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拼接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254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拼接式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背板;显示背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面;第一表面包括显示功能区,第二表面包括信号连接区,侧面设置有连接显示功能区和信号连接区的金属连接结构;显示功能区包括:多个显示单元、与显示单元连接的第一金属走线层、以及与第一金属走线层连接的第二金属走线层;第二金属走线层与金属连接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将金属连接结构与第二金属走线层连接,将第二金属层与第一金属走线层连接,使得第一金属走线层和第二金属走线层与金属连接结构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连接不易脱落,提高了连接稳定性,增大了走线的信赖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拼接式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拼接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设置在显示区四边的边框区,其中显示区是进行最终视觉显示输出的区域,而边框区内置了提供显示区正常显示所需讯号的电路。目前为了满足人们对显示面板日益提升的视觉享受需求,窄甚至无边框的显示面板越来越普及。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无边框的设计,显示面板的正面为显示区,边框区内的电路移动至显示区的背面,因此电路通过设置在显示面板侧面的侧边连线和显示区的走线连接在一起,从而将电路的讯号传入显示区,但是这样的连接方式会使得显示区的走线与侧边连线之间的接触面积十分有限,接触不稳定且容易脱落。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拼接式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区内的走线与侧边连线之间接触面积小而造成的接触稳定性差的问题。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背板;所述显示背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显示功能区,所述第二表面包括信号连接区,所述侧面设置有连接显示功能区和信号连接区的金属连接结构;所述显示功能区包括:多个显示单元、与所述显示单元连接的第一金属走线层、以及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层连接的第二金属走线层;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与所述金属连接结构连接。可选地,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包括金属堆叠层,所述金属堆叠层至少包括两层金属层。可选地,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金属堆叠层的各个金属层的一端与所述金属连接结构连接;所述金属堆叠层的各个金属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层连接。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将第二金属走线层中的金属堆叠层可实现增大与金属连接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可选地,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金属堆叠层的各个金属层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子连接,所述金属堆叠层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金属连接结构连接。可选地,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金属堆叠层的各个金属层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子连接,所述金属堆叠层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层连接。上述显示面板,金属堆叠层可通过第一连接端子与金属连接结构连接,第二连接端子与第一金属走线层连接。可选地,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金属堆叠层的至少两个所述金属层间设置有一绝缘层。可选地,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金属堆叠层在所述显示背板的第一表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等于一个所述显示单元在所述显示背板的第一表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上述显示面板,为防止金属堆叠层在无需接触的地方发生短路,可在至少两个金属层间设置有一绝缘层。可选地,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层的金属层数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的金属层数。可选地,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信号连接区设置有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金属连接结构连接。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拼接式显示装置,其中,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显示面板。本申请的显示面板,通过将设置在侧面的金属连接结构与显示功能区内的第二金属走线层连接,进一步地将第二金属层与第一金属走线层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金属走线层和第二金属走线层与金属连接结构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连接不易脱落,提高了第一金属走线层和第二金属走线层与金属连接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增大了走线的信赖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第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第二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的第三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显示背板;200、第二表面;300、侧面;310、金属连接结构;110、显示功能区;101、显示单元;120、第一金属走线层;210、驱动芯片;131、金属堆叠层;140、绝缘层;150、第一连接端子;160、第二连接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现有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边框区,边框区内的电路移动至显示区的背面,因此电路通过设置在显示面板侧面的侧边连线和显示区的走线连接在一起,从而将电路的讯号传入显示区,但是这样的连接方式会使得显示区的走线与电路之间的接触面积十分有限,接触不稳定且容易脱落。基于此,本申请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第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显示背板;所述显示背板100包括:第一表面(图中未示出)、第二表面200以及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200的侧面300;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显示功能区(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表面200包括信号连接区(图中未示出),所述侧面300设置有连接显示功能区和信号连接区的金属连接结构310;所述显示功能区包括:多个显示单元101、与所述显示单元101连接的第一金属走线层120、以及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层120连接的第二金属走线层(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与所述金属连接结构310连接。本技术中所述的连接可以是信号连接。其中,所述信号连接区设置有驱动芯片210,所述驱动芯片210与所述金属连接结构310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设置在显示功能区的多个显示单元101用于接收信号连接区中的驱动芯片210所发出的显示信号并转换为显示画面进行显示,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层120及第二金属走线层用于将金属连接结构310传输的显示信号传输至显示单元101;所述金属连接结构310用于接收驱动芯片210所发出的显示信号,并传输至第一金属走线层120及第二金属走线层。具体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层120分别与显示单元101和第二金属走线层电连接,第二金属走线层的与金属连接结构310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层120与所述金属连接结构310电连接,且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与所述金属连接结构310为多点接触。通过将第一金属走线层120和第二金属走线层均与金属连接结构310连接,并增加第二金属走线层与金属连接结构310的接触点,从而增大了第一金属走线层120和第二走线层与金属连接结构310之间的接触面积,第一金属走线层120和第二金属走线层与金属连接结构310的连接更加稳定且不易脱落,并且接触面积的增加还会加大显示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有助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显示背板;所述显示背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面;/n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显示功能区,所述第二表面包括信号连接区,所述侧面设置有连接显示功能区和信号连接区的金属连接结构;/n所述显示功能区包括:多个显示单元、与所述显示单元连接的第一金属走线层、以及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层连接的第二金属走线层;/n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与所述金属连接结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背板;所述显示背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面;
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显示功能区,所述第二表面包括信号连接区,所述侧面设置有连接显示功能区和信号连接区的金属连接结构;
所述显示功能区包括:多个显示单元、与所述显示单元连接的第一金属走线层、以及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层连接的第二金属走线层;
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与所述金属连接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包括金属堆叠层,所述金属堆叠层至少包括两层金属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堆叠层的各个金属层的一端与所述金属连接结构连接;
所述金属堆叠层的各个金属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堆叠层的各个金属层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子连接,所述金属堆叠层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尧林建宏龚立伟许中燮颜家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