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飞溅挡泥板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64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飞溅挡泥板总成,防溅板板体包括与车轮的周向弧形轮廓一致的上段板体,上段板体及直板状的下段板体的面向车轮所在侧设置弧形板单元,车宽方向的同位部的上下弧形板单元构成弧形单元竖列,各弧形单元竖列在车宽方向并列布置构成弧形板阵列,弧形板单元的外弧面面向车轮所在侧,其特征在于:弧形板单元的上板边所在面与上段板体所在面的夹角小于90°,弧形板单元的下板边所在面与上段板体所在面的夹角小于90°。上述方案中弧形板单元从侧面来看可视为梯形,这样的梯形两腰处的结构强度更为相近其结构也更为稳定,避免其中一腰的锐角过大造成防溅板板体局部结构强度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飞溅挡泥板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件
,特别涉及一种防飞溅挡泥板总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已有相关设计,即中国专利文献CN104908822B,其公开了一种汽车用防飞溅挡泥板,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挡泥板本体1上设置有抑制板2,挡泥板本体1与抑制板2之间的间隙构成流道3,抑制板2上设置开口4与流道3连通,弧形板21上有上下位紧邻且切面直接相交布置的第一、第二切口5、6,两切面的开口侧敞口区域形成泥水入口,正如其附图4所示,将相邻的位于上部的第一切口5和第二切口6之间的区域整体上视为梯形,当然其第二切口6构成的腰为弧线,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第一切口5所在面构成的腰垂直于上下两底。此结构有显著缺陷,其一是第一、第二切口5、6之间相交必然导致相交处的应力集中,受泥水冲击出现局部断裂的隐患显著增加;其二是由于第一切口5所在面构成的腰垂直于上下两底,只有增加第二切口6与第一切口5之间的夹角方能保证泥水入口的开度,这就必然要求增加了第二切口6的斜度,弧形单元的稳定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飞溅挡泥板总成,防溅板板体(10)包括与车轮的周向弧形轮廓吻合的弧状或折板状的上段板体(11),上段板体(11)及直板状的下段板体(12)的面向车轮所在侧设置弧形板单元(20),车宽方向的同位部的上下弧形板单元(20)构成弧形单元竖列,各弧形单元竖列在车宽方向并列布置构成弧形板阵列,弧形板单元(20)的外弧面面向车轮所在侧,其特征在于:弧形板单元(20)的上板边(21)所在面与上段板体(11)所在面的夹角小于90°,弧形板单元(20)的下板边(22)所在面与上段板体(11)所在面的夹角小于9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飞溅挡泥板总成,防溅板板体(10)包括与车轮的周向弧形轮廓吻合的弧状或折板状的上段板体(11),上段板体(11)及直板状的下段板体(12)的面向车轮所在侧设置弧形板单元(20),车宽方向的同位部的上下弧形板单元(20)构成弧形单元竖列,各弧形单元竖列在车宽方向并列布置构成弧形板阵列,弧形板单元(20)的外弧面面向车轮所在侧,其特征在于:弧形板单元(20)的上板边(21)所在面与上段板体(11)所在面的夹角小于90°,弧形板单元(20)的下板边(22)所在面与上段板体(11)所在面的夹角小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飞溅挡泥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弧形板单元(20)的上板边(21)的内外壁之间有倒角斜面(23),倒角斜面(23)所在部位的壁厚由外向内逐渐变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金林黄齐儒王少军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福亨汽车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