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食用醋的上色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2740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17
一种用于食用醋的上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自动白钢炒锅预热至500‑550℃,加入大米,加热搅拌4‑8min,然后升温至600‑700℃,加热搅拌10‑15min,然后升温至750‑800℃,搅拌速度降至5‑15r/min,加热搅拌15‑20min,得到炒制成熟的炒米;(2)在炒制成熟的炒米中加入姜末和香料,炒制得到调味炒米;(3)在调味炒米中加入热水、搅拌均匀,加热条件下煮制30‑60min,沉淀冷却取上层液体得到米色液;(4)将米色液按0.6‑2.5%的比例加入陈酿好的醋醅中,进行淋醋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设计合理,改进了炒米色制备过程中的配料和制备工艺,三段式升温使大米在发生美拉德反应过程中生成了较为丰富的产物,不仅包括低分子量的杂环化合物,而且还包括通过醇醛缩合、杂环化与醛氨聚合等多种反应得到的蛋白黑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食用醋的上色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食用醋的上色工艺。
技术介绍
醋具有抗菌、消炎、缓解疲劳、抗氧化、抗衰老、美容、抗癌、防癌的功效,被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医药中。果醋的营养成分较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有机物等,能够维持生理平衡和预防疾病。目前食醋的每日摄取量无法达到人均水平,醋产品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香气是构成风味的主要方面,是食醋最直观和最重要的感官品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定,驱动着人们的消费意向。食醋的香气是食醋中多种挥发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香是镇江香醋优良品质的灵魂,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表征成分,也是评价镇江香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赋予其香的是一道独特加工工序,就是将陈酿好的醋酷浴于有假底的淋醋容器内,加入炒米色,然后进行淋醋,但现有的炒米色常会由于温度差异,导致炒米色口感较为单一,应用到制醋工艺中导致香醋的香气不浓,鲜味差,缺乏醇厚绵柔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食用醋的上色工艺,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食用醋的上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自动白钢炒锅预热至500-550℃,加入大米,搅拌速度30-40r/min,加热搅拌4-8min,炒米由白色逐渐变黄,然后将自动白钢炒锅温度上调至600-700℃,搅拌速度20-30r/min,加热搅拌10-15min,炒米由黄色逐渐变黑,然后将自动白钢炒锅温度上调至750-800℃,搅拌速度降至5-15r/min,加热搅拌15-20min,得到炒制成熟的炒米;/n(2)在步骤(1)炒制成熟的炒米中加入姜末和香料,当炒米触之发黏,成黏陀状成熟时及时出锅,得到调味炒米;/n(3)在调味炒米中加入热水、搅拌均匀,加热条件下煮制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食用醋的上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自动白钢炒锅预热至500-550℃,加入大米,搅拌速度30-40r/min,加热搅拌4-8min,炒米由白色逐渐变黄,然后将自动白钢炒锅温度上调至600-700℃,搅拌速度20-30r/min,加热搅拌10-15min,炒米由黄色逐渐变黑,然后将自动白钢炒锅温度上调至750-800℃,搅拌速度降至5-15r/min,加热搅拌15-20min,得到炒制成熟的炒米;
(2)在步骤(1)炒制成熟的炒米中加入姜末和香料,当炒米触之发黏,成黏陀状成熟时及时出锅,得到调味炒米;
(3)在调味炒米中加入热水、搅拌均匀,加热条件下煮制30-60min,沉淀冷却取上层液体得到米色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潮军朱祥红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刘恒记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