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座椅及包括其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59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电动座椅,其设置有滑轨无线供电系统,滑轨无线供电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包括至少一组发射端线圈模块和第一安装壳体,发射端线圈模块安装在第一安装壳体内,接收端包括至少一接收端线圈模块和第二安装壳体,接收端线圈模块安装在第二安装壳体内;发射端安装在汽车电动座椅的母轨上,接收端的一端固定在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上,且第二安装壳体安装在第一安装壳体内,位于发射端线圈模块之间;当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滑动时,带动接收端线圈模块可移动地靠近发射端线圈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异物(如小金属块等)掉入在感应线圈上面,从而影响无线供电系统的性能,可以大大提高无线供电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电动座椅及包括其的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座椅及包括其的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座椅领域中,现有汽车电动座椅调节结构的供电方式是直接采用车身电缆供电,随着自动化驾驶的发展趋势,长滑轨的应用越来越多,传统的线束方式限制了长滑轨的设计布局、美观及舒适性,无法满足客户要求。电动座椅无线供电系统结构运用了一种磁共振技术,由无线供电系统的发射端通过逆变模块将车身上的电能转化为高频的电磁能,无线供电系统的接收端再把高频电磁能转化为电能来驱动座椅上的电机,从而实现座椅的运动调节。目前市场上无线充电系统中,发射端和接收端的感应线圈都是设计成单线圈形式,它们的感应强度相对来说比较弱,线圈模块外形尺寸大,无线供电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较低,且容易有异物掉入在感应线圈上面。鉴于上述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改进了汽车电动座椅的无线供电系统结构,以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电动座椅的无线供电能量转换效率较低等缺陷,提供一种汽车电动座椅及包括其的汽车。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汽车电动座椅,其特点在于,所述汽车电动座椅设置有滑轨无线供电系统,所述滑轨无线供电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至少一组发射端线圈模块和第一安装壳体,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内,所述接收端包括至少一接收端线圈模块和第二安装壳体,所述接收端线圈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壳体内;所述发射端安装在汽车电动座椅的母轨上,所述接收端的一端固定在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上,且所述第二安装壳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内,位于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之间;当所述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滑动时,带动所述接收端线圈模块可移动地靠近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一组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分别相对地封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体的两侧区域内,所述第一安装壳体的中间区域开设有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壳体位于所述安装凹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包括第一发射端线圈、第一电磁隔离板、第二发射端线圈和第二电磁隔离板,所述第一发射端线圈安装在所述第一电磁隔离板上,所述第二发射端线圈安装在所述第二电磁隔离板上,所述第一发射端线圈和所述第二发射端线圈朝向所述安装凹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端线圈模块包括两个接收端线圈和第三电磁隔离板,所述接收端线圈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三电磁隔离板的两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安装壳体的上端部向外延伸形成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至所述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安装壳体之间呈L型。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卡接在所述汽车电动座椅的母轨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卡接在所述汽车电动座椅的母轨的侧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车电动座椅还包括发射端控制模块和接收端控制模块,所述发射端控制模块安装在车身下地板上,所述接收端控制模块安装在所述汽车电动座椅的底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特点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电动座椅。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汽车电动座椅及包括其的汽车具有如下诸多优势:一、取消车身对电动座椅电机供电电缆线,避免车载座椅的运动调节受到车身供电线束的限制。二、发射端线圈模块与座椅滑轨母轨固定,接收端线圈模块与座椅滑轨公轨固定,感应线圈垂直放置。这种结构可以避免异物(如小金属块等)掉入在感应线圈上面,从而影响无线供电系统的性能。三、发射端线圈模块与接收端线圈模块之间的距离可以做到很小,可以大大提高无线供电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为本技术汽车电动座椅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沿A-A线剖开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汽车电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中滑轨无线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汽车电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中发射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沿B-B线剖开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汽车电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中母轨上发射端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汽车电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中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沿C-C线剖开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发射端10接收端20第一安装壳体11第二安装壳体21母轨30公轨40安装凹槽111第一发射端线圈12第一电磁隔离板13第二发射端线圈14第二电磁隔离板15接收端线圈22第三电磁隔离板23连接部211发射端安装支架50发射端控制模块60接收端控制模块70卡扣部112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汽车电动座椅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沿A-A线剖开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汽车电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中滑轨无线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汽车电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中发射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沿B-B线剖开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汽车电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中母轨上发射端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汽车电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中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沿C-C线剖开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动座椅,其设置有滑轨无线供电系统,所述滑轨无线供电系统包括发射端10和接收端20,发射端10包括至少一组发射端线圈模块和第一安装壳体11,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安装在第一安装壳体11内,接收端20包括至少一接收端线圈模块和第二安装壳体21,所述接收端线圈模块安装在第二安装壳体21内。发射端10安装在汽车电动座椅的母轨30上,接收端20的一端固定在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40上,且第二安装壳体21安装在第一安装壳体11内,位于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之间。这样,当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40滑动时,带动所述接收端线圈模块可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电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电动座椅设置有滑轨无线供电系统,所述滑轨无线供电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至少一组发射端线圈模块和第一安装壳体,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内,所述接收端包括至少一接收端线圈模块和第二安装壳体,所述接收端线圈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壳体内;/n所述发射端安装在汽车电动座椅的母轨上,所述接收端的一端固定在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上,且所述第二安装壳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内,位于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之间;/n当所述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滑动时,带动所述接收端线圈模块可移动地靠近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电动座椅设置有滑轨无线供电系统,所述滑轨无线供电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至少一组发射端线圈模块和第一安装壳体,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内,所述接收端包括至少一接收端线圈模块和第二安装壳体,所述接收端线圈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壳体内;
所述发射端安装在汽车电动座椅的母轨上,所述接收端的一端固定在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上,且所述第二安装壳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内,位于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之间;
当所述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滑动时,带动所述接收端线圈模块可移动地靠近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分别相对地封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体的两侧区域内,所述第一安装壳体的中间区域开设有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壳体位于所述安装凹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包括第一发射端线圈、第一电磁隔离板、第二发射端线圈和第二电磁隔离板,所述第一发射端线圈安装在所述第一电磁隔离板上,所述第二发射端线圈安装在所述第二电磁隔离板上,所述第一发射端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茂周林鸣胡增来金鑫张廷臣
申请(专利权)人: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