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车底盘和无人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46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车底盘和无人车,涉及无人设备领域。该底盘包括车轮、车架以及轮臂;其中,车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传动件,车架上还开设有预紧孔;轮臂用于安装于车架,且轮臂内设有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的一端与车轮传动连接,另一端设有配合件,配合件用于穿过预紧孔与传动件传动配合,并沿预设方向运动以张紧传动件,以使轮臂可在传动件张紧时安装于车架。该底盘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的传动配合即可带动车架运动,可保证传动效率。且其能利用轮臂内设置的第二传动组件对车架上设置的传动件进行张紧,可保证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稳定配合,保证传动过程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无人车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车底盘和无人车
本技术涉及无人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人车底盘和无人车。
技术介绍
无人车可应用于农业、工业等场景,在植保领域中,可以在无人车上安装各种作业设备,以实现喷洒药剂、种子、粉剂等作业。通过无人车进行农业作业,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操作,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现有技术中,无人车主要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的支腿、搭载在车架上的导航控制机构、作业机构以及驱动机构。通过各机构的协同作用,使得该无人车可进行各项农业作业。但是,该种无人车运行的稳定性仍然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车底盘和无人车,该无人车底盘其能利用轮臂内设置的第二传动组件对车架上设置的传动件进行张紧,从而可保证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配合的稳定性,进而可保证传动过程的稳定性,继而保证无人车运行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车底盘,包括:车轮;车架,车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传动件,车架上还开设有预紧孔;轮臂,安装于车架,且轮臂内设有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的一端与车轮传动连接,另一端设有配合件,配合件用于穿过预紧孔与传动件传动配合,并沿预设方向运动以张紧传动件,以使轮臂可在传动件张紧时安装于车架。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链,配合件包括配合轮;配合轮用于穿过预紧孔与第一传动链啮合,并沿预设方向运动以张紧第一传动链。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转动地设置于车架的传动轮,传动轮与配合轮间隔设置,第一传动链与传动轮和配合轮同时啮合,以在传动轮的驱动下带动配合轮转动;预设方向为远离传动轮的方向。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预紧孔呈圆孔状或长条状,且当预紧孔呈圆孔状时,预紧孔的直径范围为80~90mm,配合轮的直径范围为65~70mm。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无人车还包括张紧机构,张紧机构活动地设置于车架,且用于靠近或远离第一传动链,以张紧或松开第一传动链。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张紧机构包括两个张紧块,两个张紧块相对活动地设置于车架,且用于分别可选地远离或靠近第一传动链的松边和紧边。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张紧块开设有导轨,第一传动链嵌设于导轨内。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无人车包括多个轮臂,多个轮臂分别间隔地设置于车架的两侧,每个轮臂的两端均分别配套设有一个车轮和一个第一传动组件;车架上还设有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且位于车架同一侧的轮臂共用一个电机。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车架邻近预紧孔的位置上设有装配孔,装配孔用于在传动件张紧后与轮臂配合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车架上开设有多个装配孔,多个装配孔沿预紧孔的周向边缘间隔设置。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轮臂包括输入座和输出座,输入座用于与车架连接,输出座用于与车轮连接,第二传动组件延伸设置于输入座与输出座之间;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输入轴和输入轮,输入轴通过轴承转动地设置于输入座,且输入轮套设于输入轴远离车架的一端,配合轮套设于输入轴靠近车架的一端。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输出轴、输出轮以及第二传动链,输出轴通过轴承转动地设置于输出座,输出轮和车轮分别设置于输出轴的两端,第二传动链与输入轮和输出轮均啮合,以在输入轮转动下带动车轮运动;轮臂还包括连接座,连接座连接设置于输入座和输出座之间,连接座具有安装腔,第二传动链容置于安装腔内;安装腔内还设有张紧支撑组件,张紧支撑组件用于张紧支撑第二传动链。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张紧支撑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块,两个支撑块之间形成供第二传动链经过的通路,且两个支撑块分别支撑于第二传动链的松边和紧边。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车,其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无人车底盘。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车底盘和无人车,该无人车底盘包括车轮、车架以及轮臂;其中,车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传动件,车架上还开设有预紧孔;轮臂安装于车架,且轮臂内设有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的一端与车轮传动连接,另一端设有配合件,配合件用于穿过预紧孔与传动件传动配合,并沿预设方向运动以张紧传动件,以使轮臂可在传动件张紧时安装于车架。该无人车底盘通过分别设置于车架的第一传动组件和设置于轮臂的第二传动组件的传动配合即可带动车架运动,可保证传动效率。同时,其能利用轮臂内设置的第二传动组件对车架上设置的传动件进行张紧,从而可保证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配合的稳定性,进而可保证轮臂安装于车架后整个传动过程的稳定性,继而保证无人车运行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的结构示意图四;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的结构示意图五;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的结构示意图六;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的轮臂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图10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图1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的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无人车;101-车架;103-支腿;105-车轮;107-轮毂;109-轮子;111-轮臂;113-第一传动组件;115-第一传动链;116-第二传动组件;117-配合轮;119-预紧孔;121-装配孔;125-传动轮;127-电机;129-动力输出轴;131-张紧机构;133-张紧块;135-导轨;137-输入座;141-输出座;143-连接座;145-第二传动链;147-输入轴;149-输入轮;151-输出轴;153-输出轮;155-安装腔;157-张紧支撑组件;159-支撑块;161-安装板;163-主梁;165-横梁;167-装配面;169-装配件;17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轮;/n车架,所述车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传动件,所述车架上还开设有预紧孔;/n轮臂,用于安装于所述车架,且所述轮臂内设有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车轮传动连接,另一端设有配合件,所述配合件用于穿过所述预紧孔与所述传动件传动配合,并沿预设方向运动以张紧所述传动件,以使所述轮臂可在所述传动件张紧时安装于所述车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轮;
车架,所述车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传动件,所述车架上还开设有预紧孔;
轮臂,用于安装于所述车架,且所述轮臂内设有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车轮传动连接,另一端设有配合件,所述配合件用于穿过所述预紧孔与所述传动件传动配合,并沿预设方向运动以张紧所述传动件,以使所述轮臂可在所述传动件张紧时安装于所述车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链,所述配合件包括配合轮;所述配合轮用于穿过所述预紧孔与所述第一传动链啮合,并沿所述预设方向运动以张紧所述第一传动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车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与所述配合轮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传动链与所述传动轮和所述配合轮同时啮合,以在所述传动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配合轮转动;所述预设方向为远离所述传动轮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车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紧孔呈圆孔状或长条状,且当所述预紧孔呈圆孔状时,所述预紧孔的直径范围为80~90mm,所述配合轮的直径范围为65~7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车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人车还包括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且用于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传动链,以张紧或松开所述第一传动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车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机构包括两个张紧块,两个所述张紧块相对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且用于分别可选地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传动链的松边和紧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车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块开设有导轨,所述第一传动链嵌设于所述导轨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人车包括多个所述轮臂,多个所述轮臂分别间隔地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宇恒苏吉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