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090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舶淡水处理系统,包括淡水舱、淡水泵、淡水压力柜和软化装置;淡水舱的出水通过淡水泵输送至淡水压力柜;淡水压力柜包括并联的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第一出水端连接至淡水应用设备端;第二出水端连接至软化装置;软化装置包括交换剂罐和再生剂罐;交换剂罐设有控制阀模块;当软化装置处于软化工艺时,淡水经控制阀模块进入交换剂罐,淡水与交换剂罐内的交换剂置换,经控制阀模块产出软化水;当软化装置处于再生工艺时,再生剂罐的再生剂经控制阀模块进入交换剂罐,再生剂与交换剂吸附的钙、镁离子进行交换再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淡水通过软化装置产出软化水,满足船舱设备的软化水需求,占用空间小,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船舶制造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船舶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一般船舶配置技术水舱,用于储存来自造水机的蒸馏水,也称技术水,技术水的硬度比较低,可视为软水。软水相对于硬水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比较少,结垢的可能性则大大降低。因此技术水可直接用于设备运行,比如油水分离器,分油机,锅炉给水,淡水冷却等。一套完整的技术水系统,还需配置技术水舱,技术水压力柜,技术水泵等一套装置,系统虽不复杂,但是对于中等型船舶由于机舱空间的限制,布置这一套系统占用空间过大,且存储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船舶淡水处理系统,将淡水通过软化装置产出软化水,满足船舱上油水分离器,分油机,锅炉给水,淡水冷却等设备的用水需求,占用空间小,充分节省了船舱的有限空间。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船舶淡水处理系统,包括淡水舱、淡水泵、淡水压力柜和软化装置;所述淡水舱的出水通过淡水泵输送至淡水压力柜;所述淡水压力柜包括并联的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端连接至船舶居住区生活供水;所述第二出水端连接至软化装置;所述软化装置包括交换剂罐和再生剂罐;所述交换剂罐设有控制阀模块;当软化装置处于软化工艺时,第二出水端的淡水经控制阀模块进入交换剂罐,淡水与交换剂罐内的交换剂置换,去除淡水中的钙、镁离子,经控制阀模块产出软化水,连接至船舶设备用水;当软化装置处于再生工艺时,再生剂罐的再生剂经控制阀模块进入交换剂罐,再生剂与交换剂吸附的钙、镁离子进行交换再生,再生废液经控制阀模块排出。进一步,所述软化装置还包括喷射器;所述喷射器包括喷嘴进口、抽吸进口和抽吸出口;所述喷射器的抽吸进口连通再生剂罐;所述控制阀模块包括第一流通腔室和第二流通腔室;所述喷嘴进口和抽吸出口分别连接在第一流通腔室上;所述第一流通腔室上还连接有淡水进口和至交换剂罐出口;所述第二流通腔室上连接有自交换剂罐进口、软化水出口和泄放口;所述抽吸出口与喷嘴进口上设置有第一阀瓣机构;所述第一阀瓣机构用于同步开关抽吸出口与喷嘴进口;所述第一流通腔室内设置有旋转开关机构;当旋转开关机构处于关闭位置,将第一流通腔室分隔为相互隔离的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当旋转开关机构处于打开位置,第一流通腔室的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连通;所述淡水进口与喷嘴进口分别连通第一分区;所述抽吸出口与至交换剂罐出口分别连通第二分区;所述软化水出口和泄放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阀瓣机构;当第二阀瓣机构动作至关闭软化水出口,则泄放口打开;当第二阀瓣机构动作至关闭泄放口,则软化水出口打开;当软化装置处于软化工艺时,第一阀瓣机构关闭抽吸出口与喷嘴进口;旋转开关机构处于打开位置;第二出水端的淡水经淡水进口、第一流通腔室及交换剂罐出口进入交换剂罐;同时第二阀瓣机构动作至关闭泄放口,软化水经自交换剂罐进口、第二流通腔室及软化水出口产出;当软化装置处于再生工艺时,第一阀瓣机构打开抽吸出口与喷嘴进口;旋转开关机构处于关闭位置;第二出水端的淡水经淡水进口、第一分区和喷嘴进口进入喷射器喷嘴,喷射产生负压;喷射器抽吸再生剂罐的再生剂由抽吸进口、抽吸出口、第二分区及至交换剂罐出口进入交换剂罐;同时第二阀瓣机构动作至关闭软化水出口,再生废液经自交换剂罐进口、第二流通腔室及泄放口排出。进一步,所述至交换剂罐出口与自交换剂罐进口均与交换剂罐的顶部连通;所述自交换剂罐进口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延伸至交换剂罐底部。进一步,所述淡水压力柜的顶部设置有压缩空气进口。进一步,所述淡水舱为两个;两个淡水舱的进水口均连接制淡水装置,两个淡水舱的出水口均连接淡水泵。进一步,所述淡水泵为两台;两台淡水泵并联在淡水舱的出水口。进一步,所述第一出水端上还设置有消毒柜。有益效果:本技术将淡水通过软化装置产出软化水,满足船舱上油水分离器,分油机,锅炉给水等设备的用水需求。本技术的软化装置仅包括一个交换剂罐和一个再生剂罐,通过一个控制阀模块实现软化工艺和再生工艺的切换,占用空间小,充分节省了船舱的有限空间。