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防尘部件的非开挖钻机油缸。该装置包括缸筒、缸盖、活塞杆以及活塞,位于缸盖外端面上设置有管状壳体,活塞杆上套接有万向管,万向管一端设置有外翻边,另一端设置有内翻边,外翻边位于管状壳体内,管状壳体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卡接部件的通孔,位于管状壳体外壁的各通孔边檐设置有外环形端盖,位于管状壳体内壁的各通孔边檐设置有内环形端盖,位于外环形端盖与内环形端盖之间的通孔内插接有锁舌部件,本装置通过锁舌部件的设置,能够快速的对万向管进行拆卸和安装,解决了日常生产中由于油缸防尘部件拆装费时费力的问题,间接提高了生产效率,该装置适用于工业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防尘部件的非开挖钻机油缸
本技术属于油缸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防尘部件的非开挖钻机油缸。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名称为立磨液压加载系统中油缸活塞杆的防尘罩专利,申请号为CN201420261480.2,申请日为20140522,授权公告号为CN203868031U,授权公告日为20141008,该专利包括磨辊上耳环和油缸,其特征是:一副拉链中的两条链带分别固定在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织物的两个长边上,该拉链合上后该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织物变成的筒形,该筒形的长度大于活塞杆的最大行程,筒形的两端用夹具分别固定在磨辊上耳环和油缸上,其不足之处在于:该油缸活塞杆用防护罩拆装的时候步骤繁琐,不能够快速的进行防尘罩的更换,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油缸活塞杆的防尘部件均较为笨重,拆装费时费力,为了改善其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防尘部件的非开挖钻机油缸。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有防尘部件的非开挖钻机油缸,包括缸筒以及盖合在缸筒开口处的缸盖,缸盖上插接有延伸到缸筒内的活塞杆,位于缸筒内的活塞杆自由端连接有活塞,位于缸盖外端面上设置有与缸盖同轴的管状壳体,位于缸筒外的活塞杆上套接有万向管,万向管一端设置有外翻边,另一端设置有内翻边,所述外翻边位于管状壳体内,所述管状壳体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卡接部件的通孔,位于管状壳体外壁的各通孔边檐设置有外环形端盖,位于管状壳体内壁的各通孔边檐设置有内环形端盖,位于外环形端盖与内环形端盖之间的通孔内插接有锁舌部件,锁舌部件包括有位于通孔内的限位板,抵触在内环形端盖上的限位板一端连接有锁舌,延伸到内环形端盖外的锁舌与外翻边卡接设置,另一端连接有与通孔同轴的拉杆,拉杆自由端延伸到外环形端面外,形成手握部,位于通孔内的拉杆上套接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一端抵触在外环形端盖上,另一端抵触在限位板上,所述内翻边与活塞杆自由端经连接部件固接。本技术工作时,当需要拆卸活塞杆外的万向管时,通过拉拽管状壳体外的拉杆,使拉杆带动限位板挤压压缩弹簧,使与限位板连接的锁舌脱离万向管的外翻边,从而取出万向管,当需要安装万向管时,将带有外翻边的万向管一端置于管状壳体内,通过外翻边挤压锁舌,使锁舌以及限位板挤压压缩弹簧,当万向管的外翻边运动至锁舌底部,由于压缩弹簧的弹力将锁舌与万向管的外翻边进行卡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锁舌部件的设置,能够快速的对万向管进行拆卸和安装,解决了日常生产中由于油缸防尘部件拆装费时费力的问题,间接提高了生产效率,该装置适用于工业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所述活塞杆自由端开设有环形卡接槽,所述连接部件包括有卡接在环形卡接槽内的卡簧,所述内翻边经螺钉与卡簧固接。所述活塞杆自由端的凸肩上套接有锥面垫圈,锥面垫圈一端面抵触在所述内翻边的内表面上,另一端面抵触在卡簧端面上。位于缸筒外的活塞杆自由端连接有耳环,所述缸筒底部外表面设置有铰接座。