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757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使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的连接状态稳定化。触点装置(2)包括第1连接端子(11)、可动触头(13)、第2连接端子(12)以及连结部(14)。第1连接端子具有固定触点(21)。可动触头具有可动触点(22)。可动触头根据轴(19)的移动而在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的第1位置和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分离的第2位置之间沿着一方向移动,该轴根据驱动力而移动。连结部将可动触头与第2连接端子之间连结。可动触头具有被结合部(132)。连结部具有结合部(141)和变形部(143)。结合部结合并固定于可动触头的被结合部。变形部位于结合部与第2连接端子之间。变形部根据可动触头的一方向的移动而变形。

Contac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
本公开涉及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切换可动触点相对于固定触点的接触和分离的触点装置和具备该触点装置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利用触点通断电流的触点装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触点装置包括:一对固定端子;以及可动触头,其能够移动至与一对固定端子侧分别接触的接触状态和与一对固定端子侧分别分离的分离状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26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触点装置中,在短路电流等异常电流流通于一对固定端子之间的内部电路的情况下,存在由于因电流而产生的电磁斥力而导致固定端子的固定触点与可动触头的可动触点分离的可能性,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的连接状态容易变得不稳定。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的连接状态稳定化的触点装置和具备该触点装置的电磁继电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触点装置包括第1连接端子、可动触头、第2连接端子以及连结部。所述第1连接端子具有固定触点。所述可动触头具有可动触点。所述可动触头根据轴的移动而在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第1位置和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的第2位置之间沿着一方向移动,该轴根据驱动力而移动。所述连结部将所述可动触头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之间连结。所述可动触头具有被结合部。所述连结部具有结合部和变形部。所述结合部结合并固定于所述可动触头的所述被结合部。所述变形部位于所述结合部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之间,根据所述可动触头的所述一方向的移动而变形。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触点装置包括第1连接端子、可动触头、第2连接端子以及连结部。所述第1连接端子具有固定触点。所述可动触头具有可动触点。所述可动触头根据轴的移动而在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第1位置和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的第2位置之间沿着一方向移动,该轴根据驱动力而移动。所述连结部将所述可动触头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之间连结。所述连结部包含多个金属片重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体。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电磁继电器包括所述触点装置、所述轴以及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具有励磁线圈。所述驱动部根据所述励磁线圈的通电与非通电的切换而对所述轴施加所述驱动力。专利技术的效果本公开具有能够使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的连接状态稳定化这样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的剖视图,表示触点装置的断开状态。图2是上述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的剖视图,表示触点装置的闭合状态。图3是上述触点装置所使用的连结部的侧视图。图4是上述触点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上述电磁继电器的沿着图1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变形例1的触点装置的剖视图,表示断开状态。图7是上述触点装置的剖视图,表示闭合状态。图8是变形例2的触点装置的剖视图,表示断开状态。图9是上述触点装置的剖视图,表示闭合状态。图10是变形例3的触点装置的剖视图。图11是上述触点装置的剖视图。图12是变形例4的触点装置的剖视图。图13是上述触点装置的剖视图。图14是变形例5的触点装置的剖视图,表示断开状态。图15是上述触点装置的剖视图,表示闭合状态。图16是变形例6的触点装置的剖视图。图17是变形例7的触点装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磁继电器;2、2A~2G、触点装置;11、11E、第1连接端子;12、12E、第2连接端子;13、可动触头;132、被结合部;14、14A、14G、连结部;141、141A、结合部(第1结合部);143、143A、143G、变形部;1431A、第1延伸部;1432A、第2延伸部;1433A、中间部;19、轴;21、固定触点;22、可动触点;231、第1面;232、第2面;50、旋转限制部;51~53、移动限制部;D1、第1方向;S1、触点收纳室;3、电磁体装置;34、励磁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触点装置和具备该触点装置的电磁继电器。其中,下述的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一部分。对于下述的各实施方式,只要能够达成本公开的目的,就能够根据设计等而进行各种变更。另外,在下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图是示意性的图,图中的各结构要素的大小和厚度各自的比不限于一定反映实际的尺寸比。(1)实施方式(1.1)概要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包括触点装置2、电磁体装置3(驱动部)以及轴19。电磁体装置3具有励磁线圈34。电磁体装置3根据励磁线圈34的通电与非通电的切换而对轴19施加驱动力。轴19根据来自电磁体装置3的驱动力而移动。轴19沿着自身的轴向移动。触点装置2包括第1连接端子11、第2连接端子12、可动触头13以及连结部14。第1连接端子11具有固定触点21。