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地铁上盖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5439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地铁上盖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其包括:开挖地铁车站的顶板覆土,通过向放置于地铁车站的地下结构的水桶注水,以平衡移除的覆土对水浮力的影响;在地铁车站的上部设置新建结构,通过减少向放置于地铁车站的地下结构的水桶注水,以平衡增加的新建结构对水浮力的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地铁上盖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其结构合理,打破传统的降水减小水浮力的方式,利用注水水桶的荷载增加抗浮力,用以平衡水浮力;此外,该方法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在雨季及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值来动态调整水桶内水位高度,有效保证水浮力动态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地铁上盖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应用于地铁上盖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交通与经济的发展,为满足居住以及出行便利需求,逐渐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地铁上盖建筑。但地铁站作为原有地下结构,在设计施工时,已经把车站顶板上部的覆土作为抗浮力设计的一部分。地铁上盖建筑基础施工时需要将这部分覆土挖走,露出地铁顶板面,为保证地铁车站稳定及正常运营,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水浮力与车站荷载进行等效平衡。针对地下上盖结构的普通做法为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水浮力,但地铁一般建设在市区及主干线道路旁,降水会造成周边建筑结构及道路沉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居住及出行。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应用于地铁上盖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地铁上盖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其结构合理,打破传统的降水减小水浮力的方式,利用注水水桶的荷载增加抗浮力,用以平衡水浮力;此外,该方法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在雨季及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值来动态调整水桶内水位高度,有效保证水浮力动态平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地铁上盖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其包括:开挖地铁车站的顶板覆土,通过向放置于地铁车站的地下结构的水桶注水,以平衡移除的覆土对水浮力的影响;在地铁车站的上部设置新建结构,通过减少向放置于地铁车站的地下结构的水桶注水,以平衡增加的新建结构对水浮力的影响。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地铁车站的顶板覆土移除后,在地铁车站的顶板设置水桶并根据移除的覆土实施注水。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新建结构设置于地铁车站的顶板,所述顶板与新建结构之间设置有隔振器,所述隔振器同心设置于地铁车站的支撑梁。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新建结构与地铁车站的顶板之间还包括转换层结构,其设置于所述隔振器与所述新建结构之间。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地铁车站设置监测点以监测相应位置的水浮力,根据监测的水浮力动态调整所述水桶的注水量。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水桶堆载于地铁车站的地下结构,水桶堆载区域包括站厅层楼板。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水桶堆载区域的周边设置有反坎结构,所述反坎结构由灰砂砖砌墙而成,砌制的灰砂砖墙的上部设置防水布。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水桶与水源之间的管路的周边配置有反坎结构。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水桶单层设置于地铁车站的地下结构。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监测点监测所述地铁车站的沉降位移以表征相应位置的水浮力。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地铁上盖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其结构合理,打破传统的降水减小水浮力的方式,利用注水水桶的荷载增加抗浮力,用以平衡水浮力;此外,该方法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在雨季及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值来动态调整水桶内水位高度,有效保证水浮力动态平衡。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应用于地铁上盖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水桶设置在地铁车站的站厅层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地铁车站的顶板覆土开挖后设置顶板水桶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地铁车站上部设置有上部主体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水桶周边设置反坎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给排水管道周边设置反坎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6是本申请所述一种应用于地铁上盖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应用于地铁上盖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地铁上盖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开挖地铁车站的顶板覆土,通过向放置于地铁车站的地下结构的水桶注水,以平衡移除的覆土对水浮力的影响;步骤2:在地铁车站的上部设置新建结构,通过减少向放置于地铁车站的地下结构的水桶注水,以平衡增加的新建结构对水浮力的影响。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水桶设置在地铁车站的站厅层的示意图,图2中,地铁车站的原有地连墙3之间的水平空间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站台层楼板及桩基4、站厅层楼板5和顶板6。站台层楼板及桩基4的上部设置有地铁1,站厅层楼板5的上部设置用于注水平衡水浮力的水桶7,顶板6的上部设置有覆土3。在开挖地铁车站的顶板9的覆土3时,需要向设置于站厅层楼板5的上部的水桶7注水,以平衡移除的覆土3对水浮力的影响。在顶板6的覆土3移除后,在地铁车站的顶板6设置顶板水桶8并根据移除的覆土实施注水,如图3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地铁车站设置监测点以监测相应位置的水浮力,根据监测的水浮力动态调整所述水桶的注水量。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监测点监测所述地铁车站的沉降位移以表征相应位置的水浮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地铁车站的沉降位移的预紧值为2.4mm/10m,报警值为3.2mm/10m。结构绝对变形量对于的预警值部超过6mm,结构绝对变形量对于的报警值为8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新建结构11设置于地铁车站的顶板6,所述顶板6与新建结构11之间设置有隔振器9,如图3所示,所述隔振器9同心设置于地铁车站的支撑梁,以吸收施工过程中,地铁车站的振动对新建结构11的影响,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隔振器9将新建结构与既有地下结构柔性分离,增加新建结构11与地铁车站既有地下结构连接的柔性,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新建结构11与地铁车站的顶板6之间还包括转换层结构10,其设置于所述隔振器9与所述新建结构11之间,如图4所示。转换层结构10用于既有地下结构与新建结构转换,以增加抗浮力,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水桶7堆载于地铁车站的地下结构,水桶堆载区域包括站厅层楼板及桩基4。所述水桶堆载区域的周边设置有反坎结构,所述反坎结构由灰砂砖砌墙而成,砌制的灰砂砖墙12的上部设置防水布13,如图5所示。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水桶与水源之间的管路14的周边配置有反坎结构,如图6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地铁上盖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开挖地铁车站的顶板覆土,通过向放置于地铁车站的地下结构的水桶注水,以平衡移除的覆土对水浮力的影响;/n在地铁车站的上部设置新建结构,通过减少向放置于地铁车站的地下结构的水桶注水,以平衡增加的新建结构对水浮力的影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地铁上盖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挖地铁车站的顶板覆土,通过向放置于地铁车站的地下结构的水桶注水,以平衡移除的覆土对水浮力的影响;
在地铁车站的上部设置新建结构,通过减少向放置于地铁车站的地下结构的水桶注水,以平衡增加的新建结构对水浮力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铁车站的顶板覆土移除后,在地铁车站的顶板设置水桶并根据移除的覆土实施注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结构设置于地铁车站的顶板,所述顶板与新建结构之间设置有隔振器,所述隔振器同心设置于地铁车站的支撑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浮力平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结构与地铁车站的顶板之间还包括转换层结构,其设置于所述隔振器与所述新建结构之间。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豪戚慧敏史纯松曲熙成徐志和刘洋陈真畅胡纬中王宏亮孟凡光刘宏刘朝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