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动力电池处的防撞框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57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动力电池处的防撞框架装置,包括框架本体(1)和防撞横梁总成(3),防撞横梁总成包括防撞横梁(31),防撞横梁的两端与框架本体固定连接,防撞横梁包括中部的平直段(311)和两侧的斜撑段(312),斜撑段与平直段之间朝向框架本体内部的一侧有一个缓冲斜撑角,框架本体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抗冲击结构架(2);防撞横梁总成还包括抵挡结构件(33),抵挡结构件固定设置在防撞横梁的平直段的中部,抵挡结构件处于抗冲击结构架与防撞横梁之间并受抗冲击结构架阻挡。本客车动力电池处的防撞框架装置具有良好的防外部冲撞的能力,能够有效保护框架装置内侧的动力电池(4)不受外部撞击力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动力电池处的防撞框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框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客车动力电池处的防撞框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整个社会对自然环境越来越重视,利用清洁能源来代替化石能源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在汽车领域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电动汽车的规模正在逐步地扩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汽车的地位,然而电动汽车技术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尤其是在动力电池方面,汽车用的动力电池相对来说是比较脆弱的,其不能承受较大程度的冲击,一旦电池受到较大冲击力撞击的话,轻则电池损坏,重则电池发生火灾甚至爆炸,这会对汽车整体的安全性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给汽车的动力电池加装防护结构设计是电动汽车设计的通常做法。在目前电动客车中,动力电池是安设在一个防护框架中,在防护框架的电池入口处固定安装防撞横梁,现有的防护框架结构较为简单,仅仅是由数根梁柱简单焊接而成,尤其是防撞横梁只是一根简单的横梁,其强度较弱,抵抗外部冲撞的能力不强,不能有效保护内侧的动力电池,从而降低了汽车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客车动力电池处的防撞框架装置具有良好的防外部冲撞的能力,能够有效地保护框架装置内侧的动力电池不受外部撞击力的影响,提升了动力电池所在车辆的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客车动力电池处的防撞框架装置,包括框架本体和防撞横梁总成,客车动力电池置于框架本体内,所述防撞横梁总成安装在框架本体的电池入口处;所述防撞横梁总成包括防撞横梁,所述防撞横梁的两端与框架本体固定连接,防撞横梁包括中部的平直段和两侧的斜撑段,所述斜撑段与平直段之间朝向框架本体内部的一侧有一个夹角,该夹角为缓冲斜撑角。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本体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抗冲击结构架;所述防撞横梁总成还包括抵挡结构件,所述抵挡结构件固定设置在防撞横梁的平直段的中部,抵挡结构件处于抗冲击结构架与防撞横梁之间并受抗冲击结构架阻挡。进一步地,所述抵挡结构件为门型构件,所述门型构件的中部固定连接在防撞横梁的平直段的中部,所述门型构件的两个端脚分别处于防撞横梁的上侧和下侧,所述门型构件的两个端脚朝向抗冲击结构架并受抗冲击结构架阻挡。进一步地,所述抵挡结构件与抗冲击结构架之间保持一定间隙。进一步地,所述框架装置还包括两个横梁安装支架;所述防撞横梁的两端与框架本体固定连接,具体为,所述两个横梁安装支架固定连接于框架本体上并分别对应防撞横梁的两端,防撞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横梁安装支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横梁总成还包括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一端与防撞横梁固定连接,支撑脚的另一端与框架本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框架装置还包括支撑脚安装支架;所述支撑脚的另一端与框架本体固定连接,具体为,所述支撑脚安装支架固定连接于框架本体上并对应支撑脚的另一端,支撑脚的另一端与支撑脚安装支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抗冲击结构架包括竖杆、斜撑杆和横杆,所述竖杆竖直地固定在框架本体的中部,所述斜撑杆倾斜地固定在框架本体的中部,所述横杆的一端与竖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横杆的另一端与斜撑杆的中部连接,所述竖杆、斜撑杆和横杆共同构成三角形稳固结构;所述抵挡结构件处于竖杆与防撞横梁之间并受竖杆阻挡。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斜撑角的角度为170度。本技术的框架装置中,防撞横梁总成的防撞横梁上设置有缓冲斜撑角,该缓冲斜撑角的设置能让冲撞力沿防撞横梁的两侧分散开,防撞横梁的中部设置有抵挡结构件,抵挡结构件能将冲撞力传导至框架本体中的抗冲击结构架上,抗冲击结构架则对防撞横梁构成有效支撑,抗冲击结构架为三角形稳固结构,本框架装置具有良好的防外部冲撞的能力,能够有效地保护框架装置内侧的动力电池不受外部撞击力的影响而损坏或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从而提升了动力电池所在车辆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客车动力电池处的防撞框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框架本体与防撞横梁总成装配图,图中撤去了动力电池;图3为本技术中防撞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防撞横梁总成的俯视图,图中箭头A所指处为缓冲斜撑角。