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辆的连动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65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折叠车辆的连动控制机构,包括有一支撑组件、一连动机构、一第一扣合机构以及一第二扣合机构。支撑组件包括一第一支撑悬臂以及一第二支撑悬臂。连动机构包括一上枢接部、一下枢接部、一驱动件以及一连动件,上枢接部延伸出一具有一长槽孔的带动曲臂,驱动件穿设于第一支撑悬臂中,包括一曲柄及一连动销,连动销滑设于长槽孔内带动,第一扣合机构及第二扣合机构分别用以扣合或开启位于车体的第一固定点及第二固定点。由此,不论折叠车辆的后悬吊组在展开位置或收合位置,皆可通过连动控制机构分别与第一固定点或第二固定点达到扣合及开启的功能,方便骑乘者进行轴距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车辆的连动控制机构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折叠车辆的连动控制机构,尤指一种适用于可调整相对轴距的折叠车辆的连动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车辆的车架构造一般是无法改变其形体的,故体积较大收纳不易,并且在进出较窄的地方时,例如:车辆的后车厢、大众运输系统、电梯…等,受限于车辆本身的体积大小变得难以出入,造成使用上的困扰。其次,传统车辆的后避震器是锁固于后车架与后悬吊臂上,使得后避震器与后悬吊臂无法轻易的调整收合,轴距无法弹性调整,造成载运的不方便性。专利技术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专利技术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具折叠车辆的连动控制机构,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车辆的连动控制机构,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连动控制机构,用以调整并固定后悬吊臂组的相对轴距,经由驱动件带动上端第一扣合机构扣合或开启,再经由连动件带动下端第二扣合机构扣合或开启,以提供后悬吊臂组收合或开启的定位,使折叠车辆的后悬吊组处于一展开位置或一收合位置。其中,当轴距经缩短后,整车可轻易移动并可置放于有限空间里载运至各楼层,提升移动的便利性。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折叠车辆的连动控制机构设置于一车体上,该车体具有一第一固定点及一第二固定点,可供连动控制机构进行扣合或开启的动作,包括有一支撑组件、一连动机构、一第一扣合机构以及一第二扣合机构。支撑组件包括一第一支撑悬臂以及一第二支撑悬臂,固设于车体上,用于承载并支撑下述构件。连动机构包括一上枢接部、一下枢接部、一驱动件以及一连动件,上枢接部及下枢接部分别枢设于一固定于支撑组件间的固定销,上枢接部延伸出一具有一长槽孔的带动曲臂,驱动件穿设于第一支撑悬臂中,包括一曲柄及一连动销,连动销滑设于长槽孔内带动,连动件的两端分别固设于上枢接部及下枢接部,由以将驱动件的施力经连动件的传递后,使第二扣合机构产生连动效果。第一扣合机构以一第一扣合销枢设于上枢接部上,用以扣合或开启第一固定点;第二扣合机构以一第二扣合销枢设于下枢接部上,用以扣合或开启第二固定点。通过上述设计,不论折叠车辆的后悬吊组在展开位置或收合位置,皆可通过连动控制机构分别与第一固定点或第二固定点达到扣合及开启的功能,方便骑乘者进行轴距调整。上述折叠车辆的后悬吊组于展开位置时,可以第一扣合机构扣合第一固定点;上述折叠车辆的后悬吊组于收合位置时,可以第二扣合机构扣合第二固定点。由此,根据后悬吊组位置的不同,可选择式地扣合不同的固定组件,以分别固定其展开位置与收合位置。上述驱动件的曲柄可更连接一把手,方便使用者控制第一扣合机构及第二扣合机构的状态。由此,除了方便使用者施力转动外,可更轻易明了目前第一扣合机构以及第二扣合机构的开关状态。上述第一扣合机构可更连接一第一弹簧,提供扣合或开启的回复力。由此,第一扣合机构可短暂开启后再通过弹簧力紧密扣合第一固定点,确实将后悬吊组保持于一展开位置。上述第二扣合机构可更连接一第二弹簧,提供扣合或开启的回复力。由此,第二扣合机构可短暂开启后再通过弹簧力紧密扣合第二固定点,确实将后悬吊组保持于一收合位置。上述连动件可为一连杆。由此,通过一长形杆件的设置,可连带驱动不同部位的扣合机构作动,完成展开位置与收合位置的固定作业。