位于缸筒底部侧面开设有与缸筒接通的进油口,位于缸盖一侧的缸筒侧面开设有与缸筒接通的出油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缸筒,2缸盖,3活塞杆,301环形卡接槽,4活塞,5管状壳体,501通孔,502外环形端盖,503内环形端盖,6万向管,601外翻边,602内翻边,7锁舌部件,701限位板,702锁舌,703拉杆,704压缩弹簧,8卡簧,9锥面垫圈,10耳环,11铰接座,12进油口,13出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如图1-3所示,为一种带有防尘部件的非开挖钻机油缸,包括缸筒1以及盖合在缸筒1开口处的缸盖2,缸盖2上插接有延伸到缸筒1内的活塞杆3,位于缸筒1内的活塞杆3自由端连接有活塞4,位于缸盖2外端面上设置有与缸盖2同轴的管状壳体5,位于缸筒1外的活塞杆3上套接有万向管6,万向管6一端设置有外翻边601,另一端设置有内翻边602,外翻边601位于管状壳体5内,管状壳体5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卡接部件的通孔501,位于管状壳体5外壁的各通孔501边檐设置有外环形端盖502,位于管状壳体5内壁的各通孔501边檐设置有内环形端盖503,位于外环形端盖502与内环形端盖503之间的通孔501内插接有锁舌部件7,锁舌部件7包括有位于通孔501内的限位板701,抵触在内环形端盖503上的限位板701一端连接有锁舌702,延伸到内环形端盖503外的锁舌702与外翻边601卡接设置,另一端连接有与通孔501同轴的拉杆703,拉杆703自由端延伸到外环形端面外,形成手握部,位于通孔501内的拉杆703上套接有压缩弹簧704,压缩弹簧704一端抵触在外环形端盖502上,另一端抵触在限位板701上,内翻边602与活塞杆3自由端经连接部件固接。活塞杆3自由端开设有环形卡接槽301,连接部件包括有卡接在环形卡接槽301内的卡簧8,内翻边602经螺钉与卡簧8固接。活塞杆3自由端的凸肩上套接有锥面垫圈9,锥面垫圈9一端面抵触在内翻边602的内表面上,另一端面抵触在卡簧8端面上。位于缸筒1外的活塞杆3自由端连接有耳环10,缸筒1底部外表面设置有铰接座11。位于缸筒1底部侧面开设有与缸筒1接通的进油口12,位于缸盖2一侧的缸筒1侧面开设有与缸筒1接通的出油口13。工作时,当需要拆卸活塞杆3外的万向管6时,通过拉拽管状壳体5外的拉杆703,使拉杆703带动限位板701挤压压缩弹簧704,使与限位板701连接的锁舌702脱离万向管6的外翻边601,从而取出万向管6,当需要安装万向管6时,将带有外翻边601的万向管6一端置于管状壳体5内,通过外翻边601挤压锁舌702,使锁舌702以及限位板701挤压压缩弹簧704,当万向管6的外翻边601运动至锁舌702底部,由于压缩弹簧704的弹力将锁舌702与万向管6的外翻边601进行卡接。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防尘部件的非开挖钻机油缸,包括缸筒以及盖合在缸筒开口处的缸盖,缸盖上插接有延伸到缸筒内的活塞杆,位于缸筒内的活塞杆自由端连接有活塞,其特征在于:位于缸盖外端面上设置有与缸盖同轴的管状壳体,位于缸筒外的活塞杆上套接有万向管,万向管一端设置有外翻边,另一端设置有内翻边,所述外翻边位于管状壳体内,所述管状壳体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卡接部件的通孔,位于管状壳体外壁的各通孔边檐设置有外环形端盖,位于管状壳体内壁的各通孔边檐设置有内环形端盖,位于外环形端盖与内环形端盖之间的通孔内插接有锁舌部件,锁舌部件包括有位于通孔内的限位板,抵触在内环形端盖上的限位板一端连接有锁舌,延伸到内环形端盖外的锁舌与外翻边卡接设置,另一端连接有与通孔同轴的拉杆,拉杆自由端延伸到外环形端面外,形成手握部,位于通孔内的拉杆上套接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一端抵触在外环形端盖上,另一端抵触在限位板上,所述内翻边与活塞杆自由端经连接部件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防尘部件的非开挖钻机油缸,包括缸筒以及盖合在缸筒开口处的缸盖,缸盖上插接有延伸到缸筒内的活塞杆,位于缸筒内的活塞杆自由端连接有活塞,其特征在于:位于缸盖外端面上设置有与缸盖同轴的管状壳体,位于缸筒外的活塞杆上套接有万向管,万向管一端设置有外翻边,另一端设置有内翻边,所述外翻边位于管状壳体内,所述管状壳体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卡接部件的通孔,位于管状壳体外壁的各通孔边檐设置有外环形端盖,位于管状壳体内壁的各通孔边檐设置有内环形端盖,位于外环形端盖与内环形端盖之间的通孔内插接有锁舌部件,锁舌部件包括有位于通孔内的限位板,抵触在内环形端盖上的限位板一端连接有锁舌,延伸到内环形端盖外的锁舌与外翻边卡接设置,另一端连接有与通孔同轴的拉杆,拉杆自由端延伸到外环形端面外,形成手握部,位于通孔内的拉杆上套接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一端抵触在外环形端盖上,另一端抵触在限位板上,所述内翻边与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荣,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萨润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