节流孔,所述减震器本体的中间开设有连杆槽,所述连杆槽的外侧设有固定环,且固定环与减震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上对称设有四个螺纹孔,四个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块,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远离螺纹杆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减震器本体外设有活塞套,所述活塞套的内壁上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四个限位凸,所述减震器本体的侧壁上设有与限位凸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活塞套的上端面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块,四个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六角限位块,所述六角限位块内匹配设有六角销杆,所述六角销杆的顶端均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均固定连接有拉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块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卡块的内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弧形橡胶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器本体上设有与六角销杆相匹配的六角限位孔,所述六角限位孔的数量为四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凸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限位凸与六角限位块处于同一中心轴线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节流孔呈圆孔状,所述外节流孔呈圆弧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槽的截面呈L形。(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减震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汽车零部件减震器,通过固定环和卡块,能够对活塞杆进行加固,避免汽车零部件减震器的活塞杆在长时间的往复运动中与活塞发生松动,提高稳定性,能够使汽车零部件减震器进行稳定的工作,提高汽车零部件减震器的工作效率。2、该汽车零部件减震器,通过六角限位块和六角销杆,方便操作人员对活塞套进行快速更换,无需将整个汽车零部件减震器的整个活塞进行更换,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通过限位凸能够将活塞套进行良好的固定,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活塞套与六角限位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减震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减震器本体的侧视图。图中:1、减震器本体;2、内节流孔;3、外节流孔;4、连杆槽;5、固定环;6、螺纹杆;7、把手块;8、转块;9、卡块;10、弧形橡胶垫;11、活塞套;12、连接块;13、六角限位块;14、六角销杆;15、开槽;16、拉板;17、限位槽;18、限位凸;19、六角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部件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1,减震器本体1分为内圆环和外圆环,内圆环上开设有六个内节流孔2,外圆环上开设有四个外节流孔3,减震器本体1的中间开设有连杆槽4,连杆槽4的外侧设有固定环5,且固定环5与减震器本体1固定连接,固定环5上对称设有四个螺纹孔,四个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6,螺纹杆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块7,螺纹杆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块8,转块8远离螺纹杆6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卡块9,减震器本体1外设有活塞套11,活塞套11的内壁上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四个限位凸18,减震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限位凸18相匹配的限位槽17,活塞套11的上端面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块12,四个连接块1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六角限位块13,六角限位块13内匹配设有六角销杆14,六角销杆14的顶端均设有开槽15,开槽15内均固定连接有拉板16。本实施方案中,内节流孔2和外节流孔3能够使减震器本体1进行往复运动,从而能够进行良好的减震,连杆槽4能够方便将活塞杆进行连接,固定环5能够对螺纹杆6提供支点,转动把手块7能够使螺纹杆6进行转动,螺纹杆6的转动能够使卡块9进行移动,卡块9能够对活塞杆进行限位,配合原有的限位进行两次限位,提高活塞杆的稳定性,限位凸18能够方便将活塞套11插入减震器本体1内,还能够对活塞套11进行限位,限位槽17能够方便限位凸18进行转动,同时还能够对限位凸18进行限位,六角销杆14能够将活塞套11与减震器本体1进行连接,六角限位块13能够对六角销杆14进行限位,同时还能够方便将活塞套11进行快速安装和拆卸。具体的,卡块9的形状为圆弧形,卡块9的内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弧形橡胶垫10。本实施例中,弧形橡胶垫10能够对活塞杆进行挤压配合,一方面能够增加与活塞杆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对活塞杆产生磨损。具体的,减震器本体1上设有与六角销杆14相匹配的六角限位孔19,六角限位孔19的数量为四个。本实施例中,六角限位孔19能够对六角销杆14进行限位,能够将活塞套11与减震器本体1进行连接稳定,从而能够使汽车零部件减震器进行稳定的工作。具体的,限位凸18的形状为半圆形,限位凸18与六角限位块13处于同一中心轴线上。本实施例中,限位凸18能够将活塞套11与减震器本体1进行良好的连接,且缩短操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具体的,内节流孔2呈圆孔状,外节流孔3呈圆弧状。本实施例中,内节流孔2和和外节流孔3能够使减震器本体1进行良好的往复运动,能够使汽车零部件减震器进行稳定的工作。具体的,限位槽17的截面呈L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零部件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本体(1)分为内圆环和外圆环,内圆环上开设有六个内节流孔(2),外圆环上开设有四个外节流孔(3),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中间开设有连杆槽(4),所述连杆槽(4)的外侧设有固定环(5),且固定环(5)与减震器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5)上对称设有四个螺纹孔,四个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块(7),所述螺纹杆(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块(8),所述转块(8)远离螺纹杆(6)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卡块(9),所述减震器本体(1)外设有活塞套(11),所述活塞套(11)的内壁上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四个限位凸(18),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限位凸(18)相匹配的限位槽(17),所述活塞套(11)的上端面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块(12),四个所述连接块(1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六角限位块(13),所述六角限位块(13)内匹配设有六角销杆(14),所述六角销杆(14)的顶端均设有开槽(15),所述开槽(15)内均固定连接有拉板(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本体(1)分为内圆环和外圆环,内圆环上开设有六个内节流孔(2),外圆环上开设有四个外节流孔(3),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中间开设有连杆槽(4),所述连杆槽(4)的外侧设有固定环(5),且固定环(5)与减震器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5)上对称设有四个螺纹孔,四个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块(7),所述螺纹杆(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块(8),所述转块(8)远离螺纹杆(6)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卡块(9),所述减震器本体(1)外设有活塞套(11),所述活塞套(11)的内壁上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四个限位凸(18),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限位凸(18)相匹配的限位槽(17),所述活塞套(11)的上端面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块(12),四个所述连接块(1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六角限位块(13),所述六角限位块(13)内匹配设有六角销杆(14),所述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光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国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