图中:1-框架本体、2-抗冲击结构架、21-竖杆、22-斜撑杆、23-横杆、3-防撞横梁总成、31-防撞横梁、311-平直段、312-斜撑段、32-支撑脚、33-抵挡结构件、4-动力电池、6-横梁安装支架、8-支撑脚安装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方式为一种客车动力电池处的防撞框架装置,包括框架本体1和防撞横梁总成3,客车动力电池4置于框架本体1内,所述防撞横梁总成3安装在框架本体1的电池入口处;参见图3和图4,所述防撞横梁总成3包括防撞横梁31,所述防撞横梁31的两端与框架本体1固定连接,防撞横梁31包括中部的平直段311和两侧的斜撑段312,所述斜撑段312与平直段311之间朝向框架本体1内部的一侧有一个夹角,该夹角为缓冲斜撑角(图4中箭头A所指处),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该夹角为170度。在车辆放生碰撞时,当防撞横梁31受到撞击时,撞击力会沿着防撞横梁31两侧的斜撑段312被分散到框架本体1的两侧,而动力电池4正面所受的冲撞力则会减小,从而有效地减少外部冲撞力对动力电池4所造成的影响。参见图2、图3和图4,优化地,在框架本体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抗冲击结构架2;所述防撞横梁总成3还包括抵挡结构件33,所述抵挡结构件33固定设置在防撞横梁31的平直段311的中部,抵挡结构件33处于抗冲击结构架2与防撞横梁31之间并受抗冲击结构架2阻挡。当发生外力冲撞时,防撞横梁31上的抵挡结构件33受到抗冲击结构架2的阻挡,这样的结果则是,作用在防撞横梁31上的冲撞力通过抵挡结构件33传导至抗冲击结构架2上,抗冲击结构架2则反向对防撞横梁31构成支撑,从而强化了防撞横梁31对抗撞击的能力;若外部撞击力特别大,抵挡结构件33传导至抗冲击结构架2上的冲击力会带动框架本体1整体发生移位,框架本体1则带动动力电池4一起移位,动力电池4则不会直接受到撞击力的冲击。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挡结构件33优选为门型构件,该门型构件的中部固定连接在防撞横梁31的平直段311的中部,门型构件的两个端脚分别处于防撞横梁31的上侧和下侧,并且门型构件的两个端脚朝向抗冲击结构架2并受抗冲击结构架2阻挡。抵挡结构件33的两个端脚位于防撞横梁31的上下两侧,当发生冲撞时,抵挡结构件33的两个端脚同时被抗冲击结构架2阻挡,则框架本体1不会因为撞击力的稍许偏斜而发生向上或向下的翻转,从而使得框架本体1的正面始终朝向对抗撞击力的方向。优化地,所述抵挡结构件33与抗冲击结构架2之间保持一定间隙。当发生撞击的一瞬间,抵挡结构件33先不与抗冲击结构架2直接接触,这样就使得撞击力首先通过防撞横梁31的斜撑段312被分散到框架本体1的两侧,即先让防撞横梁31的斜撑段312发挥防冲撞的作用,若斜撑段312不能完全抵抗外部冲撞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动力电池处的防撞框架装置,包括框架本体(1)和防撞横梁总成(3),客车动力电池(4)置于框架本体(1)内,所述防撞横梁总成(3)安装在框架本体(1)的电池入口处;/n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横梁总成(3)包括防撞横梁(31),所述防撞横梁(31)的两端与框架本体(1)固定连接,防撞横梁(31)包括中部的平直段(311)和两侧的斜撑段(312),所述斜撑段(312)与平直段(311)之间朝向框架本体(1)内部的一侧有一个夹角,该夹角为缓冲斜撑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动力电池处的防撞框架装置,包括框架本体(1)和防撞横梁总成(3),客车动力电池(4)置于框架本体(1)内,所述防撞横梁总成(3)安装在框架本体(1)的电池入口处;
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横梁总成(3)包括防撞横梁(31),所述防撞横梁(31)的两端与框架本体(1)固定连接,防撞横梁(31)包括中部的平直段(311)和两侧的斜撑段(312),所述斜撑段(312)与平直段(311)之间朝向框架本体(1)内部的一侧有一个夹角,该夹角为缓冲斜撑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客车动力电池处的防撞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抗冲击结构架(2);所述防撞横梁总成(3)还包括抵挡结构件(33),所述抵挡结构件(33)固定设置在防撞横梁(31)的平直段(311)的中部,抵挡结构件(33)处于抗冲击结构架(2)与防撞横梁(31)之间并受抗冲击结构架(2)阻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客车动力电池处的防撞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结构件(33)为门型构件,所述门型构件的中部固定连接在防撞横梁(31)的平直段(311)的中部,所述门型构件的两个端脚分别处于防撞横梁(31)的上侧和下侧,所述门型构件的两个端脚朝向抗冲击结构架(2)并受抗冲击结构架(2)阻挡。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客车动力电池处的防撞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结构件(33)与抗冲击结构架(2)之间保持一定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客车动力电池处的防撞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装置还包括两个横梁安装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洋冯永强曹永帅路广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