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5145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系统。该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罐、进水管和出水管,处理罐内设置有厌氧预处理区、缺氧处理区、好氧处理区和沉淀出水区,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厌氧预处理区和沉淀出水区相连,厌氧预处理区、缺氧处理区、好氧处理区及沉淀出水区依序连通,厌氧处理区与好氧处理区之间还设有回流结构,回流结构用于使好氧处理区内的部分好氧处理水回流至缺氧处理区内。生活污水通过进水管排入处理罐内,通过厌氧、缺氧、好氧及沉淀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出水能够直接排放,满足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需求,在农村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构想的提出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一般地,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规模小、数量多且高度分散等特点,传统场站式的集中收集、集中处理的治理模式受费用高、征地面积多、青苗补偿量大、运营维护难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难以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有效推行。传统的三格式化粪池虽然在农村水环境提升、卫生环境改善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传统的化粪池仅能对生活污水进行临时存储,并进行简易的截留和沉淀处理,虽然存储过程中能够厌氧分解污水中的部分有机物,其出水水质无法满足国家黑臭水体考核目标和农村资源化利用的实际需求,且出水还会成为污染源,污染池体周边的自然水体,造成周边水体黑臭,传统的化粪池作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措施单独使用时,无法满足美丽乡村建设构想下农村建设的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化粪池存在生活污水处理效果差、出水水质差,无法单独作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单独使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罐及连接于处理罐上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处理罐内设置有厌氧预处理区、缺氧处理区、好氧处理区和沉淀出水区;进水管与厌氧预处理区相连通,并用于将外部待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厌氧预处理区内进行厌氧预处理,缺氧处理区与厌氧预处理区相连通,并用于对从厌氧预处理区排出的预处理出水进行缺氧处理,好氧处理区与缺氧处理区相连通,并用于对从缺氧处理区排出的缺氧处理出水进行好氧处理,沉淀出水区与好氧处理区相连通,并用于供从好氧处理区排出的好氧处理水存储沉淀,出水管与沉淀出水区相连并用于排出沉淀出水区内的水;其中,厌氧处理区与好氧处理区之间还设置有回流结构,回流结构用于使好氧处理区内的部分好氧处理水回流至缺氧处理区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罐内设置有第一分隔壁,缺氧处理区和好氧处理区分别位于第一分隔壁的相对两侧部,第一分隔壁上开设有第一过流孔,缺氧处理水通过第一过流孔排入好氧处理区内;处理罐内设置有第一分隔壁,缺氧处理区和好氧处理区分别位于第一分隔壁的相对两侧部,第一分隔壁上开设有第一过流孔,缺氧处理水通过第一过流孔排入好氧处理区内;好氧处理区内设置有好氧填料层和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安装于处理罐的底壁上,好氧填料层从处理罐的底壁向上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流结构为导流板,导流板包括与处理罐的底壁相连的支撑部和与支撑部相连的导流部,第一分隔壁具有与处理罐的底壁间隔设置的悬空端,支撑部位于所述悬空端的下方并与第一分隔壁之间间隔形成有回水区,导流板位于所述好氧处理区内且坡向回水区设置,悬空端与支撑部或导流部间隔设置并形成有回流通道,导流部部分遮挡好氧填料层和曝气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罐内还设置有第二分隔壁,好氧处理区和沉淀出水区分别位于第二分隔壁的相对两侧部,第二分隔壁与处理罐的底壁相连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过流孔,好氧处理水通过第二过流孔排入沉淀出水区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罐内还设置有第三分隔壁,厌氧预处理区和缺氧区分别位于第三分隔壁的相对两侧部,第三分隔壁位于厌氧预处理区内的侧壁上间隔设置多块整流板,第三分隔壁上还安装有过流弯管,过流弯管的进水口伸入厌氧预处理区内且位于两相邻的整流板之间,缺氧处理区的中部位置还设置有缺氧填料层,过流弯管的出水口于缺氧填料层下方的位置处伸入缺氧处理区内,且过流弯管的出水口朝向缺氧填料层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块整流板平行间隔设置,且各远离第三分隔壁的端部通过连接板相连,过流管的进水口位于连接板与第三分隔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厌氧预处理区内还设置有用于过滤生活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的提篮,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整流板的上方,提篮位于进水管的出水口与整流板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罐内还安装有用于将厌氧预处理区内的水分配至好氧处理区的分配管,分配管的进水口位于厌氧预处理区内,分配管的出水口位于好氧处理区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厌氧预处理区、缺氧处理区、好氧处理区和沉淀出水区的容积之比为1.5:1:2: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专利技术的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使用时,待处理的生活污水通过进水管先进入厌氧预处理区进行处理,通过厌氧生物反应将生活污水中难降解的长链有机物水解,使水体中的有机物更易于降解,同时厌氧环境还能杀灭一些细菌跟虫卵;随后,经厌氧预处理后的预处理出水流入缺氧处理区进行缺氧处理,缺氧处理区主要通过缺氧反应进行反硝化脱氮,将水体中的硝态氮转化成氮气去除,降低水体中的总氮含量;从缺氧处理区流出的缺氧处理水进一步排放至好氧处理区内进行好氧处理,水体在好氧处理区内进行好氧反应,并通过好氧反应去除水体中绝大部分的有机物,同时还能够吸附去除水体中的磷,降低水体磷的含量,此外,好氧处理区内还能进行好氧硝化反应,将水体中的氨氮转化成硝态氮,这样,通过设置于好氧处理区与缺氧处理区之间的回流结构,好氧处理区内的部分水能够回流至缺氧处理区中,从而使硝态氮最终被转成氮气溢出水体;最后,经好氧处理后的水体流入沉淀出水区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后的上清液通过出水管排出。