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磨损高回弹聚氨酯汽车坐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59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磨损高回弹聚氨酯汽车坐垫,其包括坐垫体和靠垫体,坐垫体包括具有容纳腔的聚氨酯内芯、嵌设于容纳腔内的U型的支撑座、以及设置于支撑座内的聚氨酯网板,支撑座的U型开口向上;聚氨酯网板上设置有多个按摩头,聚氨酯网板与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多个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用于迫使聚氨酯网板上移,以使按摩头抵触于容纳腔的顶壁;容纳腔内设置有由聚氨酯颗粒组成并包裹于聚氨酯网板和弹性连接件外的填充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支撑座和聚氨酯内芯作为骨架支撑的基础上,利用聚氨酯网板和弹性连接件促进坐垫体回弹,并辅以填充层和按摩头分别起到阻尼减振作用,使得汽车坐垫具有良好的回弹与减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磨损高回弹聚氨酯汽车坐垫
本技术涉及汽车用品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磨损高回弹聚氨酯汽车坐垫。
技术介绍
汽车坐垫是在汽车行驶中给予乘客进行乘坐的坐垫,广泛应用于家用汽车、公交汽车和商务客车场合,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有经验的驾驶员都知道,正确的坐姿和良好的坐感是安全行车的重要前提,也是缓解驾驶疲劳的有效手段。安装一套适宜的坐垫,对于提升坐感、增加舒适性都有明显的作用。现有的汽车坐垫一般是采用普通的海绵堆积而成,长时间使用后其弹性会变得越来越差,最终导致要整体更换。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汽车坐垫采用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和回弹性能的高回弹材料。高回弹材料制成的坐垫虽然具有较为迅速的回弹性能,但是由于需要保持一定的支撑能力,坐垫弹性较大,影响减振效果;特别是在高频振动时,与车辆振动具有同一性,因而乘坐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防磨损高回弹聚氨酯汽车坐垫,其具有良好的回弹与减振性能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磨损高回弹聚氨酯汽车坐垫,包括坐垫体和靠垫体,所述坐垫体包括具有容纳腔的聚氨酯内芯、嵌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U型的支撑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内的聚氨酯网板,所述支撑座的U型开口向上;所述聚氨酯网板上设置有多个按摩头,所述聚氨酯网板与所述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多个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用于迫使所述聚氨酯网板上移,以使所述按摩头抵触于所述容纳腔的顶壁;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由聚氨酯颗粒组成并包裹于聚氨酯网板和弹性连接件外的填充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坐在该坐垫体上时,聚氨酯内芯受使用者压迫发生弹性形变,此时,支撑座作为支撑骨架限制聚氨酯内芯周侧的变形,因此,聚氨酯网板仅受到向下的压力并下移,且弹性连接件发生弹性形变,同时填充层内的部分聚氨酯颗粒通过聚氨酯网板的网孔、转移至聚氨酯网板上侧,使得车辆振动被填充层吸收,起到阻尼减振作用;当使用者脱离坐垫体后,弹性连接件的预压力会迫使聚氨酯网板上移,以带动坐垫体回弹;在此过程中,在支撑座和聚氨酯内芯作为骨架支撑的基础上,利用聚氨酯网板和弹性连接件促进坐垫体回弹,并辅以填充层起到阻尼减振作用,使得汽车坐垫具有良好的回弹与减振性能;另外,设置的按摩头能间接增大使用者臀部与坐垫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坐垫体的减振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底壁的至少两个支撑条和多个定位弹簧组、布置于支撑条和聚氨酯网板之间的移动网板、设置于所述移动网板和聚氨酯网板之间的多个调节弹簧组、设置于所述聚氨酯网板底面的多个定位杆,所述移动网板上开设有多个条形槽,所述定位杆的下端穿过所述条形槽、并固定于所述定位弹簧组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坐在该坐垫体上时,聚氨酯网板下移并带动移动网板朝向支撑条运动,条形槽为聚氨酯网板形变带动的定位杆的位移提供空间,此运动区段内,主要通过定位弹簧组给聚氨酯网板提供弹力和减振作用;接着移动网板接触支撑条,此时仅有聚氨酯网板继续下移,此运动区段内,主要通过定位弹簧组和调节弹簧组共同给聚氨酯网板提供弹力和减振作用;当使用者脱离坐垫体后,弹性连接件的复位分为高回弹和慢回弹过程;高回弹过程中,定位弹簧组和调节弹簧组共同推动聚氨酯网板上移,且移动网板受调节弹簧组压迫、与支撑条相对静止,以此提高弹性连接件的弹力,而又不影响减振效果;慢回弹过程中,调节弹簧组复位完全,定位弹簧组单独推动移动网板脱离支撑条,完成聚氨酯网板的复位,消除定位弹簧组和调节弹簧组窜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弹簧组包括供定位杆固定的定位板、设置于定位板和支撑座之间的定位内压簧和套设于所述定位内压簧外的定位外压簧,所述定位内压簧的螺旋方向与所述定位外压簧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调节弹簧组包括调节内压簧、套设于所述调节内压簧外的调节外压簧,所述调节内压簧的螺旋方向与所述调节外压簧的螺旋方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相互嵌套的定位内