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场塔台指挥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37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场塔台指挥舱,尤其为一种机场塔台指挥舱,包括移动平台、固定基座、升降平台、主舱体、放置安装架和底座,所述移动平台的一侧机械连接有控制室,所述移动平台和控制室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橡胶轮、第二橡胶轮,所述移动平台的前后两侧均卡接有活动阶梯,所述移动平台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移动扶梯,所述固定基座的顶部设置有升降平台,且移动扶梯顶端延伸至升降平台顶端两侧,所述升降平台和固定基座通过三组液压伸缩柱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装置结构简单,呈升降移动式,适用于机场突发事件时使用,为机场工作提供了便利,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场塔台指挥舱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场塔台指挥舱,具体为一种机场塔台指挥舱。
技术介绍
塔台或称控制塔,是一种设置于机场中的航空运输管制设施,用来监看以及控制飞机起降的地方,且通常塔台的高度必须超越机场内其他建筑,以便让航空管制员能看清楚机场四周的动态,但临时性的塔台装备可以从拖车或远端无线电来操控,完整的塔台建筑,最高的顶楼通常是四面皆为透明的窗户,能保持360度的视野,中等流量的机场塔台可能仅由一名航管人员负责,并且塔台不一定会每天24小时开放,流量较大的机场,通常会有能容纳许多航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空间,塔台也会保持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开放,但是一般机场的塔台均是固定的,面对一些机场突发事件的时候,其固定式的塔台在指挥时就会存在一定的不便,因此需要一种机场塔台指挥舱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场塔台指挥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场塔台指挥舱,包括移动平台、固定基座、升降平台、主舱体、放置安装架和底座,所述移动平台的一侧机械连接有控制室,所述移动平台和控制室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橡胶轮、第二橡胶轮,所述移动平台的前后两侧均卡接有活动阶梯,所述移动平台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移动扶梯,所述固定基座的顶部设置有升降平台,且移动扶梯顶端延伸至升降平台顶端两侧,所述升降平台和固定基座通过三组液压伸缩柱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平台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主舱体,所述主舱体和升降平台之间设置有底座,所述主舱体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液压舱门,所述主舱体的内部设置有活动腔体,所述活动腔体底部设置有指挥台,所述主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安装架。优选的,所述第一橡胶轮上套设有海绵垫。优选的,所述移动扶梯和固定基座、移动平台均通过电焊机焊接而成。优选的,所述底座和主舱体、升降平台均通过角钢结合固定螺栓固定安装。优选的,所述主舱体采用双层防爆透明玻璃定制而成,且其外表面粘贴设置有防窥和防紫外线薄膜。优选的,所述固定基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液压油缸,且固定基座和移动平台之间放置有硅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使用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活动阶梯移动至移动平台的顶部,并通过设置的移动扶梯移动至升降平台,且开启液压舱门进入至主舱体内部的活动腔体,而后控制室结合设置的第一橡胶轮和第二橡胶轮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至机场临时指定的指挥地点,同时可启动固定基座内部的液压油缸工作,通过液压伸缩柱对升降平台进行上升,使得主舱体达到最佳指挥高度,而整体装置呈升降移动式,适用于机场突发事件时使用,为机场工作提供了便利。2、本技术中,使用时,通过设置的主舱体在恶劣天气下不存在积水的情况出现,且其的外表面方便进行清理,并通过固定安装在主舱体顶部的放置安装架方便对指挥时使用的外置设备进行安装,同时通过设置的底座大大增加了整体装置的稳定性,于此同时,套设在第一橡胶轮上的海绵垫和放置在固定基座和移动平台之间的硅胶垫具有缓冲的效果,进一步的保证主舱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视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主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正视展开结构示意图;图中:1-移动平台、2-固定基座、3-升降平台、4-主舱体、5-放置安装架、6-底座、7-液压伸缩柱、8-移动扶梯、9-活动阶梯、10-第一橡胶轮、11-控制室、12-第二橡胶轮、13-指挥台、14-液压舱门、15-活动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场塔台指挥舱,包括移动平台1、固定基座2、升降平台3、主舱体4、放置安装架5和底座6,所述移动平台1的一侧机械连接有控制室11,所述移动平台1和控制室11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橡胶轮10、第二橡胶轮12,所述移动平台1的前后两侧均卡接有活动阶梯9,所述移动平台1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