通过带压的淡水作为喷射器的工作流体,抽吸再生剂罐的再生剂进入交换剂罐,体积小,结构紧凑,节约空间,充分利用淡水压力,节能效果好,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软化装置处于软化工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软化装置处于再生工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左淡水舱-101,右淡水舱-102,第一淡水泵-201,第二淡水泵-202,淡水压力柜-3,压缩空气进口-301,消毒柜-4,软化装置-5,交换剂罐-501,再生剂罐-502,抽吸进口-502a,进口淡水进口-503a,抽吸出口-503c,喷嘴进口-503b,至交换剂罐出口-503d,自交换剂罐进口-504c,软化水出口-504a,泄放口-504b,第一阀瓣机构-505a,旋转开关机构-505b,第二阀瓣机构-505c,喷射器-506,进液管-504d,技术水舱-6,第一技术水泵-701,第二技术水泵-702,技术水压力柜-8。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本技术提出一种船舶淡水处理系统,包括淡水舱、淡水泵、淡水压力柜3和软化装置5。所述淡水舱的出水通过淡水泵输送至淡水压力柜3。所述淡水舱为两个,分别是左淡水舱101和右淡水舱102,互为备用。两个淡水舱的进水口均连接制淡水装置,两个淡水舱的出水口均连接淡水泵。所述淡水泵为两台,分别是第一淡水泵201和第二淡水泵202;两台淡水泵并联在淡水舱的出水口,互为备用。所述淡水压力柜3包括并联的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端上设置有消毒柜4,经消毒柜4后连接至船舶居住区生活供水;所述第二出水端连接至软化装置5。所述淡水压力柜3的顶部设置有压缩空气进口301,通入压缩空气用于使淡水压力柜3内的淡水带压,向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流动。如图2和图3,所述软化装置5包括交换剂罐501和再生剂罐502。所述交换剂罐501内设置的交换剂为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树脂;所述再生剂罐502设置的再生剂为饱和盐液。所述交换剂罐501设有控制阀模块。当软化装置5处于软化工艺时,第二出水端的淡水经控制阀模块进入交换剂罐501,淡水与交换剂罐内501的交换剂置换,去除淡水中的钙、镁离子,经控制阀模块产出软化水,连接至船舶设备用水;当软化装置5处于再生工艺时,再生剂罐502的再生剂经控制阀模块进入交换剂罐501,再生剂与交换剂吸附的钙、镁离子进行交换再生,再生废液经控制阀模块排出。所述软化装置还包括喷射器506;所述喷射器506包括喷嘴进口503b、抽吸进口502a和抽吸出口503c;所述喷射器506的抽吸进口502a连通再生剂罐502。具体的,所述控制阀模块包括第一流通腔室和第二流通腔室。所述喷嘴进口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淡水舱、淡水泵、淡水压力柜和软化装置;/n所述淡水舱的出水通过淡水泵输送至淡水压力柜;/n所述淡水压力柜包括并联的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端连接至船舶居住区生活供水;/n所述第二出水端连接至软化装置;/n所述软化装置包括交换剂罐和再生剂罐;所述交换剂罐设有控制阀模块;/n当软化装置处于软化工艺时,第二出水端的淡水经控制阀模块进入交换剂罐,淡水与交换剂罐内的交换剂置换,去除淡水中的钙、镁离子,经控制阀模块产出软化水,连接至船舶设备用水;/n当软化装置处于再生工艺时,再生剂罐的再生剂经控制阀模块进入交换剂罐,再生剂与交换剂吸附的钙、镁离子进行交换再生,再生废液经控制阀模块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淡水舱、淡水泵、淡水压力柜和软化装置;
所述淡水舱的出水通过淡水泵输送至淡水压力柜;
所述淡水压力柜包括并联的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端连接至船舶居住区生活供水;
所述第二出水端连接至软化装置;
所述软化装置包括交换剂罐和再生剂罐;所述交换剂罐设有控制阀模块;
当软化装置处于软化工艺时,第二出水端的淡水经控制阀模块进入交换剂罐,淡水与交换剂罐内的交换剂置换,去除淡水中的钙、镁离子,经控制阀模块产出软化水,连接至船舶设备用水;
当软化装置处于再生工艺时,再生剂罐的再生剂经控制阀模块进入交换剂罐,再生剂与交换剂吸附的钙、镁离子进行交换再生,再生废液经控制阀模块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化装置还包括喷射器;所述喷射器包括喷嘴进口、抽吸进口和抽吸出口;所述喷射器的抽吸进口连通再生剂罐;
所述控制阀模块包括第一流通腔室和第二流通腔室;
所述喷嘴进口和抽吸出口分别连接在第一流通腔室上;所述第一流通腔室上还连接有淡水进口和至交换剂罐出口;
所述第二流通腔室上连接有自交换剂罐进口、软化水出口和泄放口;
所述抽吸出口与喷嘴进口上设置有第一阀瓣机构;所述第一阀瓣机构用于同步开关抽吸出口与喷嘴进口;
所述第一流通腔室内设置有旋转开关机构;当旋转开关机构处于关闭位置,将第一流通腔室分隔为相互隔离的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当旋转开关机构处于打开位置,第一流通腔室的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连通;
所述淡水进口与喷嘴进口分别连通第一分区;所述抽吸出口与至交换剂罐出口分别连通第二分区;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阳吴旭青李何平杨宏伟高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象屿海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