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底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86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吊装底架,包括:主体,主体的后端设置有多个轮胎孔,用于容纳半挂车后端的轮胎;多个悬吊部,多个悬吊部设置在主体上,至少一个悬吊部设置在主体的前端;浮动部,浮动部可上下浮动地安装在轮胎孔中,在主体悬空的情况下,浮动部处于下落位置,浮动部的上端面与轮胎孔共同形成容纳凹部;在主体放置在地面的情况下,浮动部处于升起位置,以顶起轮胎。通过多个悬吊部与吊车的吊绳配合,且至少一个悬吊部设置在主体的前端,保证了悬吊的稳定性,无需如现有技术那样要在半挂车的车辆位置上及牵引销装置的位置上设置起吊点,通过悬吊部即可实现起吊的连接,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装卸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装底架
本技术涉及驮背运输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吊装底架。
技术介绍
驮背运输是一种公路和铁路联合的运输方式,通过货运车辆直接开上、开下铁路专用车辆,或者起重设备吊装货运车辆和不带牵引车的半挂车以在公路和铁路专用车辆之间转移货运车辆和不带牵引车的半挂车。驮背运输可以发挥铁路运输安全、快捷、运能大、全天候、节能环保等优势,同时增大铁路运输量,增加运输收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的可吊装托盘装置,主要由侧墙、轮胎承载梁、支撑装置承载梁等组成。其中,侧墙上设置与吊装设备相匹配的起吊点,以实现起吊公路半挂车,该吊装技术需采用地面渡板等机构与托盘配合使用,实现半挂车驶入或驶离托盘,使吊装进行的位置过于局限,也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装底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装底架的起吊过程复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吊装底架,包括:主体,主体的后端设置有多个轮胎孔,用于容纳半挂车后端的轮胎;多个悬吊部,多个悬吊部设置在主体上,至少一个悬吊部设置在主体的前端;浮动部,浮动部可上下浮动地安装在轮胎孔中,在主体悬空的情况下,浮动部处于下落位置,浮动部的上端面与轮胎孔共同形成容纳凹部;在主体放置在地面的情况下,浮动部处于升起位置,以顶起轮胎。进一步地,多个悬吊部成对设置,每对中的两个悬吊部对称设置在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悬吊部包括悬吊座,悬吊座向上延伸,悬吊座的顶部设置有勾挂结构。进一步地,悬吊部为两对,分别为第一悬吊组和第二悬吊组,第一悬吊组设置在主体的前端,第二悬吊组设置在主体的后端,第二悬吊组的底部长度大于第一悬吊组的底部长度。进一步地,浮动部包括浮动板,浮动板的顶部为凹陷结构,凹陷结构用于定位轮胎。进一步地,浮动部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竖直延伸的导向槽,轮胎孔的与浮动部两侧相对应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导向销,导向销穿设在导向槽中。进一步地,导向槽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止挡结构,以防止浮动部从轮胎孔中脱落。进一步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渡板,渡板沿远离主体的方向逐渐降低。进一步地,吊装底架还包括多个支撑横梁,支撑横梁沿主体的宽度方向延伸,主体的后部设置有轮胎让位区,多个支撑横梁设置在轮胎让位区上,并在轮胎让位区上形成多个轮胎孔。进一步地,主体的前端设置有支撑架承载区,吊装底架还包括两个支撑板,支撑板沿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架承载区上,用于承载半挂车的支撑架。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吊装底架上设置有多个悬吊部,通过多个悬吊部与吊车的吊绳配合,且至少一个悬吊部设置在主体的前端,保证了悬吊的稳定性,无需如现有技术那样要在半挂车的车辆位置上及牵引销装置的位置上设置起吊点,通过悬吊部即可实现起吊的连接,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装卸效率,且通过设置浮动部,既能实现主体在悬空的情况下通过容纳凹部对轮胎的固定,也可实现主体放置在地面的情况下,对轮胎进行顶起,无需地面配套设备的协助,使吊装底架的起吊过程更加简单。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吊装底架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吊装底架的浮动部处于升起位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吊装底架的浮动部处于下落位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吊装底架的实施例的左视图;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吊装底架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吊装底架的浮动板区域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主体;11、轮胎孔;20、悬吊部;21、勾挂结构;22、第一悬吊组;23、第二悬吊组;30、浮动部;31、浮动板;32、导向销;40、轮胎;50、渡板;60、支撑横梁;70、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记载的,目前的可吊装托盘装置,主要由侧墙、轮胎承载梁、支撑装置承载梁等组成。