可动触头13具有可动触点22。可动触头13根据轴19的移动而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沿着一方向移动。第1位置是可动触点22与固定触点21接触的情况的可动触头13的位置。第2位置是可动触点22与固定触点21分离的情况的可动触头13的位置。以下,将可动触头13的移动方向(上述的一方向)也称为第1方向D1。在此,可动触头13的移动方向与轴19的移动方向相同。连结部14将可动触头13与第2连接端子12之间连结。连结部14由相对于可动触头13独立的构件构成,结合于可动触头13。如图3所示,连结部14包含多个金属片140重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体。连结部14将可动触头13与第2连接端子12之间电连接。另外,在图3以外的图中,为了便于表示,简化变形部143的图示。可动触头13具有被结合部132。连结部14具有结合部141和变形部143。结合部141结合于可动触头13的被结合部132,固定于被结合部132。变形部143位于结合部141与第2连接端子12之间。变形部143根据可动触头13的第1方向D1的移动而变形。在本实施方式的触点装置2和具备该触点装置2的电磁继电器1中,在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之间的电路仅具备一个由固定触点21和可动触点22构成的组。因此,与具备两个由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构成的组的专利文献1的触点装置相比,可能引起电路的意外的切断的部位较少。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点装置2和电磁继电器1,能够使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之间的内部电路的导通状态稳定化,能够使固定触点21与可动触点22之间的连接状态稳定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触点装置2和具备该触点装置2的电磁继电器1中,连结部14包含多个导电性的金属片140(例如:铜箔)重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体,在可动触头13移动的情况下,变形部143能够根据可动触头13的移动而变形。因此,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n该触点装置包括:/n第1连接端子,其具有固定触点;/n可动触头,其具有可动触点,该可动触头根据轴的移动而在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第1位置和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的第2位置之间沿着一方向移动,该轴根据驱动力而移动;/n第2连接端子;以及/n连结部,其将所述可动触头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之间连结,/n所述可动触头具有被结合部,/n所述连结部具有:/n结合部,其结合并固定于所述可动触头的所述被结合部;以及/n变形部,其位于所述结合部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之间,根据所述可动触头的所述一方向的移动而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6 JP 2019-0867421.一种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触点装置包括:
第1连接端子,其具有固定触点;
可动触头,其具有可动触点,该可动触头根据轴的移动而在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第1位置和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的第2位置之间沿着一方向移动,该轴根据驱动力而移动;
第2连接端子;以及
连结部,其将所述可动触头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之间连结,
所述可动触头具有被结合部,
所述连结部具有:
结合部,其结合并固定于所述可动触头的所述被结合部;以及
变形部,其位于所述结合部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之间,根据所述可动触头的所述一方向的移动而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被结合部排列的方向上,在从所述一方向观察时所述轴的轴心位于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被结合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触点装置还具备用于限制所述结合部的移动范围的移动限制部,
所述移动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可动触头从所述第2位置朝向所述第1位置移动的情况的所述结合部的移动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触头沿着所述一方向从所述第2位置朝向所述第1位置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限制部在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之前限制所述结合部向所述一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触头沿着所述一方向从所述第2位置朝向所述第1位置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限制部在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之后限制所述结合部向所述一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触头沿着所述一方向从所述第2位置朝向所述第1位置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限制部在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同时限制所述结合部向所述一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部具有:
第1延伸部,其从所述结合部沿着所述一方向延伸;
第2延伸部,其与所述第1延伸部相对,沿着所述一方向延伸;以及
中间部,其将所述第1延伸部和所述第2延伸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触点装置具备用于收纳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的触点收纳室,所述第2延伸部具有沿着所述触点收纳室的内侧面延伸的沿面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形部中与在所述变形部流通的电流的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最小面积比在所述可动触头中与在所述可动触头流通的电流的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最小面积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松健儿木本进弥木下一寿福田纯久伏木宽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