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的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7578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0
一种微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的驱动结构,包括后支架、电磁铁组件、前支架、衔铁组件、定位块及绝缘垫圈;所述衔铁组件由长铁轭、短铁轭和矩形衔铁组成;长铁轭、短铁轭和矩形衔铁材质均用1J50铁镍软磁合金带加工,厚1.1,退火后保证试件为Hc≤9.6A/m。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z型衔铁和菱型衔铁结构异型,加工困难,与铁轭密合装配较差,调整困难的技术问题;采用矩形衔铁、直角磁极、圆形铁心设计,组件体积小,零件加工容易,装配简便,便于密合调整、参数调节,满足电磁继电器产品的技术性能和动作可靠性;采用矩形衔铁,加工便捷,衔铁上的小圆柱体采用车加工也容易,故衔铁采用矩形结构,与铁轭密合较好,装配易于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的驱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的驱动结构,属于微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制造、装配

技术介绍
某继电器产品为两路转换超小型平衡衔铁式电磁继电器,线圈额定电压27VDC,触点负载阻性2A28VDC。该电磁继电器主要由驱动组件、接触座板组件和外罩组成,驱动组件是微小型密封继电器中非常重要组件,驱动组件由电磁铁组件及一些支持结构(如支架)组成,该组件设计质量和装配质量好坏直接决定整台产品的技术性能和动作可靠性,因此,对该电磁铁组件详细设计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产品电磁驱动部分包括电磁铁组件、衔铁组件、支架、定位块等。现有的继电器驱动组件的衔铁主要有下列两种结构形式(见图1、图2):采用z型衔铁和菱型衔铁结构异型,加工困难,与铁轭密合装配较差,调整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衔铁结构异型,加工困难,与铁轭密合装配较差,调整困难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的驱动结构,包括后支架1、电磁铁组件2、前支架3、衔铁组件4、定位块5及绝缘垫圈6;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组件4由长铁轭4.1、短铁轭4.2和矩形衔铁4.3组成;所述长铁轭4.1和短铁轭4.2材质均用1J50铁镍软磁合金带加工,厚1.1,退火后保证试件为Hc≤9.6A/m;所述矩形衔铁4.3为1J50铁镍软磁合金带,厚1.1,退火后保证试件为Hc≤9.6A/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克服了z型衔铁和菱型衔铁结构异型,加工困难,与铁轭密合装配较差,调整困难的技术问题。2、本专利技术采用矩形衔铁、直角磁极、圆形铁心设计,组件体积小,零件加工容易,装配简便,便于密合调整、参数调节,满足电磁继电器产品的技术性能和动作可靠性。3、本专利技术采用矩形衔铁,加工便捷,衔铁上的小圆柱体采用车加工也容易,故衔铁采用矩形结构,与铁轭密合较好,装配易于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继电器驱动组件的z型衔铁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继电器驱动组件的菱型衔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图3的A向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长铁轭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短铁轭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侧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矩形衔铁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仰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电磁吸力计算示意图。图中:1-后支架、2-电磁铁组件、3-前支架、4-衔铁组件、4.1-长铁轭、4.2-短铁轭、4.3-矩形衔铁、5-定位块、6-绝缘垫圈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3、图4及图5所示,一种微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的驱动结构,包括后支架1、电磁铁组件2、前支架3、衔铁组件4、定位块5及绝缘垫圈6;所述衔铁组件4由长铁轭4.1、短铁轭4.2和矩形衔铁4.3组成;如图6、图7、图8、及图9所示,所述长铁轭4.1和短铁轭4.2材质均用1J50铁镍软磁合金带加工,厚1.1,零件退火后保证试件Hc≤9.6A/m;主要加工工艺:弯形及冲孔;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矩形衔铁4.3为1J50铁镍软磁合金带,厚1.1,零件退火后保证试件Hc≤9.6A/m;主要加工工艺:下料、磨、车加工及热处理。本专利技术采用电磁驱动结构设计,线圈通电时,利用电磁力驱动矩形衔铁4.3转动,带动矩形衔铁4.3上的推杆组件运动,推动动簧片与静簧片接通;当线圈断电时,利用返回弹簧片反力使推杆反方向运动,动簧片与静簧片断开。线圈通电前,线圈断电矩形衔铁4.3初始位置磁间隙为4°~6°;吸合后矩形衔铁4.3端头触动力设计为1N,吸合后保证矩形衔铁4.3端头触动力≥1N。本专利技术电磁吸力计算如下:产品额定线圈磁势为IW=U/R×W=27/700×5200=200(安匝),线圈匝数定为5200匝,忽略铁及非工作气隙磁阻,则每个气隙的磁压降uδ=200/2=100,α=5°=0.087弧度,a=3.7mm,b=3.5mm,R1=3.8mm,R2=7.5mm。两个气隙产生的电磁力矩为:Md=2×1/2uδ2×b/α2lnR2/R1=1002×1.25×10-6×3.5×10-3/0.0872×ln7.5/3.8=0.45×10-2(N.m),则触动力F=2×0.45×10-2/7.5×10-3=1.2(N),满足触动力≥1N的设计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的驱动结构,包括后支架(1)、电磁铁组件(2)、前支架(3)、衔铁组件(4)、定位块(5)及绝缘垫圈(6);其特征在于:/n所述衔铁组件(4)由长铁轭(4.1)、短铁轭(4.2)和矩形衔铁(4.3)组成;/n所述长铁轭(4.1)和短铁轭(4.2)材质均用1J50铁镍软磁合金带加工,厚1.1,退火后保证试件为Hc≤9.6A/m;/n所述矩形衔铁(4.3)为1J50铁镍软磁合金带,厚1.1,退火后保证试件为Hc≤9.6A/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的驱动结构,包括后支架(1)、电磁铁组件(2)、前支架(3)、衔铁组件(4)、定位块(5)及绝缘垫圈(6);其特征在于:
所述衔铁组件(4)由长铁轭(4.1)、短铁轭(4.2)和矩形衔铁(4.3)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泽方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天义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