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壳层梯度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相变保温材料
,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壳层梯度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通过相变材料进行热能存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一般相变保温材料是固液相变型,其廉价易得、相变焓高、相变过程中体积变化小,但如果不经过包覆而直接应用,在吸热相变的过程中会发生泄露,且大多数有机相变材料导热率低,且易燃,而大多无机相变材料具有较强腐蚀性,会破坏储存容器。通过微胶囊化,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一般,相变微胶囊以各种有机聚合物作为壁材,有机壁材种类丰富,具有很好的结构弹性,有利于承受相变过程的体积变化,但有机壁材热导率偏低且可能会释放有害气体。无机壁材具有高热导率、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不燃等优势,但脆性较大、力学强度差,在与其他材料混合使用的加工过程中容易破裂。目前单壳层相变微胶囊研究方兴未艾,但单层微胶囊相变温度是固定值,在实际使用中,一旦使用温度超过相变温度较多且热源持续时,单层微胶囊存在被热击穿而丧失储热调温能力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r>本专利技术旨在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壳层梯度相变微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层相变微胶囊,所述外层相变微胶囊包括外壳层和设在所述外壳层中的外层相变材料;/n内层相变微胶囊,所述内层相变微胶囊设在所述外层相变材料中;所述内层相变微胶囊包括内壳层和设在所述内壳层中的内层相变材料;/n其中,所述外层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高于所述内层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壳层梯度相变微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层相变微胶囊,所述外层相变微胶囊包括外壳层和设在所述外壳层中的外层相变材料;
内层相变微胶囊,所述内层相变微胶囊设在所述外层相变材料中;所述内层相变微胶囊包括内壳层和设在所述内壳层中的内层相变材料;
其中,所述外层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高于所述内层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层梯度相变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层由无机材料和高分子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形成;
任选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单体乳液聚合形成的共聚物或均聚物,所述单体选自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腈、丁二烯;
任选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聚氨酯和聚脲的混合物,或者包含所述单体聚合形成的共聚物或均聚物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层梯度相变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层由无机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壳层梯度相变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材料选自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中的至少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层梯度相变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25~45℃;
任选地,所述内层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35~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层梯度相变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相变材料和所述内层相变材料分别独立地选自烷基类相变材料、石蜡类相变材料、脂肪酸类相变材料中的至少之一;
任选地,所述外层相变材料和所述内层相变材料中还包括无机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层梯度相变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相变微胶囊的直径为1~30μm;
任选地,所述内层相变微胶囊的直径为100~500μm。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壳层梯度相变微胶囊的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丽,唐振中,徐颖莹,黄育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