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驱动桥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32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驱动桥润滑结构。该润滑结构包括挡油板本体;挡油板本体的上端面通过焊接方形螺母固定在桥壳内壁上;挡油板本体呈圆环形与桥包同心;挡油板本体下端面距从动锥齿轮5‑6mm;挡油板本体的中间开有中心孔;挡油板本体的下部设置有圆管形结构;圆管形结构两端的圆管臂下端设置有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桥壳内腔固定一个辅助润滑结构即挡油板,在驱动桥从动锥齿轮低速转动搅油能力不足时,挡油板因为靠近从动锥齿轮,挡油板下部的圆管形结构可以承接润滑油,并通过圆管形结构输送到差速器左右轴承处实现润滑;中间开孔,在从动锥齿轮高速转动时,可以保证润滑油正常循环不影响润滑。解决了驱动桥从动锥齿轮低速转动时润滑能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驱动桥润滑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驱动桥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传统的驱动桥润滑,都是利用从动锥齿轮搅动润滑油,达到对驱动桥主减速器各位置实现润滑的目的,但此种润滑方式,在驱动桥从动锥齿轮低速转动时,不能充分搅动润滑油,达不到理想润滑效果,尤其是不能充分润滑差速器左右轴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新型驱动桥润滑结构,该结构能解决驱动桥从动锥齿轮低速转动时润滑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一种新型驱动桥润滑结构,包括挡油板本体7;所述挡油板本体7的上端面1通过焊接方形螺母固定在桥壳内壁上;所述挡油板本体7呈圆环形,并且与桥包同心;所述挡油板本体7的下端面距从动锥齿轮2的距离为5-6mm;所述挡油板本体7的中间开有中心孔3;所述挡油板本体7的下部设置有圆管形结构4;所述圆管形结构4两端的圆管臂下端设置有滴口。所述圆管形结构4的壁厚为3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在桥壳内腔固定一个辅助润滑结构即挡油板,挡油板因为靠近从动锥齿轮,挡油板下部的圆管形结构可以承接润滑油,并通过圆管形结构输送到差速器左右轴承处实现润滑;2)本技术中间开孔,在从动锥齿轮高速转动时,可以保证润滑油正常循环不影响润滑。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驱动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左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上端面;2、从动锥齿轮;3、中间孔;4、圆管形结构;5、差速器左轴承;6、差速器右轴承;7、挡油板本体。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2—图5,一种新型驱动桥润滑结构,包括挡油板本体7;所述挡油板本体7的上端面1通过焊接方形螺母固定在桥壳内壁上;所述挡油板本体7呈圆环形,并且与桥包(桥壳包容主减速器的桥壳大圆面部分)同心;所述挡油板本体7的下端面距从动锥齿轮2的距离为5-6mm;所述挡油板本体7的中间开有中心孔3,在从动锥齿轮2高速转动时,保证润滑油正常循环不影响润滑。所述挡油板本体7的下部设置有圆管形结构4;所述圆管形结构4两端的圆管臂下端设置有滴口,通过圆管形结构4输送到差速器左轴承5和差速器右轴承6处实现润滑;所述圆管形结构4的壁厚3mm即可,滴口部位能把润滑油滴差速器左轴承5和差速器右轴承6的外端即可,具体参数还可以根据不同桥总成进行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驱动桥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油板本体(7);所述挡油板本体(7)的上端面(1)通过焊接方形螺母固定在桥壳内壁上;所述挡油板本体(7)呈圆环形,并且与桥包同心;所述挡油板本体(7)的下端面距从动锥齿轮(2)的距离为5-6mm;所述挡油板本体(7)的中间开有中心孔(3);所述挡油板本体(7)的下部设置有圆管形结构(4);所述圆管形结构(4)两端的圆管臂下端设置有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驱动桥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油板本体(7);所述挡油板本体(7)的上端面(1)通过焊接方形螺母固定在桥壳内壁上;所述挡油板本体(7)呈圆环形,并且与桥包同心;所述挡油板本体(7)的下端面距从动锥齿轮(2)的距离为5-6mm;所述挡油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阁嵩关雨墙崔玉凯王林国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