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沉降路基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及土木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沉降路基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性结构物。由于路基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路基基体易受到水的渗透而发生膨胀或者松动从而导致路基失稳。路面容易产生开裂、下陷等情况,对于行车安全十分不利。因此,人们设计出了一些防沉降路基结构,这些防沉降路基结构一般会在路基中铺设生石灰袋,通过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固体钙化物,体积膨胀来弥补水分流动造成的泥土流失和路基内部空洞,然而路基中的生石灰量始终有限,公路的使用年限又较长久,待路基中的生石灰完全反应以后,路基仍然面临沉降的风险,同时还因为生石灰在袋中凝结成块体,块体之间更容易使水分渗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沉降路基的施工方法,通过改进路基结构,将优化路内部受力与快速导水相结合,实现路
【技术保护点】
1.防沉降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沉降路基分段修筑,每段防沉降路基的施工方法均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夯实整平软土地基表面,形成软土层;/n步骤二、在所述软土层表面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土工布、吸水纤维布和土工布形成第一导水层;/n步骤三、在所述第一导水层表面铺设混凝土,振捣密实,形成混凝土层;/n步骤四、待所述混凝土层凝固后,在所述混凝土层表面铺设填料,形成填料层,所述填料包括黄土、灰土、矿渣、生石灰和玻璃纤维,且所述黄土、灰土、矿渣、生石灰和玻璃纤维的质量比为(55~70):(45~50):(15~20):(10~15):(1~5);/n步骤五、夯实整平填料层后,在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沉降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沉降路基分段修筑,每段防沉降路基的施工方法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夯实整平软土地基表面,形成软土层;
步骤二、在所述软土层表面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土工布、吸水纤维布和土工布形成第一导水层;
步骤三、在所述第一导水层表面铺设混凝土,振捣密实,形成混凝土层;
步骤四、待所述混凝土层凝固后,在所述混凝土层表面铺设填料,形成填料层,所述填料包括黄土、灰土、矿渣、生石灰和玻璃纤维,且所述黄土、灰土、矿渣、生石灰和玻璃纤维的质量比为(55~70):(45~50):(15~20):(10~15):(1~5);
步骤五、夯实整平填料层后,在所述填料层表面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土工布、吸水纤维布和土工布形成第二导水层;
步骤六、在所述第二导水层表面铺设砂土,形成砂土层,所述砂土层顶面在防沉降路基横向截面的轮廓为中央隆起的弧形;
步骤七、在所述砂土层表面铺设波浪瓦板,所述波浪瓦板的沟脊走向均沿防沉降路基的横向设置;
步骤八、在所述波浪瓦板表面铺设级配碎石,整平,形成碎石层;
步骤九、在所述碎石层表面铺设路面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沉降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层和第二导水层宽度均大于防沉降路基宽度,以使所述第一导水层在防沉降路基两侧均预留接头区,及使所述第二导水层在防沉降路基两侧均预留接头区;
每段防沉降路基的施工方法还包括:
步骤十、将第一导水层和第二导水层同侧的接头区沿防沉降路基纵向的边缘缝合在同一吸水纤维缆绳上;
步骤十一、预制箱涵,所述箱涵的侧壁上沿所述箱涵长度方向开设有窄缝,所述窄缝宽度小于所述吸水纤维缆绳直径,大于第一导水层和第二导水层厚度和,所述箱涵的顶部沿所述箱涵长度方向均匀间隔的开设有通孔;
步骤十二、将吸水纤维缆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仲宁,韩冬卿,刘少茂,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