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坯连铸整体式快换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97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坯连铸整体式快换连接件,属于冶金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快换连接件强度不足,易造成拉托漏钢,且不易定位,快换耗时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铸整体式快换连接件,包括:上标尺主板、下支撑板、主立柱、支撑立柱和冷却横梁,其中,所述上标尺主板通过主立柱和若干支撑立柱与下支撑板连接,所述主立柱和支撑立柱贯穿于上标尺主板中,位于上标尺主板上方的每相邻支撑立柱之间通过若干冷却横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连接件整体结构稳定、整体强度高,避免了拉漏钢的现象,另外,本快换连接件自带标尺板,可快速定位投放位置,提高快换效率,节省快换时间。

An integral quick change connector for round billet continuous cas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坯连铸整体式快换连接件
本技术属于冶金
,尤其涉及一种圆坯连铸整体式快换连接件。
技术介绍
目前,冶金厂家都追求高的连浇炉数,但受中包耐材及侵入水口等部件侵蚀严重影响需进行更换中包,为不中断连续浇注,行业普遍采用快换的方法。个别钢厂采用了快速更换连接件,但其中采用小冷料填充的过程使本方法存在以下不足:该方法普遍采用人工加入冷料方式,操作不便,延长快换时间;投入位置不易掌握,易造成脱落,造成异金属夹杂;小冷料投入时极易造成铜管划伤,影响铸坯质量且增加成本;由于传统连接件在结晶器内的位置不易确定,影响连接效果;由于人工投入,易造成钢水飞溅,造成人员受伤。为改善人工加入冷料方式所产生的的缺陷,目前部分钢厂使用一种整体式连接件,采用两支立柱连接上下两部分,再用冷料棍搭桥构成。此方法取消了人工投加冷料的过程,避免了此过程产生的缺陷,但该方法扔存在插入深度只能依靠人工经验确定,无法准确找到连接件最佳放置点,和由于冷料搭桥采用横梁焊接式,整体强度不足,容易造成拉托漏钢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快换连接件强度不足,易造成拉托漏钢,且不易定位,快换耗时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铸整体式快换连接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圆坯连铸整体式快换连接件,包括:上标尺主板、下支撑板、主立柱、支撑立柱和冷却横梁,其中,所述上标尺主板通过主立柱和若干支撑立柱与下支撑板连接,所述主立柱和支撑立柱贯穿于上标尺主板中,位于上标尺主板上方的每相邻支撑立柱之间通过若干冷却横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立柱为六个,每相邻的两个支撑立柱之间通过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冷却横梁连接,所述支撑立柱与冷却横梁形成蜂巢式六边形结构。进一步的,位于上标尺主板上方的支撑立柱上倾斜设置有上斜拉筋,上斜拉筋连接在立柱上,用于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固。进一步的,位于上标尺主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支撑立柱的部位上倾斜设置有下斜拉筋,下斜拉筋连接在立柱上,用于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固。进一步的,所述上标尺主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镂空孔,用于观察并定位连接件的投放位置。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镂空孔,用于实现连接件在钢水中平稳下沉。进一步的,所述主立柱的顶端设置有吊装环梁,用于实现将整个连接件吊起。进一步的,所述圆坯连铸整体式快换连接件适用于直径为300~650mm的圆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连接件为整体结构,形状规则,有效避免了投入过程中划伤铜管的现象,提高了铸坯质量,减少了加工成本。另外,因本技术涉及的连接件整体结构稳定、整体强度高,将其使用在快速更换中包过程中,可取消人工投冷料环节,避免了因人工投冷料时小冷料投入位置不易掌握,而产生脱落造成异金属夹杂的现象。上下部铸坯链接牢固,避免拉漏,提高了快换成功率。本连接件自带标尺板,可快速定位投放位置,提高快换效率,节省快换时间。2、本连接件的支撑立柱与冷却横梁形成了蜂巢式六边形结构,强度高,提高了连接件的整体强度,避免了因连接件强度不足而产生的拉托漏钢现象。且在主立柱与支撑立柱之间采用了上斜拉筋和下斜拉筋进行连接,使整体结构更为稳定,避免了因连接件稳定性不足而产生的拉托漏钢现象。3、本连接件中,自带镂空孔的上标尺主板可准确定位连接件位置,避免了因传统连接件在结晶器内的位置不易确定而影响连接效果的现象。4、本连接件中的下支撑板,可阻止在将连接件投入到钢水中时所产生的的钢水飞溅,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且下支撑板上均匀设置有镂空孔,在放入过程中,可使钢水从镂空孔中均匀冒出,从而保证了本连接件可在钢水中平稳下沉。5、主立柱的顶端设置有吊装环梁,便于在快换过程可将此连接件平稳吊起。