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宇专利>正文

一种液压破碎锤的中缸导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68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破碎锤的中缸导向结构。包括中缸体和活塞,中缸体内周面设有前、后腔室,中缸体内设有导向套和密封套,导向套、密封套和中缸体配套设有独立的高压油润滑系统。前导向套和前密封套位于中缸体前端,后导向套和后密封套位于中缸体后端,导向套和活塞间隙配合,使活塞在导向套内周面前后滑动。高压油润滑系统持续为导向套内周面与活塞的间隙提供高压油。该结构避免了活塞在冲回程时直接与中缸体接触,解决了活塞与中缸体的拉伤现象,当导向套磨损时,直接更换,成本低廉。同时,高压油润滑系统对活塞的对中运行起到有效支撑和润滑的作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极大地延长中缸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破碎锤的中缸导向结构
本技术涉及液压破碎锤
,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破碎锤的中缸导向结构。
技术介绍
液压破碎锤是以液体压力为动力,驱动活塞往复运动,活塞冲程高速撞击钎杆,钎杆破碎矿石、混凝土等固体,通常安装在挖掘机上使用。现有技术中,液压破碎锤主要由前缸体、前缸体内的钎杆、中缸体、中缸体内的活塞、中缸体上的换向阀和后缸体构成。通过活塞的冲程和回程,活塞反复打击钎杆实现破碎作业。在活塞往复运动时,中缸体内孔前后端部对活塞起到对中支撑作用。设备使用过程中,钎杆与钎杆外导向套间隙较大,钎杆经常处于偏移轴心状态,活塞在冲击偏移轴心的钎杆时会受到径向力,造成活塞偏心运动,此时,活塞与中缸体间的导向支撑面积变小、接触点的压强增大,活塞挤破润滑油膜,使活塞与中缸体直接接触造成中缸体拉伤报废,而更换中、大型的液压破碎锤中缸体需要几万至十几万,维修成本极高。目前,中国专利网公布了一种液压破碎锤中缸结构部件【授权公布号:CN110067277A】,通过在中缸体内孔后端设置活塞环并在活塞环上设置间隙密封段或密封件沟槽,工作中始终向间隙密封段或密封沟槽中通高压油,使密封件在高压油的作用下与活塞配合更加紧密,对活塞中后段起到对中支撑作用,避免活塞与中缸体内孔直接接触导致活塞和中缸体的拉伤。由于该技术只在中缸体内孔后端设置活塞环,活塞偏移轴心运动时,活塞与中缸体内孔前端仍会冲破油膜直接接触,造成拉伤活塞及缸体表面。同时,中缸体前端的密封件和后端活塞环上的密封件因长期受到高压油的挤压易损坏,密封件的损坏也会造成活塞与中缸体内孔直接接触造成拉伤。另外,由于间隙密封段内的高压油不能持续流动,使高压油起不到清洁、降温的作用。为彻底隔绝活塞与中缸体的接触,中国专利网公布的一种液压破碎锤【授权公布号:CN110219334A】在中缸体内孔前端设置导向套或/和中缸体内孔后端设置活塞套,活塞活动设置在导向套内,此结构避免了活塞与中缸体直接相接触。同时在导向套上设有集油槽避免高压油直接作用在密封环上,提高了密封环的使用寿命。该专利利用了导向套或活塞套对活塞产生的对中支撑作用,但由于活塞回程时,中缸体后腔通回油,后导向套或后活塞套内周面与活塞间的间隙承受低压,导向套或活塞套与活塞间缺少稳定流动的高压油的支撑和润滑,当导向套或活塞套与活塞间的油膜压力不足以支撑活塞自重及外来的侧向力时,活塞冲回程过程中容易冲破油膜直接与导向套接触,造成活塞和导向套的磨损。另外,为使腔室内的油压均匀,提高活塞对中性,该专利在导向套周间间隔布置若干进油孔,同时,在导向套的前端面开设用于拆卸的螺纹孔,更换导向套时,需要将螺栓拧到螺纹孔后将螺栓往外拉,从而拔出导向套,给导向套的更换带来难度,这种周间间隔布置的若干进油孔和前端面开设的螺纹孔也增大了导向套的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破碎锤的中缸导向结构,避免了活塞在冲回程过程中直接与中缸体内孔接触,解决了活塞与中缸体的拉伤现象,提高了活塞和中缸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增大了经济效益。(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破碎锤的中缸导向结构,包括中缸体和活塞,中缸体的内周面设有前腔室和后腔室,中缸体内设有导向套和密封套,导向套、密封套和中缸体配套设有独立的高压油润滑系统;其中,前导向套和前密封套位于中缸体前端;后导向套和后密封套位于中缸体后端;导向套和活塞间隙配合,活塞在导向套内前后滑动;高压油润滑系统包括前高压油润滑系统和后高压润滑系统,高压油润滑系统为导向套内周面与活塞的间隙持续提供高压油。根据本技术,前高压油润滑系统包括回油道一、回油道二、回油孔一和回油槽一;后高压油润滑系统包括进油道、进油孔、进油槽、回油槽二、回油道五、回油道三、回油道四;回油孔一和回油槽一设置在前密封套上;进油孔、进油槽、回油槽二设置在后导向套上;后导向套与后密封套配合形成回油道五;进油道、回油道三和回油道四设置在中缸体上;回油道一、回油道二与回油孔一连通;进油道与进油孔连通;回油道五与回油道三、回油道四相连通;前腔室的高压油通过前导向套内周面与活塞的间隙到达回油槽一,再由回油孔一流回回油道一和回油道二;进油道持续向进油孔通高压油,高压油进入后导向套内周面与活塞间的间隙到达回油槽二,经回油道五回流到回油道三和回油道四。根据本技术,回油孔一设置在前密封套上密封圈的右侧;进油孔设置在后导向套上密封圈之间;后密封套的前端面设有沟槽,后导向套的后端面与后密封套上的沟槽配合形成回油道五。