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66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0
本申请涉及一种救援装置,该装置上的船体边沿具有多个内凹弧形面,船体内部形成有一腔室;该装置上的各螺旋桨装置对应设置在内凹弧形面处,且各螺旋桨装置与船体机械连接;该装置上的旋翼转向装置的输出端与螺旋桨装置传动连接,用于控制螺旋桨装置的转向;供电控制装置设置在船体的腔室内,且供电控制装置与旋翼转向装置电电连接,且供电控制装置还与螺旋桨装置电连接。可以避免海上波浪起伏对救援效率的影响,能够快速飞行至落水人员所在地,实现快速救援,且通过提供船体,能够为落水人员提供更好的休息空间,避免像传统技术中采用救生圈等方式时,由于落水人员体力不支,抓不紧救生圈或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对落水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救援装置
本技术涉及救援
,特别是涉及一种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海上救助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海上人命、环境、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海难事故中,针对落水人员救援问题,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到达或接近落水区域之后,投掷救生圈、救生浮具等方法提供救援。其中,通过投掷传统普通救生圈的方法,救援效率和成功率都极低;通过投放遥控救生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救援效率。遥控救生圈是一种遥控推进的救生浮具,解决了在人员落水,且救援人员不方便采用直接施救措施时,对落水人员进行快速施救。当发现水中有人出现险情,岸上或救助船上人员可以直接将遥控救生圈抛投到水中,然后操作遥控器将遥控救生围送到落水人员处,让他们抓住或者攀爬到遥控救生圈上,再次操作遥控器将遥控救生圈带到安全区域,完成远程救助任务。该遥控救生圈在内河、岸滩、水库、泳场等水面救援场景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救援效率。解决了可视范围内的快速接近、动力返航的问题。但遥控救生圈由于是贴近水面航行,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船体,所述船体边沿具有多个内凹弧形面,所述船体内部形成有一腔室;/n螺旋桨装置,各所述螺旋桨装置对应设置在所述内凹弧形面处,且各所述螺旋桨装置与所述船体机械连接;/n旋翼转向装置,所述旋翼转向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旋桨装置传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螺旋桨装置的转向;/n供电控制装置,所述供电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船体的腔室内,且所述供电控制装置与所述旋翼转向装置电连接,且所述供电控制装置还与所述螺旋桨装置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船体,所述船体边沿具有多个内凹弧形面,所述船体内部形成有一腔室;
螺旋桨装置,各所述螺旋桨装置对应设置在所述内凹弧形面处,且各所述螺旋桨装置与所述船体机械连接;
旋翼转向装置,所述旋翼转向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旋桨装置传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螺旋桨装置的转向;
供电控制装置,所述供电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船体的腔室内,且所述供电控制装置与所述旋翼转向装置电连接,且所述供电控制装置还与所述螺旋桨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包括:
船底,所述船底具有外圆弧形面;
船板,所述船板与所述船底配合形成所述腔室,所述供电控制装置靠近所述外圆弧形面的内表面的曲面顶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的外边沿处设置有护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包括:
第一护栏,第一护栏设置在设有所述内凹弧形面的船体边沿处,且所述第一护栏的高度高于所述船板所在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还包括:
第二护栏,第二护栏设置在未设有所述内凹弧形面的船体边沿处,所述第二护栏设置的高度低于所述船板所在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装置包括:
涵道式旋翼;
第一类电机,所述第一类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涵道式旋翼的螺旋桨机械连接,且所述第一类电机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旋翼转向装置包括:
第二类电机,所述第二类电机的输入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顺洪罗东宏李兴宇陈海光崔耀非李国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零五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