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桩端抽芯沉渣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529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灌注桩桩端抽芯沉渣检测装置,包括灌注桩钢筋笼、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和第三注浆管,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和第三注浆管通过箍筋绑扎固定于灌注桩钢筋笼的内壁上,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和第三注浆管的端部分别通过丝扣连接有木塞止回阀、金属止回阀和橡胶止回阀,木塞止回阀由钢管和插入钢管的木塞组成,金属止回阀为一端设有连接螺纹且另一端呈鸭嘴状的钢管,橡胶止回阀包括端部设有连接螺纹的钢管和橡胶包裹层,橡胶包裹层包覆于钢管上且对透浆孔形成封堵,橡胶包裹层的两端缠绕有防锈钢丝。本装置将桩底沉渣检测与桩底土体加固两道工序融合在一起,减少传统的桩底沉渣检测的钻孔取芯等一系列步骤,降低了施工工期以及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桩端抽芯沉渣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桩基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灌注桩桩端抽芯沉渣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钻孔灌注桩以其适应范围广、单桩承载力高、施工噪音低、振动小及单价低等优点,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对桩基承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特殊性,其承载力受施工中的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孔底沉渣层严重影响桩基承载力的发挥。因此,施工过程中加强孔底沉渣厚度的检测与控制,是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和桩基承载力的关键措施之一。同时,对于灌注桩的侧摩擦力达不到设计承载力时,为了提高桩的承载力,可采用桩底注浆的方式以提高桩底土体的抗压强度,为灌注桩提供支撑力,进而为上部结构提供足够的承载力。然而现有的钻孔灌注孔的桩底沉渣检测与桩底土体注浆加固为两道不同的工序,分别施工无疑会增加施工工期以及工程造价;同时取样时,钻芯极易偏离钻取方向而造成桩身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桩端抽芯沉渣检测装置,本装置将桩底沉渣检测与桩底土体加固两道工序融合在一起,减少了传统的桩底沉渣检测的钻孔取芯等一系列步骤,降低了施工工期以及工程造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灌注桩桩端抽芯沉渣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注桩钢筋笼、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和第三注浆管,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和第三注浆管通过箍筋绑扎固定于灌注桩钢筋笼的内壁上且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和第三注浆管的端部伸出灌注桩钢筋笼端部50cm,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和第三注浆管之间的圆心角均为120度,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和第三注浆管的端部分别通过丝扣连接有木塞止回阀、金属止回阀和橡胶止回阀,且丝扣连接处缠绕包裹有生料带,所述的木塞止回阀由端部设有连接螺纹的钢管和插入钢管的木塞组成,金属止回阀为一端设有连接螺纹且另一端呈鸭嘴状的钢管,橡胶止回阀包括端部设有连接螺纹的钢管和橡胶包裹层,钢管的端部焊接有锥头,钢管上开有透浆孔,橡胶包裹层包覆于钢管上且对透浆孔形成封堵,橡胶包裹层的两端缠绕有防锈钢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将桩底沉渣检测与桩底土体加固两道工序融合在一起,减少了传统的桩底沉渣检测的钻孔取芯等一系列步骤,降低了施工工期以及工程造价;同时可防止传统抽芯沉渣过程中取样钻芯打偏而损坏灌注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灌注桩桩端抽芯沉渣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灌注桩钢筋笼,2-第一注浆管,3-木塞止回阀,4-生料带,5-第二注浆管,6-金属止回阀,7-第三注浆管,8-橡胶止回阀,9-锥头,10-防锈钢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所示,一种灌注桩桩端抽芯沉渣检测装置,包括灌注桩钢筋笼1、第一注浆管2、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7,第一注浆管2、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7通过箍筋绑扎固定于灌注桩钢筋笼1的内壁上且第一注浆管2、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7的端部伸出灌注桩钢筋笼端部50cm,第一注浆管2、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7之间的圆心角均为120度,第一注浆管2、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7的端部分别通过丝扣连接有木塞止回阀3、金属止回阀6和橡胶止回阀8,且丝扣连接处缠绕包裹有生料带4,所述的木塞止回阀3由端部设有连接螺纹的钢管和插入钢管的木塞组成,金属止回阀6为一端设有连接螺纹且另一端呈鸭嘴状的钢管,橡胶止回阀8包括端部设有连接螺纹的钢管和橡胶包裹层,钢管的端部焊接有锥头9,钢管上开有透浆孔,橡胶包裹层包覆于钢管上且对透浆孔形成封堵,橡胶包裹层的两端缠绕有防锈钢丝10。