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而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图示加以阐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车辆的连动控制机构的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车辆的后悬吊组于收合位置的侧视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车辆的后悬吊组于展开位置的侧视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连动控制机构10车体101第一固定点102第二固定点2支撑组件21第一支撑悬臂22第二支撑悬臂23固定销3连动机构31上枢接部311带动曲臂312长槽孔32下枢接部33驱动件331曲柄332连动销333把手34连动件4第一扣合机构41第一扣合销42第一弹簧5第二扣合机构51第二扣合销52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其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折叠车辆的连动控制机构的分解图、折叠车辆的后悬吊组于收合位置的侧视图以及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揭示了一种折叠车辆的连动控制机构1,设置于一车体10上,该车体10具有一第一固定点101及一第二固定点102,可供连动控制机构1进行扣合或开启的动作。由此,当折叠车辆的后悬吊组及后轮经调整位置状态形成一展开位置及一收合位置后,本专利技术可供扣合固定,使整车可稳定地维持在上述位置状态下,对于轴距进行弹性调整。本专利技术的折叠车辆的连动控制机构1包括有一支撑组件2、一连动机构3、一第一扣合机构4以及一第二扣合机构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是由第一支撑悬臂21与一第二支撑悬臂22组合而成,固设于车体10上,用于承载并支撑其他内部元件。连动机构3包括一上枢接部31、一下枢接部32、一驱动件33以及一连动件34。上枢接部31及下枢接部32分别枢设于一固定于支撑组件2间的固定销23,上枢接部31延伸出一具有一长槽孔312的带动曲臂311,驱动件33穿设于该第一支撑悬臂21中,包括一曲柄331及一连动销332,连动销332滑设于长槽孔312内带动,曲柄331的一端连接一把手333,除了可帮助使用者施力转动外,更能方便使用者控制第一扣合机构4及第二扣合机构5的状态。此外,所述连动件34为一长形连杆,其两端分别固设于上枢接部31及下枢接部32,俾能使上枢接部31及下枢接部32同步转动。此外,第一扣合机构4连接一第一弹簧42,是以一第一扣合销41枢设于上枢接部31上,用以扣合或开启第一固定点101,其中,第一弹簧42所提供的弹簧回复力,可短暂开启后再通过弹簧力紧密扣合第一固定点101,确实将后悬吊组保持于一展开位置;第二扣合机构5连接一第二弹簧52,是以一第二扣合销51枢设于下枢接部32上,用以扣合或开启该第二固定点102,其中,第二弹簧52所提供的弹簧回复力,可短暂开启后再通过弹簧力紧密扣合第二固定点102,确实将后悬吊组保持于一收合位置。因此,当骑乘者欲扣合第一扣合机构4或第二扣合机构5时,将把手333逆时钟旋转至上方,使得连动销332滑动至长槽孔312的顶侧,顺势使带动曲臂311沿固定销23转动,迫使第一扣合机构4向下卡扣第一扣合机构4或通过连动件34的连动作用迫使第二扣合机构5向下卡扣第二扣合机构5;相对地,当骑乘者欲开启第一扣合机构4或第二扣合机构5时,将把手333顺时钟旋转至下方,使得连动销332滑动至长槽孔312的底侧,顺势使带动曲臂311沿固定销23转动,迫使第一扣合机构4向上开启第一扣合机构4或通过连动件34的连动作用迫使第二扣合机构5向上开启第二扣合机构5。了解了上述作动方式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车辆的连动控制机构,设置于一车体上,其特征在于,该车体具有一第一固定点及一第二固定点,可供该连动控制机构进行扣合或开启的动作,包括有:/n一支撑组件,包括一第一支撑悬臂以及一第二支撑悬臂,固设于该车体上;/n一连动机构,包括一上枢接部、一下枢接部、一驱动件以及一连动件,该上枢接部及该下枢接部分别枢设于一固定于该支撑组件间的固定销,该上枢接部延伸出一具有一长槽孔的带动曲臂,该驱动件穿设于该第一支撑悬臂中,包括一曲柄及一连动销,该连动销滑设于该长槽孔内带动,该连动件的两端分别固设于该上枢接部及该下枢接部;/n一第一扣合机构,以一第一扣合销枢设于该上枢接部上,用以扣合或开启该第一固定点;以及/n一第二扣合机构,以一第二扣合销枢设于该下枢接部上,用以扣合或开启该第二固定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车辆的连动控制机构,设置于一车体上,其特征在于,该车体具有一第一固定点及一第二固定点,可供该连动控制机构进行扣合或开启的动作,包括有:
一支撑组件,包括一第一支撑悬臂以及一第二支撑悬臂,固设于该车体上;
一连动机构,包括一上枢接部、一下枢接部、一驱动件以及一连动件,该上枢接部及该下枢接部分别枢设于一固定于该支撑组件间的固定销,该上枢接部延伸出一具有一长槽孔的带动曲臂,该驱动件穿设于该第一支撑悬臂中,包括一曲柄及一连动销,该连动销滑设于该长槽孔内带动,该连动件的两端分别固设于该上枢接部及该下枢接部;
一第一扣合机构,以一第一扣合销枢设于该上枢接部上,用以扣合或开启该第一固定点;以及
一第二扣合机构,以一第二扣合销枢设于该下枢接部上,用以扣合或开启该第二固定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辆的连动控制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斯君魏嘉良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