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550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维持高的光学性能的同时可实现小型轻量化的摄像透镜。该摄像透镜从物体一侧朝向成像侧依次配置有:凸面朝向物体一侧具有主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1),凹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凹月面状的第2透镜(2),起补偿透镜作用的第3透镜(3),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式:0.25<r↓[1]/f<0.50,-0.27<r↓[3]/f<-0.19(其中,r↓[1]:第1透镜(1)在物体一侧的面(第1面(1a))的中心曲率半径;r↓[3]:第2透镜(2)在物体一侧的面(第1面(2a))的中心曲率半径;f: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透镜,特别是用于利用了搭载在手提电脑、可视电话、手机、数码相机等上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上的、适合于实现小型轻量化的3片透镜结构的摄像透镜。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利用了搭载在手提电脑、可视电话、手机、数码相机等上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的照相机的需求显著增高。这种照相机由于需要安置在有限的设置空间里,所以希望是小型的且重量轻。为此,对用于这种照相机的摄像透镜也同样要求小型轻量化,作为这种摄像透镜,迄今为止,采用的是用了单片透镜的单片结构的透镜系统或用了两片透镜的双片结构的透镜系统。然而,这种透镜系统虽然对透镜系统的小型轻量化极为有利,但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够充分满足近年来对于透镜所要求的高画质、高分辨率的要求。因此,迄今为止,都通过采用使用了3片透镜的3片结构的透镜来满足高画质、高分辨率的要求。以上现有技术可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75006号公报和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83409号公报。然而,最近,特别是在数码相机等领域,对使用了比原来的CIF(11万象素左右)或VGA(30万象素左右)更高的100万象素以上的更高画质及高分辨率的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的需求逐渐增大。然而,在原来的透镜系统中,为了对像差进行良好的补偿来实现高画质及高分辨率的高光学性能,并使透镜系统自身更加小型轻量化(缩短全长),还存在仍不能充分满足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存在这种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维持高的光学性能的同时,能够实现小型轻量化的摄像透镜。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体一侧朝向成像侧依次配置具有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主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凹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凹月面状的第2透镜及起补偿透镜作用的第3透镜,并且,满足以下(1)、(2)所示的各条件式,0.25<r1/f<0.50(1)-0.27<r3/f<-0.19 (2)其中,在式(1)中,r1是第1透镜在物体一侧的面(第1面)的中心曲率半径。此外,在式(2)中,r3是第2透镜在物体一侧的面(第1面)的中心曲率半径。再有,在式(1)及(2)中,f是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并且,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话,利用第1透镜、第2透镜及第3透镜的组合,可对球差、彗差、像散、像面弯曲及畸变(畸变像差)等各种像差进行良好的补偿的同时,可有效地缩短透镜的全长。此外,通过满足(1)的条件式,可在不使各种像差恶化的条件下由第1透镜的第1面具有足够的光焦度,进而可缩短透镜的全长。再有,通过满足(2)的条件式,可在不使彗差、像散及畸变恶化的情况下,进一步对色散及像面弯曲进行良好的补偿。还有,还可以把远心性充分地维持在能够容许的范围。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特征还在于满足以下的(3)所示的条件式。-0.90<f/r2<1.20(3)其中,在式(3)中,r2是第1透镜在成像侧的面(第2面)的中心曲率半径。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话,通过满足(3)的条件式,可进一步对像散及像面弯曲进行更良好的补偿。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特征还在于满足以下的(4)所示的条件式。-0.22<f/r6<1.30(4)其中,在式(4)中,r6是第3透镜在成像侧的面(第2面)的中心曲率半径。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话,通过满足(4)的条件式,还可对像散及像面弯曲更加平衡地进行良好的补偿。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特征还在于满足以下(5)~(7)所示的各条件式。40≤v1≤72 (5)20≤v2≤40 (6)40≤v3≤72 (7)其中,在式(5)中,v1是第1透镜的色散系数,v2是第2透镜的色散系数,v3是第3透镜的色散系数。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话,通过进一步满足(5)~(7)的条件式,可更加良好的补偿轴上色散。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特征还在于,上述第3透镜在成像侧的面被做成从中心侧向周边逐渐向物体一侧弯曲的形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话,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远心性的同时,可以对周边的像散进行更有效的补偿。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话,能够实现光学性能优越的小型轻量的摄像透镜。更具体地说,在维持远心性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均衡地对球差、彗差、像散、像面弯曲及畸变进行补偿来提高分辨率,能够在整个画面得到均衡的色彩中偏色少的良好的图像。此外,通过对像散及像面弯曲进行更良好的补偿,能够进一步实现光学性能优良的小型轻量的摄像透镜。再有,通过更加均衡地对像散和像面弯曲进行良好的补偿,提高远心性,能够实现光学性能更加优良的小型轻量的摄像透镜。再有,能够实现对轴上色散进行了更良好的补偿的、光学性能优良的小型轻量的摄像透镜。并且,通过进一步提高远心性,同时更有效地对周边的像散进行补偿,能够进一步实现光学性能更优良的小型轻量的摄像透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实施方式的大致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第1实施例的大致结构图。图3是表示图2的摄像透镜的球差、像散、畸变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图2的摄像透镜的横向像差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第2实施例的大致结构图。图6是表示图5的摄像透镜的球差、像散、畸变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图5的摄像透镜的横向像差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第3实施例的大致结构图。图9是表示图8的摄像透镜的球差、像散、畸变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图8的摄像透镜的横向像差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第4实施例的大致结构图。图12是表示图11的摄像透镜的球差、像散、畸变的说明图。图13是表示图11的摄像透镜的横向像差的说明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第5实施例的大致结构图。图15是表示图14的摄像透镜的球差、像散、畸变的说明图。图16是表示图14的摄像透镜的横向像差的说明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第6实施例的大致结构图。图18是表示图17的摄像透镜的球差、像散、畸变的说明图。图19是表示图17的摄像透镜的横向像差的说明图。图2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第7实施例的大致结构图。图21是表示图20的摄像透镜的球差、像散、畸变的说明图。图22是表示图20的摄像透镜的横向像差的说明图。图2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第8实施例的大致结构图。图24是表示图23的摄像透镜的球差、像散、畸变的说明图。图25是表示图23的摄像透镜的横向像差的说明图。图2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第9实施例的大致结构图。图27是表示图26的摄像透镜的球差、像散、畸变的说明图。图28是表示图26的摄像透镜的横向像差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4,从物体一侧朝向成像侧依次具有具有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主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1,凹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凹月面状的第2透镜2及起补偿透镜作用的第3透镜3。在此,把第1透镜1、第2透镜2及第3透镜3的物体一侧的各透镜面1a、2a、3a分别称为各透镜1、2、3的第1面1a、2a、3a,把成像面侧的透镜面1b、2b、3b分别称为各透镜1、2、3的第2面1b、2b、3b。在第3透镜3的第2面3b的一侧,分别设置了盖玻璃,IR截止滤波片,低通滤波片等各种滤波片5及作为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的光接收面的摄像面6。还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一侧朝向成像侧依次配置:具有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主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凹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凹月面状的第2透镜及起补偿透镜作用的第3透镜,并且,满足以下(1)、(2)所示的各条件式,0.25<r↓[1]/f <0.50(1)-0.27<r↓[3]/f<-0.19(2)其中:r↓[1]:第1透镜在物体一侧的面(第1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3]:第2透镜在物体一侧的面(第1面)的中心曲率半径;f:整 个透镜系统的焦距。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晃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