附图说明图1为圆坯连铸整体式快换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标尺主板;2、下支撑板;3、主立柱;4、支撑立柱;5、冷却横梁;6、上斜拉筋;7、下斜拉筋;8、第一镂空孔;9、第二镂空孔;10、吊装环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考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为了解决现有的快换连接件强度不足,易造成拉托漏钢,且不易定位,快换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圆坯连铸整体式快换连接件,包括:上标尺主板1、下支撑板2、主立柱3、支撑立柱4、冷却横梁5,其中,所述上标尺主板1通过主立柱3和若干支撑立柱4与下支撑板2连接,所述主立柱3和支撑立柱4贯穿于上标尺主板1中,位于上标尺主板1上方的每相邻支撑立柱4之间若干冷却横梁5连接。在更换中间包时,将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圆坯连铸整体式快换连接件通过上标尺主板1定位后平稳地放置在结晶器中的钢水上,钢水通过下支撑板2上的第二镂空孔9逐渐缓慢地浸泡该快换连接件,使该快换连接件平稳地下沉。待钢水没过快换连接件的上标尺主板1与下支撑板2之间的中间位置时,由于钢水的凝固,快换连接件停止下沉,快换连接件稳固地固定在了凝固后的钢水中。在更换中间包完毕后,更换中间包后的钢水再次通过中间包流入结晶器内,但因更换中间包前后的钢水存在温度差,更换中间包后的钢水难以与之前已经凝固的钢水紧密连接。但因此快换连接件已固定在原有凝固的钢水中,更换中间包后的钢水也凝固在此快换连接件后,便可实现将上下两炉次的钢水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本连接件为整体结构,形状规则,有效避免了投入过程中划伤铜管的现象,提高了铸坯质量,减少了加工成本。另外,因本技术涉及的连接件整体结构稳定、整体强度高,将其使用在快速更换中包过程中,可取消人工投冷料环节,避免了因人工投冷料时小冷料投入位置不易掌握,而产生脱落造成异金属夹杂的现象。上下部铸坯链接牢固,避免拉漏,提高了快换成功率。本连接件自带上标尺主板1,可快速定位投放位置,提高快换效率,节省快换时间。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考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为了实现增强连接件的强度,防止拉漏钢的现象发生,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圆坯连铸整体式快换连接件,包括:上标尺主板1、下支撑板2、主立柱3、支撑立柱4、冷却横梁5,其中,所述上标尺主板1通过主立柱3和若干支撑立柱4与下支撑板2连接,所述主立柱3和支撑立柱4贯穿于上标尺主板1中,位于上标尺主板1上方的每相邻支撑立柱4之间若干冷却横梁5连接;所述支撑立柱4为六个,每相邻的两个支撑立柱4之间通过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冷却横梁5连接,所述支撑立柱4与冷却横梁5形成了蜂巢式六边形结构;位于上标尺主板1上方的支撑立柱4的部位上倾斜设置有上斜拉筋6,其连接在立柱3上,用于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固;位于上标尺主板1与下支撑板2之间的支撑立柱4的部位上倾斜设置有下斜拉筋7,其连接在立柱(3)上,用于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坯连铸整体式快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标尺主板(1)、下支撑板(2)、主立柱(3)、支撑立柱(4)和冷却横梁(5),其中,所述上标尺主板(1)通过主立柱(3)和若干支撑立柱(4)与下支撑板(2)连接,所述主立柱(3)和支撑立柱(4)贯穿于上标尺主板(1)中,位于上标尺主板(1)上方的每相邻支撑立柱(4)之间通过若干冷却横梁(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坯连铸整体式快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标尺主板(1)、下支撑板(2)、主立柱(3)、支撑立柱(4)和冷却横梁(5),其中,所述上标尺主板(1)通过主立柱(3)和若干支撑立柱(4)与下支撑板(2)连接,所述主立柱(3)和支撑立柱(4)贯穿于上标尺主板(1)中,位于上标尺主板(1)上方的每相邻支撑立柱(4)之间通过若干冷却横梁(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圆坯连铸整体式快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4)为六个,每相邻的两个支撑立柱(4)之间通过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冷却横梁(5)连接,所述支撑立柱(4)与冷却横梁(5)形成蜂巢式六边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圆坯连铸整体式快换连接件,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标尺主板(1)上方的支撑立柱(4)上倾斜设置有上斜拉筋(6),上斜拉筋(6)连接在立柱(3)上,用于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王海达董贵文邢国海张亚楠杨平
申请(专利权)人:建龙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