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座椅及包括其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590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电动座椅,其设置有滑轨无线供电系统,滑轨无线供电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包括至少一组发射端线圈模块和第一安装壳体,发射端线圈模块安装在第一安装壳体内,接收端包括至少一接收端线圈模块和第二安装壳体,接收端线圈模块安装在第二安装壳体内;发射端安装在汽车电动座椅的母轨上,接收端的一端固定在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上,且第二安装壳体安装在第一安装壳体内,位于发射端线圈模块之间;当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滑动时,带动接收端线圈模块可移动地靠近发射端线圈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异物(如小金属块等)掉入在感应线圈上面,从而影响无线供电系统的性能,可以大大提高无线供电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电动座椅及包括其的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座椅及包括其的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座椅领域中,现有汽车电动座椅调节结构的供电方式是直接采用车身电缆供电,随着自动化驾驶的发展趋势,长滑轨的应用越来越多,传统的线束方式限制了长滑轨的设计布局、美观及舒适性,无法满足客户要求。电动座椅无线供电系统结构运用了一种磁共振技术,由无线供电系统的发射端通过逆变模块将车身上的电能转化为高频的电磁能,无线供电系统的接收端再把高频电磁能转化为电能来驱动座椅上的电机,从而实现座椅的运动调节。目前市场上无线充电系统中,发射端和接收端的感应线圈都是设计成单线圈形式,它们的感应强度相对来说比较弱,线圈模块外形尺寸大,无线供电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较低,且容易有异物掉入在感应线圈上面。鉴于上述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改进了汽车电动座椅的无线供电系统结构,以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电动座椅的无线供电能量转换效率较低等缺陷,提供一种汽车电动座椅及包括其的汽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电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电动座椅设置有滑轨无线供电系统,所述滑轨无线供电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至少一组发射端线圈模块和第一安装壳体,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内,所述接收端包括至少一接收端线圈模块和第二安装壳体,所述接收端线圈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壳体内;/n所述发射端安装在汽车电动座椅的母轨上,所述接收端的一端固定在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上,且所述第二安装壳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内,位于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之间;/n当所述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滑动时,带动所述接收端线圈模块可移动地靠近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电动座椅设置有滑轨无线供电系统,所述滑轨无线供电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至少一组发射端线圈模块和第一安装壳体,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内,所述接收端包括至少一接收端线圈模块和第二安装壳体,所述接收端线圈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壳体内;
所述发射端安装在汽车电动座椅的母轨上,所述接收端的一端固定在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上,且所述第二安装壳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内,位于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之间;
当所述汽车电动座椅的公轨滑动时,带动所述接收端线圈模块可移动地靠近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分别相对地封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体的两侧区域内,所述第一安装壳体的中间区域开设有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壳体位于所述安装凹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线圈模块包括第一发射端线圈、第一电磁隔离板、第二发射端线圈和第二电磁隔离板,所述第一发射端线圈安装在所述第一电磁隔离板上,所述第二发射端线圈安装在所述第二电磁隔离板上,所述第一发射端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茂周林鸣胡增来金鑫张廷臣
申请(专利权)人: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