本装置的一个具体的应用为:(1)灌注桩钢筋笼制作:灌注柱钢筋笼1在制作场内分节制作(a)采用胎具成型法:用槽钢和钢板焊成组合胎具,每组胎具由上横梁、立梁和底梁三部分构成。上横梁和立梁分别通过插轴、角钢与底梁连接,并与焊在底梁上的钢板组合成同直径、同主筋根数、有凹槽的胎模。每个胎模的间距为设计加劲箍筋的距离,即按每节灌注桩钢筋笼的加劲箍筋数量设立胎具。将加劲箍筋就位于每道胎具的同侧,按胎模的凹槽摆焊主筋和箍筋,全部焊完后,拆下上横梁、立梁,滚出灌注桩钢筋笼,然后吊起笼体搁于支架上,套入盘筋,按设计位置布置好螺旋筋并绑扎于主筋上,点焊牢固,随后将第一注浆管2、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7分别通过箍筋绑扎固定于灌注桩钢筋笼1的内壁上并使各自的端部伸出笼体外侧50cm,最后丝扣连接木塞止回阀3、金属止回阀6和橡胶止回阀8,丝扣连接处包裹上生料带,防止水泥浆液从连接处流出。(b)灌注桩钢筋笼保护层的设置灌注桩钢筋笼按设计要求设置圆饼型混凝土垫块,垫块按设计要求每2m设置一道,每道沿周长方案均布4个,道与道之间错开布置。(2)灌注桩钢筋笼的存放、运输与现场吊装(a)灌注桩钢筋笼1临时存放的场地必须保证平整、干燥。存放时,每个加劲筋与地面接触处都垫上等高的木方,以免受潮或沾上泥土。每组骨架的各节段要排好次序,挂上标志牌,便于使用时按顺序装车运出。灌注桩钢筋笼1在转运至墩位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灌注桩钢筋笼1不变形。采用汽车运输时要保证在每个加劲筋处设支承点,各支承点高度相等;采用人工抬运时,应多设抬棍,并且保证抬棍在加劲筋处尽量靠近笼体中心穿入,各抬棍受力尽量均匀。(b)在安装灌注桩钢筋笼1时,采用两点起吊,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下部,第二吊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点之间。钢筋笼直径大于1200mm,长度大于6m时,应采取措施对起吊点予以加强,以保证钢筋笼在起吊时不致变形。吊放钢筋笼入孔时应对准孔径,保持垂直,轻放、慢放入孔,入孔后应徐徐下放,不宜左右旋转,严禁摆动碰撞孔壁。若遇阻碍应停止下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严禁高提猛落和强制下放。第一节骨架放到最后一节加劲筋位置时,穿进工字钢,将灌注桩钢筋笼临时支撑在孔口工字钢上,再起吊第二节笼体与第一节笼体连接,连接采用搭接焊连接。连接时上、下主筋位置对正,保持笼体上下轴线一致:先连接一个方向的两根接头,然后稍提起,以使上下节钢筋笼在自重作用下垂直,再连接其它所有的接头,接头位置必须按50%接头数量错开至少20d连接。接头焊好后,笼体吊高,抽出支撑工字钢后,下放骨架。如此循环,使笼体下至设计标高。笼体最上端的定位,必须由测定的孔口标高来计算定位筋的长度,为防止灌注桩钢筋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注桩桩端抽芯沉渣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注桩钢筋笼(1)、第一注浆管(2)、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7),第一注浆管(2)、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7)通过箍筋绑扎固定于灌注桩钢筋笼(1)的内壁上且第一注浆管(2)、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7)的端部伸出灌注桩钢筋笼端部50cm,第一注浆管(2)、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7)之间的圆心角均为120度,第一注浆管(2)、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7)的端部分别通过丝扣连接有木塞止回阀(3)、金属止回阀(6)和橡胶止回阀(8),且丝扣连接处缠绕包裹有生料带(4),所述的木塞止回阀(3)由端部设有连接螺纹的钢管和插入钢管的木塞组成,金属止回阀(6)为一端设有连接螺纹且另一端呈鸭嘴状的钢管,橡胶止回阀(8)包括端部设有连接螺纹的钢管和橡胶包裹层,钢管的端部焊接有锥头(9),钢管上开有透浆孔,橡胶包裹层包覆于钢管上且对透浆孔形成封堵,橡胶包裹层的两端缠绕有防锈钢丝(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桩端抽芯沉渣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注桩钢筋笼(1)、第一注浆管(2)、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7),第一注浆管(2)、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7)通过箍筋绑扎固定于灌注桩钢筋笼(1)的内壁上且第一注浆管(2)、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7)的端部伸出灌注桩钢筋笼端部50cm,第一注浆管(2)、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7)之间的圆心角均为120度,第一注浆管(2)、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林冲李育红李英虎段志超侯建伟董天雷刘晓庆李国林张安智陈锦文朱元贵刘雷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第一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