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不同工况测得泥浆护壁最高强度配比的装置及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泥浆护壁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是一种模拟不同工况测得泥浆护壁最高强度配比的装置及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钻孔灌注桩作为建筑和路桥工程中应用量较为普遍的一种人工地基,按其护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泥浆护壁和全套管施工两种。其中,泥浆护壁是在施工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施工方式,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因工艺简便、桩身强度大、可适应不同复杂地质条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泥浆护壁就是在充满水和膨润土以及CMC等其他外加剂的混合液的情况下,对于地下连续墙成槽、钻孔灌注桩钻孔等工程,由于泥浆对槽壁产生的静压力而在槽壁上形成的泥皮,可以有效地防止槽、孔壁坍塌。因此,配制高强度的泥浆能更好的保护桩孔,从而保护桩基。现阶段保护桩孔的常用施工工法:钢护筒+清水反循环以及钢护筒+泥浆护壁两种常用工法,但这些方法均是以钢护筒为主,其它方法为辅来实施,不能有效针对各种地基,从而造成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不同工况测得泥浆护壁最高强度配比的装置及操作方法,本装置可通过模拟海水条件下、地震振动或周边施工振动条件下及不同深度不同地基等多种工况来进行泥浆护壁,分别获得高强度的泥浆配比,运用到实际现场使泥浆护壁效果在各种工况下达到效果最佳,保护桩孔;本装置的可视化处理结合两类摄像装置,能更清楚得观测到珊瑚砂受到压力时的变化,得出泥浆在珊瑚砂中的渗透速率、渗透轨迹及度量它的均匀性,得到影响范围。装置操作简单,配置灵活,为室内试验,可进行多种试 ...
【技术保护点】
1.模拟不同工况测得泥浆护壁最高强度配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部承台(1)、内侧泥浆筒(4)和外侧半圆筒(5),所述内侧泥浆筒(4)固定安装在底部承台(1)的中间位置,所述外侧半圆筒(5)固定在底部承台(1)上,并设置在内侧泥浆筒(4)的外围使得两者同心布置;所述底部承台(1)上,并位于外侧半圆筒(5)的外侧对称设置有轴柱(2);所述底部承台(1)上固定有搅拌机支架(3),所述搅拌机支架(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机(31),所述轴柱(2)的顶部固定有反力架(7),所述反力架(7)的底部中心部位固定有液压千斤顶(71),所述液压千斤顶(71)的活塞杆底端安装有压力板(6);在泥浆泥浆护壁位置(42)插入应变片。/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模拟不同工况测得泥浆护壁最高强度配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部承台(1)、内侧泥浆筒(4)和外侧半圆筒(5),所述内侧泥浆筒(4)固定安装在底部承台(1)的中间位置,所述外侧半圆筒(5)固定在底部承台(1)上,并设置在内侧泥浆筒(4)的外围使得两者同心布置;所述底部承台(1)上,并位于外侧半圆筒(5)的外侧对称设置有轴柱(2);所述底部承台(1)上固定有搅拌机支架(3),所述搅拌机支架(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机(31),所述轴柱(2)的顶部固定有反力架(7),所述反力架(7)的底部中心部位固定有液压千斤顶(71),所述液压千斤顶(71)的活塞杆底端安装有压力板(6);在泥浆泥浆护壁位置(42)插入应变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拟不同工况测得泥浆护壁最高强度配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承台(1)采用钢板材料裁剪而成,所述内侧泥浆筒(4)与底部承台(1)之间通过粘钢板胶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拟不同工况测得泥浆护壁最高强度配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半圆筒(5)由弧形板拼接而成,且其纵向能够伸缩拉长;所述内侧泥浆筒(4)由弧形板拼接而成;所述弧形板采用钢板或者钢化玻璃板材料制成,所述内侧泥浆筒(4)的弧板(41)能够单独抽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拟不同工况测得泥浆护壁最高强度配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支架(3)的底部采用转动结构,且搅拌机(31)的轴杆采用伸缩结构,臂杆能够折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拟不同工况测得泥浆护壁最高强度配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7)为厚钢板材料支撑,其顶端为固定结构;所述压力板(6)焊接固定在液压千斤顶(71)的活塞杆底端;所述压力板(6)为半圆弧状,采用钢板或者钢化玻璃板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模拟不同工况测得泥浆护壁最高强度配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板(6)的中心位置直径大于内侧泥浆筒(4)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拟不同工况测得泥浆护壁最高强度配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试验时,所述内侧泥浆筒(4)和外侧半圆筒(5)之间添加珊瑚砂,所述内侧泥浆筒(4)内部加入泥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拟不同工况测得泥浆护壁最高强度配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承台(1)的底部中心部位固定安装有振动器(11),用于模拟施工或地震产生的振动,并与内侧泥浆筒(4)之间通过钢板分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模拟不同工况测得泥浆护壁最高强度配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珊瑚砂内部插入摄像装置(8),用于观测泥浆渗透速率;摄像装置(8)为在透明导管中从上到下等距离进行放置的内窥镜摄像头。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陶鑫波,程其芬,王瑞红,张瀚,王芳,孙涛,邓捷,宋瑞,何卓文,李远航,包顺,骆浩,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