其中,侧墙上设置与吊装设备相匹配的起吊点,以实现起吊公路半挂车,该吊装技术需采用地面渡板等机构与托盘配合使用,实现半挂车驶入或驶离托盘,在地面设置渡板等配套机构才能将半挂车轮胎从托盘的轮胎孔中顶出,使吊装进行的位置过于局限,也增加了成本。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吊装底架,本实施例的吊装底架包括主体10、多个悬吊部20及浮动部30,其中,主体10的后端设置有多个轮胎孔11,用于容纳半挂车后端的轮胎40;多个悬吊部20设置在主体10上,至少一个悬吊部20设置在主体10的前端;浮动部30可上下浮动地安装在轮胎孔11中,在主体10悬空的情况下,浮动部30处于下落位置,浮动部30的上端面与轮胎孔11共同形成容纳凹部;在主体10放置在地面的情况下,浮动部30处于升起位置,以顶起轮胎40。本技术的吊装底架上设置有多个悬吊部,通过多个悬吊部与吊车的吊绳配合,且至少一个悬吊部设置在主体的前端,保证了悬吊的稳定性,无需如现有技术那样要在半挂车的车辆位置上及牵引销装置的位置上设置起吊点,通过悬吊部即可实现起吊的连接,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装卸效率,且通过设置浮动部,既能实现主体在悬空的情况下通过容纳凹部对轮胎的固定,也可实现主体放置在地面的情况下,对轮胎进行顶起,无需地面配套设备的协助,使吊装底架的起吊过程更加简单。为了保证对吊装底架的吊装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多个悬吊部20成对设置,每对中的两个悬吊部20对称设置在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侧壁上。通过对称设置悬吊部,保证悬吊过程中主体宽度方向上的平衡。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悬吊部20包括悬吊座,悬吊座向上延伸,悬吊座的顶部设置有勾挂结构21。其中,勾挂结构可以为勾挂槽、勾挂孔等,实现与吊绳的连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并进一步地提高悬吊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悬吊部20为两对,分别为第一悬吊组22和第二悬吊组23,第一悬吊组22设置在主体10的前端,第二悬吊组23设置在主体10的后端,第二悬吊组23的底部长度大于第一悬吊组22的底部长度。由于半挂车的后端重量大于前端,因此,本申请采用了将主体后端对应地第二悬吊组的底部长度设置成较长的方式,从而保证了第二悬吊组的结构强度。为了对轮胎进行一定的定位,本实施例中的浮动部30包括浮动板31,浮动板31的顶部为凹陷结构,凹陷结构用于定位轮胎40。其中,凹陷结构可以为柱面凹陷,也可为棱柱面凹陷。为了实现对浮动部上下运动的导向,本实施例中的浮动部30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竖直延伸的导向槽,轮胎孔11的与浮动部30两侧相对应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装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10),所述主体(10)的后端设置有多个轮胎孔(11),用于容纳半挂车后端的轮胎(40);/n多个悬吊部(20),多个所述悬吊部(20)设置在所述主体(10)上,至少一个所述悬吊部(20)设置在所述主体(10)的前端;/n浮动部(30),所述浮动部(30)可上下浮动地安装在所述轮胎孔(11)中,在所述主体(10)悬空的情况下,所述浮动部(30)处于下落位置,所述浮动部(30)的上端面与所述轮胎孔(11)共同形成容纳凹部;在所述主体(10)放置在地面的情况下,所述浮动部(30)处于升起位置,以顶起所述轮胎(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装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0),所述主体(10)的后端设置有多个轮胎孔(11),用于容纳半挂车后端的轮胎(40);
多个悬吊部(20),多个所述悬吊部(20)设置在所述主体(10)上,至少一个所述悬吊部(20)设置在所述主体(10)的前端;
浮动部(30),所述浮动部(30)可上下浮动地安装在所述轮胎孔(11)中,在所述主体(10)悬空的情况下,所述浮动部(30)处于下落位置,所述浮动部(30)的上端面与所述轮胎孔(11)共同形成容纳凹部;在所述主体(10)放置在地面的情况下,所述浮动部(30)处于升起位置,以顶起所述轮胎(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底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悬吊部(20)成对设置,每对中的两个所述悬吊部(20)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部(20)包括悬吊座,所述悬吊座向上延伸,所述悬吊座的顶部设置有勾挂结构(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部(20)为两对,分别为第一悬吊组(22)和第二悬吊组(23),所述第一悬吊组(22)设置在所述主体(10)的前端,所述第二悬吊组(23)设置在所述主体(10)的后端,所述第二悬吊组(23)的底部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悬吊组(22)的底部长度。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琪琦李权福王蒙王洪昆王文刚边志宏卢宇星李冰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