根据本技术,导向套内周面上还设有若干沟槽,前导向套内周面与活塞配合形成间隙密封段A,后导向套内周面与活塞配合形成间隙密封段B。根据本技术,中缸体前端和后端的内周面上还设有呈环状的台阶面;前密封套前台阶端面与中缸体前端面齐平,前密封套后端面与前导向套前端面配合压紧,前导向套后端面抵靠在台阶面一上;后密封套后端面与中缸体后端面齐平,后密封套前端面与后导向套后端面配合压紧,后导向套前端面抵靠在台阶面二上。根据本技术,后导向套内周面上还设有斯特封。根据本技术,后导向套上L的长度大于活塞的打击行程。根据本技术,导向套的材料为40CrNi2Mo。根据本技术,前导向套、后导向套与活塞间隙配合,配合间隙为0.07mm-0.11mm;前导向套与中缸体内孔过盈配合,配合尺寸为0.02mm-0.05mm;前密封套、后导向套、后密封套与所述中缸体内孔间隙配合,配合尺寸为0.02mm-0.03mm。根据本技术,后导向套与后密封套整体一体成型。(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液压破碎锤的中缸导向结构,由于前后导向套的设置,当活塞受到径向力时,导向套为活塞的对中移动提供支撑,避免活塞与中缸体内孔直接接触造成的拉缸损伤,当导向套磨损时,直接更换,成本低廉。同时,本技术的前后高压油润滑系统对活塞的对中运行起到有效支撑、润滑、清洁、密封和降温的作用。采用本技术能极大地延长中缸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液压破碎锤的中缸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前导向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后导向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1中前密封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图1中后密封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中缸体;11:回油道一;12:回油道二;13:台阶面一;14:前腔室;15:后腔室;16:台阶面二;17:进油道;18:回油道三;19:回油道四;2:活塞;3:前密封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破碎锤的中缸导向结构,包括中缸体(1)和活塞(2),所述中缸体(1)的内周面设有前腔室(14)和后腔室(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缸体内设有导向套和密封套,所述导向套包括前导向套(4)和后导向套(5),所述密封套包括前密封套(3)和后密封套(6),所述导向套、密封套和中缸体配套设有独立的高压油润滑系统;/n所述前导向套(4)和前密封套(3)位于中缸体(1)前端;/n所述后导向套(5)和后密封套(6)位于中缸体(1)后端;/n所述导向套和所述活塞(2)间隙配合,所述活塞在所述导向套内前后滑动;/n所述高压油润滑系统包括前高压油润滑系统和后高压润滑系统,所述高压油润滑系统为导向套内周面与活塞(2)的间隙持续提供高压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破碎锤的中缸导向结构,包括中缸体(1)和活塞(2),所述中缸体(1)的内周面设有前腔室(14)和后腔室(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缸体内设有导向套和密封套,所述导向套包括前导向套(4)和后导向套(5),所述密封套包括前密封套(3)和后密封套(6),所述导向套、密封套和中缸体配套设有独立的高压油润滑系统;
所述前导向套(4)和前密封套(3)位于中缸体(1)前端;
所述后导向套(5)和后密封套(6)位于中缸体(1)后端;
所述导向套和所述活塞(2)间隙配合,所述活塞在所述导向套内前后滑动;
所述高压油润滑系统包括前高压油润滑系统和后高压润滑系统,所述高压油润滑系统为导向套内周面与活塞(2)的间隙持续提供高压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破碎锤的中缸导向结构,所述前高压油润滑系统包括回油道一(11)、回油道二(12)、回油孔一(37)和回油槽一(36);
所述后高压油润滑系统包括进油道(17)、进油孔(54)、进油槽(55)、回油槽二(57)、回油道五(58)、回油道三(18)、回油道四(19);
所述回油孔一(37)和回油槽一(36)设置在前密封套(3)上;所述进油孔(54)、进油槽(55)、回油槽二(57)设置在后导向套(5)上;所述后导向套(5)与后密封套(6)配合形成回油道五(58);所述进油道(17)、回油道三(18)和回油道四(19)设置在中缸体(1)上;
所述回油道一(11)、回油道二(12)与所述回油孔一(37)连通;所述进油道(17)与进油孔(54)连通;所述回油道五(58)与回油道三(18)、回油道四(19)相连通;
所述前腔室(14)的高压油通过前导向套(4)内周面与活塞(2)的间隙到达回油槽一(36),再由回油孔一(37)流回回油道一(11)和回油道二(12);所述进油道(17)持续向进油孔(54)通高压油,高压油进入后导向套(5)内周面与活塞(2)间的间隙到达回油槽二(57),经回油道五(58)回流到回油道三(18)和回油道四(1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宇
申请(专利权)人:高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