压簧和定位外压簧、调节内压簧和调节外压簧,在不改变弹簧组长度的前提下,增大了定位弹簧组和调节弹簧组的弹力,结构紧凑,进一步保证定位弹簧组和调节弹簧组对聚氨酯网板的回弹和减振效果;同时,利用反向螺旋的定位内压簧和定位外压簧、调节内压簧和调节外压簧,当聚氨酯网板受压弯曲时,这种结构能限制定位弹簧组和调节弹簧组的径向弯曲,进一步增强定位弹簧组和调节弹簧组的预压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摩头包括设置于所述聚氨酯网板上表面的圆台形的安装块、设置于所述安装块顶面的多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顶端设置为向上凸起的半球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台形的安装块具有较好的支撑强度,通过安装块与凸起部的结合,具有较好的按摩效果,从而使僵硬的臀部恢复弹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坐垫体还包括底座和耐磨外罩,所述底座的顶面开设有与所述聚氨酯内芯插接的固定口,所述耐磨外罩罩设于所述聚氨酯内芯外,且所述耐磨外罩的开口边缘固定于所述底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用于安装于车辆上,耐磨外罩是与使用者直接接触的,有利于增强坐垫体的耐磨性能,防止坐垫体磨损。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在支撑座和聚氨酯内芯作为骨架支撑的基础上,利用聚氨酯网板和弹性连接件促进坐垫体回弹,并辅以填充层和按摩头分别起到阻尼减振作用,使得汽车坐垫具有良好的回弹与减振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汽车坐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坐垫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聚氨酯网板和按摩头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移动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支撑座、聚氨酯网板、按摩头和弹性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坐垫体;2、靠垫体;3、底座;31、固定口;4、聚氨酯内芯;41、容纳腔;42、填充层;5、耐磨外罩;6、支撑座;7、聚氨酯网板;8、按摩头;81、安装块;82、凸起部;9、弹性连接件;91、支撑条;92、定位弹簧组;921、定位板;922、定位内压簧;923、定位外压簧;93、移动网板;931、条形槽;94、调节弹簧组;941、调节内压簧;942、调节外压簧;95、定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防磨损高回弹聚氨酯汽车坐垫,包括坐垫体1和靠垫体2。坐垫体1包括自下而上顺次布置的底座3、内部具有容纳腔41的聚氨酯内芯4(参照图2)和耐磨外罩5,底座3的顶面开设有与聚氨酯内芯4插接的固定口31,耐磨外罩5罩设于聚氨酯内芯4外,且耐磨外罩5的开口边缘固定于底座3上。底座3用于安装于车辆上,耐磨外罩5是与使用者直接接触的,耐磨外罩5采用海岛纤维与涤纶纤维混纺而成的耐磨面料,其有利于增强坐垫体1的耐磨性能,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磨损高回弹聚氨酯汽车坐垫,包括坐垫体(1)和靠垫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体(1)包括具有容纳腔(41)的聚氨酯内芯(4)、嵌设于所述容纳腔(41)内的U型的支撑座(6)、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座(6)内的聚氨酯网板(7),所述支撑座(6)的U型开口向上;所述聚氨酯网板(7)上设置有多个按摩头(8),所述聚氨酯网板(7)与所述支撑座(6)之间设置有多个弹性连接件(9),所述弹性连接件(9)用于迫使所述聚氨酯网板(7)上移,以使所述按摩头(8)抵触于所述容纳腔(41)的顶壁;所述容纳腔(41)内设置有由聚氨酯颗粒组成并包裹于聚氨酯网板(7)和弹性连接件(9)外的填充层(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磨损高回弹聚氨酯汽车坐垫,包括坐垫体(1)和靠垫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体(1)包括具有容纳腔(41)的聚氨酯内芯(4)、嵌设于所述容纳腔(41)内的U型的支撑座(6)、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座(6)内的聚氨酯网板(7),所述支撑座(6)的U型开口向上;所述聚氨酯网板(7)上设置有多个按摩头(8),所述聚氨酯网板(7)与所述支撑座(6)之间设置有多个弹性连接件(9),所述弹性连接件(9)用于迫使所述聚氨酯网板(7)上移,以使所述按摩头(8)抵触于所述容纳腔(41)的顶壁;所述容纳腔(41)内设置有由聚氨酯颗粒组成并包裹于聚氨酯网板(7)和弹性连接件(9)外的填充层(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磨损高回弹聚氨酯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9)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座(6)的底壁的至少两个支撑条(91)和多个定位弹簧组(92)、布置于支撑条(91)和聚氨酯网板(7)之间的移动网板(93)、设置于所述移动网板(93)和聚氨酯网板(7)之间的多个调节弹簧组(94)、设置于所述聚氨酯网板(7)底面的多个定位杆(95),所述移动网板(93)上开设有多个条形槽(931),所述定位杆(95)的下端穿过所述条形槽(931)、并固定于所述定位弹簧组(9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统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鸿汽车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