如此,生活污水流经该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其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出水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可以作为农田灌溉用水或河道补充水源直接排放,而处理后的残渣也可以作为农田的灌溉肥料,实现资源回用;且该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的罐体式建筑形式,便于施工,可根据需要分散布设,满足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需求,在农村等不便建设厂站式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上述的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处理系统,通过使用上述的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其能够实现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高效降解,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出水可以作为农田灌溉用水或河道补充水源直接排放,适用于规模小、数量多且高度分散的水处理项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的顶层平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的中层平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的纵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罐及连接于所述处理罐上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处理罐内设置有厌氧预处理区、缺氧处理区、好氧处理区和沉淀出水区;/n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厌氧预处理区相连通,并用于将外部待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所述厌氧预处理区内进行厌氧预处理,所述缺氧处理区与所述厌氧预处理区相连通,并用于对从所述厌氧预处理区排出的预处理出水进行缺氧处理,所述好氧处理区与所述缺氧处理区相连通,并用于对从所述缺氧处理区排出的缺氧处理出水进行好氧处理,所述沉淀出水区与所述好氧处理区相连通,并用于供从所述好氧处理区排出的好氧处理水存储沉淀,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沉淀出水区相连并用于排出所述沉淀出水区内的水;/n其中,所述厌氧处理区与所述好氧处理区之间还设置有回流结构,所述回流结构用于使所述好氧处理区内的部分好氧处理水回流至所述缺氧处理区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罐及连接于所述处理罐上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处理罐内设置有厌氧预处理区、缺氧处理区、好氧处理区和沉淀出水区;
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厌氧预处理区相连通,并用于将外部待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所述厌氧预处理区内进行厌氧预处理,所述缺氧处理区与所述厌氧预处理区相连通,并用于对从所述厌氧预处理区排出的预处理出水进行缺氧处理,所述好氧处理区与所述缺氧处理区相连通,并用于对从所述缺氧处理区排出的缺氧处理出水进行好氧处理,所述沉淀出水区与所述好氧处理区相连通,并用于供从所述好氧处理区排出的好氧处理水存储沉淀,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沉淀出水区相连并用于排出所述沉淀出水区内的水;
其中,所述厌氧处理区与所述好氧处理区之间还设置有回流结构,所述回流结构用于使所述好氧处理区内的部分好氧处理水回流至所述缺氧处理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罐内设置有第一分隔壁,所述缺氧处理区和所述好氧处理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分隔壁的相对两侧部,所述第一分隔壁上开设有第一过流孔,所述缺氧处理水通过所述第一过流孔排入所述好氧处理区内;
所述好氧处理区内设置有好氧填料层和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安装于所述处理罐的底壁上,所述好氧填料层从所述处理罐的底壁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结构为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与所述处理罐的底壁相连的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部相连的导流部,所述第一分隔壁具有与所述处理罐的底壁间隔设置的悬空端,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悬空端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分隔壁之间间隔形成有回水区,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好氧处理区内且坡向所述回水区设置,所述悬空端与所述支撑部或所述导流部间隔设置并形成有回流通道,所述导流部部分遮挡所述好氧填料层和所述曝气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罐内还设置有第二分隔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骏飞李德强周炜峙杨磊三初振宇牛旭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