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泵以及压裂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24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裂泵以及压裂车,涉及压裂工程技术领域。该压裂泵包括动力端、第一液力端和第二液力端;第一液力端和第二液力端分别与动力端连接,并沿动力端的质心轴对称设置,动力端的质心轴为穿过动力端的质心且长度沿水平方向的回转轴;压裂车包括车体和上述的压裂泵,压裂泵安装于车体,且动力端的质心轴与车体的质心轴同轴设置;车体的质心轴为穿过车体的质心且沿水平方向的车体回转轴,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压裂泵工作振动导致泵身工作可靠性降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裂泵以及压裂车
本技术涉及压裂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压裂泵以及压裂车。
技术介绍
压裂车是用于向井内注入高压、大排量压裂液,以将地层压开并将支撑剂挤入裂缝的专用车辆。压裂车的工作主机是压裂泵,由动力传动系统驱动压裂泵,通过压裂泵液力端柱塞的往复运动,实现将压裂液注入地层的目的。压裂泵主要由动力端和液力端组成,但是液力端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进而导致压裂泵整机振动,不仅影响压裂泵的工作可靠性,而且缩短压裂泵的使用寿命。同时,压裂泵的振动也会传递至压裂车,进而影响压裂车的工作可靠性。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压裂泵以及压裂车,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裂泵,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压裂泵工作振动导致泵身工作可靠性降低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裂车,包括车体和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压裂泵;所述压裂泵包括动力端和相对且间隔设置两个的液力端,且所述动力端的质心轴与所述车体的质心轴同轴设置,相对的两个所述液力端沿所述车体的质心轴对称设置;所述车体的质心轴为穿过所述车体的质心且长度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车体回转轴,所述动力端的质心轴为穿过所述动力端的质心且长度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泵体回转轴。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压裂泵还包括输入法兰;压裂泵的动力源具有传动轴,所述输入法兰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轴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法兰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端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端包括箱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曲轴机构;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曲轴机构均安装于所述箱体,且所述输入法兰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曲轴机构传动连接;相对的两个所述液力端分别与所述曲轴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曲轴机构包括曲轴和两组连接组件;两组所述连接组件沿所述曲轴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且两组所述连接组件分别沿所述动力端的质心轴对称设置于所述曲轴的两侧;相对的两个所述液力端分别为第一液力端和第二液力端,所述第一液力端与其中一组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液力端与另一组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每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十字头;所述十字头位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所述第一连杆用于连接所述曲轴,所述第二连杆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液力端或第二液力端。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力端包括第一泵头和第一柱塞,所述动力端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柱塞相对所述第一泵头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泵头具有第一吸入端和第一排出端,所述第一吸入端与压裂车的输入管汇连通,所述第一排出端与压裂车的输出管汇连通;所述第一吸入端通入的流体经所述第一柱塞压缩后,能够从所述第一排出端排出至输出管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液力端包括第二泵头和第二柱塞,所述动力端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柱塞相对所述第二泵头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泵头具有第二吸入端和第二排出端,所述第二吸入端与压裂车的输入管汇连通,所述第二排出端与压裂车的输出管汇连通;所述第二吸入端通入的流体经所述第二柱塞压缩后,能够从所述第二排出端排出至输出管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力端和所述第二液力端沿所述动力端的质心轴呈V字形对称设置;或,所述第一液力端和所述第二液力端沿所述动力端的质心轴呈直线型对称设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压裂车还包括发动机和第一紧固件,所述发动机为所述压裂泵的动力源,且所述发动机的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输入法兰固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压裂车还包括固设于所述车体的安装架,所述压裂泵通过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车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裂泵,包括动力端、第一液力端和第二液力端,第一液力端和第二液力端分别与动力端连接,并沿动力端的质心轴对称设置,动力端的质心轴为穿过动力端的质心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回转轴。在实际使用中,第一液力端和第二液力端的工作均能够产生振动,但是正是因为第一液力端和第二液力端分别沿动力端的质心轴对称设置,故而二者分别产生的振动能够互相抵消,从而降低压裂泵工作时整机的振动,进而提高压裂泵的工作可靠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裂车,包括车体和上述的压裂泵,压裂泵安装于车体,且动力端的质心轴与车体的质心轴同轴设置;车体的质心轴为穿过车体的质心且沿水平方向的车体回转轴。这种设置,当压裂泵整机的振动减小时,因为压裂泵的质心轴和车体的质心轴同轴,故而降低因压裂泵振动而导致压裂车振动的概率,提高压裂车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裂泵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裂泵的第二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裂车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裂车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标:10-动力端;11-输入法兰;12-箱体;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曲轴;16-第一连杆;17-十字头;18-第二连杆;21-第一液力端;22-第二液力端;31-输入管汇;32-输出管汇;100-压裂泵;200-压裂车;210-车体;211-第一泵头;212-第一柱塞;220-车轮;221-第二泵头;222-第二柱塞;230-传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裂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端(10)、第一液力端(21)和第二液力端(22);/n所述第一液力端(21)和所述第二液力端(22)分别与所述动力端(10)连接,并沿所述动力端(10)的质心轴对称设置,所述动力端(10)的质心轴为穿过所述动力端(10)的质心且长度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回转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裂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端(10)、第一液力端(21)和第二液力端(22);
所述第一液力端(21)和所述第二液力端(22)分别与所述动力端(10)连接,并沿所述动力端(10)的质心轴对称设置,所述动力端(10)的质心轴为穿过所述动力端(10)的质心且长度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回转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裂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裂泵还包括输入法兰(11);
压裂泵的动力源具有传动轴(230),所述输入法兰(11)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轴(23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法兰(11)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端(10)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裂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端(10)包括箱体(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以及曲轴机构;
所述第一齿轮(13)、所述第二齿轮(14)以及所述曲轴机构均安装于所述箱体(12),且所述输入法兰(11)与所述第一齿轮(13)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3)与所述第二齿轮(14)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4)与所述曲轴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力端(21)和所述第二液力端(22)分别与所述曲轴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裂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机构包括曲轴(15)和两组连接组件;
两组所述连接组件沿所述曲轴(15)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且两组所述连接组件分别沿所述动力端(10)的质心轴对称设置于所述曲轴(15)的两侧;
两组所述连接组件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液力端(21)和所述第二液力端(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裂泵,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16)、第二连杆(18)以及十字头(17);
所述十字头(17)位于所述第一连杆(16)与所述第二连杆(18)之间,所述第一连杆(16)用于连接所述曲轴(15),所述第二连杆(18)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液力端(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科谢学志赵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石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