固定基座2,所述固定基座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移动扶梯8,所述固定基座2的顶部设置有升降平台3,且移动扶梯8顶端延伸至升降平台3顶端两侧,所述升降平台3和固定基座2通过三组液压伸缩柱7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平台3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主舱体4,所述主舱体4和升降平台3之间设置有底座6,所述主舱体4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液压舱门14,所述主舱体4的内部设置有活动腔体15,所述活动腔体15底部设置有指挥台13,使用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活动阶梯9移动至移动平台1的顶部,并通过设置的移动扶梯8移动至升降平台3,且开启液压舱门14进入至主舱体4内部的活动腔体15,而后控制室11结合设置的第一橡胶轮10和第二橡胶轮12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至机场临时指定的指挥地点,同时可启动固定基座2内部的液压油缸工作,通过液压伸缩柱7对升降平台3进行上升,使得主舱体4达到最佳指挥高度,而整体装置呈升降移动式,适用于机场突发事件时使用,为机场工作提供了便利,所述主舱体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安装架5,使用时,通过设置的主舱体4在恶劣天气下不存在积水的情况出现,且其的外表面方便进行清理,并通过固定安装在主舱体4顶部的放置安装架5方便对指挥时使用的外置设备进行安装,同时通过设置的底座6大大增加了整体装置的稳定性,于此同时,套设在第一橡胶轮10上的海绵垫和放置在固定基座2和移动平台1之间的硅胶垫具有缓冲的效果,进一步的保证主舱体4的稳定性。本技术工作原理:使用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活动阶梯9移动至移动平台1的顶部,并通过设置的移动扶梯8移动至升降平台3,且开启液压舱门14进入至主舱体4内部的活动腔体15,而后控制室11结合设置的第一橡胶轮10和第二橡胶轮12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至机场临时指定的指挥地点,同时可启动固定基座2内部的液压油缸工作,通过液压伸缩柱7对升降平台3进行上升,使得主舱体4达到最佳指挥高度,整体装置结构简单,呈升降移动式,适用于机场突发事件时使用,为机场工作提供了便利,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场塔台指挥舱,包括移动平台(1)、固定基座(2)、升降平台(3)、主舱体(4)、放置安装架(5)和底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1)的一侧机械连接有控制室(11),所述移动平台(1)和控制室(11)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橡胶轮(10)、第二橡胶轮(12),所述移动平台(1)的前后两侧均卡接有活动阶梯(9),所述移动平台(1)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固定基座(2),所述固定基座(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移动扶梯(8),所述固定基座(2)的顶部设置有升降平台(3),且移动扶梯(8)顶端延伸至升降平台(3)顶端两侧,所述升降平台(3)和固定基座(2)通过三组液压伸缩柱(7)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平台(3)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主舱体(4),所述主舱体(4)和升降平台(3)之间设置有底座(6),所述主舱体(4)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液压舱门(14),所述主舱体(4)的内部设置有活动腔体(15),所述活动腔体(15)底部设置有指挥台(13),所述主舱体(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安装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场塔台指挥舱,包括移动平台(1)、固定基座(2)、升降平台(3)、主舱体(4)、放置安装架(5)和底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1)的一侧机械连接有控制室(11),所述移动平台(1)和控制室(11)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橡胶轮(10)、第二橡胶轮(12),所述移动平台(1)的前后两侧均卡接有活动阶梯(9),所述移动平台(1)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固定基座(2),所述固定基座(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移动扶梯(8),所述固定基座(2)的顶部设置有升降平台(3),且移动扶梯(8)顶端延伸至升降平台(3)顶端两侧,所述升降平台(3)和固定基座(2)通过三组液压伸缩柱(7)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平台(3)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主舱体(4),所述主舱体(4)和升降平台(3)之间设置有底座(6),所述主舱体(4)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液压舱门(14),所述主舱体(4)的内部设置有活动腔体(15),所述活动腔体(15)底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刘晋王阳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航智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