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送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76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送餐车,所述智能送餐车包括:车架;支撑轮组件,所述支撑轮组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支撑轮组件用于将所述车架可活动地支撑于轨道上,所述支撑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辅助制动轮;驱动轮组件,所述驱动轮组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驱动轮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车架沿所述轨道运动;以及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用于对所述辅助制动轮进行制动。本方案的智能送餐车的整体制动力可得到有效提升,可避免因制动力不足而产生打滑,可有效提升智能送餐车的停车稳定性和精度,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送餐车
本技术涉及餐饮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送餐车。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引导运输车(AGV小车)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可实现物品的搬运、放置、转移等作业。在餐饮行业中,基于AGV小车衍生出来的智能送餐车,可代替人工进行送餐作业,不仅可以减轻餐饮服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送餐效率,还能够有效缓解市场上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然而,传统的智能送餐车在行进过程中,通常是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的减速和电机刹车来进行制动,依靠驱动轮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来产生制动力,其余支撑轮处于自由状态,在需要紧急停车时,往往会因为制动力不足而产生打滑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智能送餐车制动力不足,容易产生打滑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送餐车。一种智能送餐车,所述智能送餐车包括车架;支撑轮组件,所述支撑轮组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支撑轮组件用于将所述车架可活动地支撑于轨道上,所述支撑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辅助制动轮;驱动轮组件,所述驱动轮组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驱动轮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车架沿所述轨道运动;以及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用于对所述辅助制动轮进行制动。上述智能送餐车在沿轨道行进过程中需要停车时,一方面可通过控制驱动轮组件主动减速刹车,驱动轮组件与轨道之间摩擦产生制动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制动器对辅助制动轮进行制动,使得处于自由状态的辅助制动轮停止转动而产生制动力。如此,可有效提升智能送餐车整体的制动力,避免智能送餐车因制动力不足而产生打滑,可有效提升智能送餐车的停车稳定性和精度,提高安全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轮组件包括可绕横向轴线转动的第一支撑轮,所述车架包括在垂直于行进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支撑板,各所述侧支撑板上均连接有所述第一支撑轮,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支撑轮作为所述辅助制动轮,所述制动器与所述辅助制动轮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制动轮包括轮体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侧支撑板上,所述轮体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制动器安装于所述侧支撑板上,所述制动器能够对所述转动轴进行制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器包括制动毂,以及设于所述制动毂相对两侧的两个制动片,所述制动毂与所述转动轴连接固定,两所述制动片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将所述制动毂夹紧或释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轮组件还包括可绕竖向轴线转动的第二支撑轮,各所述侧支撑板远离另一所述侧支撑板的一面均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侧支撑板上均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轮,各所述侧支撑板上邻近所述第一支撑轮的位置均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支撑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还包括在行进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端板,其中一所述端板上设有第一碰撞梁,另一所述端板上设有第二碰撞梁,所述第一碰撞梁和所述第二碰撞梁用于在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进行缓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及与所述驱动轮驱动连接的驱动件,所述驱动轮靠近所述车架的一侧设置,所述车架的另一侧与所述驱动轮对角的位置连接有所述辅助制动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组件还包括啮合齿轮,所述啮合齿轮与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啮合齿轮用于与设于所述轨道上的齿条相啮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送餐车还包括压力调节机构,所述驱动轮通过所述压力调节机构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压力调节机构用于对所述驱动轮与所述轨道之间的压力进行调节。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智能送餐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智能送餐车与轨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智能送餐车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的智能送餐车的侧视图;图5为图4中沿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例中辅助制动轮与制动器的局部配合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制动毂与转动轴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送餐车包括:/n车架;/n支撑轮组件,所述支撑轮组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支撑轮组件用于将所述车架可活动地支撑于轨道上,所述支撑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辅助制动轮;/n驱动轮组件,所述驱动轮组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驱动轮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车架沿所述轨道运动;以及/n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用于对所述辅助制动轮进行制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送餐车包括:
车架;
支撑轮组件,所述支撑轮组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支撑轮组件用于将所述车架可活动地支撑于轨道上,所述支撑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辅助制动轮;
驱动轮组件,所述驱动轮组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驱动轮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车架沿所述轨道运动;以及
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用于对所述辅助制动轮进行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组件包括可绕横向轴线转动的第一支撑轮,所述车架包括在垂直于行进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支撑板,各所述侧支撑板上均连接有所述第一支撑轮,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支撑轮作为所述辅助制动轮,所述制动器与所述辅助制动轮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制动轮包括轮体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侧支撑板上,所述轮体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制动器安装于所述侧支撑板上,所述制动器能够对所述转动轴进行制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包括制动毂,以及设于所述制动毂相对两侧的两个制动片,所述制动毂与所述转动轴连接固定,两所述制动片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将所述制动毂夹紧或释放。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送餐车,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繁通金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