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扩散片、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444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扩散片中,在透明膜的至少一面上形成有由表面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树脂被膜层构成的光扩散层。上述透明膜中含有(A)侧链上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亚氨基的热塑性树脂、和(B)侧链上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苯基以及腈基的热塑性树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扩散片几乎不显示双折射性,粘附性、耐久性优良。另外,光扩散片的总浊度和内部浊度之比(内部浊度/总浊度)在0.5以上且低于1,且总浊度优选在30%以上、70%以下,当应用于高清晰度LCD时,也可以在保持防眩性的同时,抑制画面的晃眼现象,且几乎不出现发白现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液晶显示器(LCD)、平板显示器(FPD)、有机EL、PDP等图像显示装置中为抑制画面辨识性降低而使用的光扩散片、及设置有上述光扩散片的光学元件。另外还涉及使用上述光学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LCD等图像显示装置中,由于荧光灯等的室内照明、太阳光自窗户的入射、操作者的影子等的映现,在显示装置表面上,图像辨识性受到了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图像辨识性,在显示器表面上设置有已形成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光扩散层,上述的微细凹凸结构能够扩散表面反射光,抑制外来光线的单向反射,防止外部环境的映现(具有防眩性)。作为形成光扩散层的方法,成为主流的是在透明膜上涂敷分散有微粒的树脂而形成树脂被膜层的方法,这是因为这种方法容易进行结构的微细化,而且生产率高。但问题是当应用于高清晰度LCD时,若只安装具有上述光扩散层的薄片,显示器表面上就会出现亮度强弱不同的部分(晃眼),或者会因过度扩散表面反射光而导致画面发白等。为了改善这样的现象,提出了控制内部扩散性和表面扩散性的方法。比如,特开平11-305010号公报中公开了将表面浊度设在7~30%、内部浊度设在1~15%的范围内的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扩散片,在透明膜的至少一面上形成有由表面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树脂被膜层构成的光扩散层的光扩散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膜含有(A)侧链上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亚氨基的热塑性树脂和(B)侧链上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苯基以及腈基的热塑性树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野周治西田昭博前田洋惠近藤隆畑中武藏松永卓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