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脉冲继电器的智能电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266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新型脉冲继电器的智能电表,包括所述新型脉冲继电器,所述新型脉冲继电器包括驱动装置、静触单元、动触单元和限位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产生驱动信号,并驱动所述限位装置移动或停止移动;所述限位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动触单元与所述静触单元接触或脱离,并在驱动信号消失时保持接触或脱离的状态不变。本发明专利技术继电器中包括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可以限定动触单元和静触单元之间的状态不变,继而不受外力影响,提高开关的可靠性,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新型脉冲继电器的智能电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器件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新型脉冲继电器的智能电表。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脉冲继电器是一种小型化、低功耗的继电器,因此被广泛使用。磁保持继电器是一种在驱动信号的作用下,利用电磁线圈和永久磁铁的相互作用、相对运动实现接通和断开电路的脉冲继电器,在驱动信号消失后,其利用内部的永久磁铁记忆最后的动作状态,从而仍然保持接通或断开状态。当前,磁保持继电器被广泛应用在智能电表中。例如,专利号为201210486493.5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电表用磁保持继电器,通过设置触点开关与传动单元,该传动单元通过磁铁控制触点开关动作,从而实现用户用电的接通和断开。然而,该专利技术中使用水平的H形传动单元,在继电器的激励电压断开后,该传动单元在受到外力作用或者电表安装时的倾斜角度影响,可能导致传动单元不平衡,继而使得其转动到例如与期望相反的位置,导致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新型脉冲继电器的智能电表,新型继电器可以避免受外力影响而导致传动失效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新型脉冲继电器的智能电表,包括所述新型脉冲继电器,所述新型脉冲继电器包括驱动装置、静触单元、动触单元和限位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产生驱动信号,并驱动所述限位装置移动或停止移动;所述限位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动触单元与所述静触单元接触或脱离,并在驱动信号消失时保持接触或脱离的状态不变。上述方案中,包括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可以限定动触单元和静触单元之间的状态保持不变,继而不受外力影响,提高开关的可靠性,且结构简单。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动触单元连接。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通过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实现动触单元与静触单元相接触或相脱离,不仅可以实现动触单元与静触单元之间状态的改变,而且可以提高维持两者之间状态不变的可靠性。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执行装置和驱动信号产生装置,所述驱动执行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执行结构和第二驱动执行结构;所述驱动信号产生装置用于产生所述驱动信号;所述第一驱动执行结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移动或停止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执行结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移动或停止移动。驱动执行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执行结构和第二驱动执行结构,一个驱动执行结构驱动一个限位结构,相互之间不受干扰,这样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第一驱动执行结构带动第一限位结构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以带动动触单元与静触单元接触或脱离,第二驱动执行结构带动第二限位结构在水平方向左右移动,以使得第二限位结构与第一限位结构相配合,继而使得动触单元与静触单元保持接触或脱离的状态不变。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基体,所述第一基体上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基体,所述第二基体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凹陷部相适配;或者,所述第一基体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二基体上设置有突出部。上述方案中,提高凹陷部与突出部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可靠地限制两个限位结构之间的位置固定,继而使得动触单元与静触单元之间的状态稳定,不受外力影响。优选地,所述凹陷部为2-3个,所述突出部为1-2个。本方案中,两个突出部与两个凹陷部相配合,可以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位置的固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驱动信号产生装置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由磁性材料制作而成。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驱动执行结构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二线圈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结构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驱动执行结构包括簧片和簧片固定件,所述簧片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连接。上述方案中,利用簧片或弹簧的弹性形变性能来驱动限位结构移动或停止移动,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一个方案中,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动触单元为一体结构。此方案下,第一限位结构不仅则是由磁性导电材料制作而成。也可以理解为限位装置只包含一个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和动触单元一起整体作为动触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智能电表,使用的脉冲继电器包括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可以限定动触单元和静触单元之间的状态不变,继而不受外力影响,提高开关的可靠性,且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技术优势将在后文实施例中进行阐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中脉冲继电器处于吸合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脉冲继电器处于脱离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结构的第二限位结构与驱动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另一种结构的第二限位结构与驱动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与驱动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智能电表的结构原理图。图中标记:11-簧片固定件;12-簧片;13-动触单元;14-静触单元;15-第一线圈;16-第二线圈;17-弹簧;18-第二限位结构;19-第一限位结构;20-簧片限位结构;181-第二基体;182-凹陷部;191-第一基体;192-突出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器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新型脉冲继电器的智能电表,包括处理器、零线、火线、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所述新型脉冲继电器(即图6中的继电器),其中,零线的进线和出线、火线的进线和出线均与继电器连接,以控制所述新型脉冲继电器中的线圈,电流互感器串联在火线的进线端,电压互感器并联在火线和零线的进线端,且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均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还与继电器连接,以检测继电器的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请参阅图1-5,所述新型脉冲继电器包括驱动装置、静触单元14、动触单元13和限位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产生驱动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新型脉冲继电器的智能电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新型脉冲继电器,所述新型脉冲继电器包括驱动装置、静触单元、动触单元和限位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产生驱动信号,并驱动所述限位装置移动或停止移动;所述限位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动触单元与所述静触单元接触或脱离,并在驱动信号消失时保持接触或脱离的状态不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新型脉冲继电器的智能电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新型脉冲继电器,所述新型脉冲继电器包括驱动装置、静触单元、动触单元和限位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产生驱动信号,并驱动所述限位装置移动或停止移动;所述限位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动触单元与所述静触单元接触或脱离,并在驱动信号消失时保持接触或脱离的状态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型脉冲继电器的智能电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动触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新型脉冲继电器的智能电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执行装置和驱动信号产生装置,所述驱动执行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执行结构和第二驱动执行结构;所述驱动信号产生装置用于产生所述驱动信号;所述第一驱动执行结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移动或停止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执行结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移动或停止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新型脉冲继电器的智能电表,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执行结构带动第一限位结构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以带动动触单元与静触单元接触或脱离,第二驱动执行结构带动第二限位结构在水平方向左右移动,以使得第二限位结构与第一限位结构相配合,继而使得动触单元与静触单元保持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献炜李建炜常兴智王娜林福平谭忠马强钟大磊孔德超张白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隆基宁光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