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舵机及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38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离合器,包括输出齿轮、转轴,以及设于转轴的至少一个离合齿;输出齿轮开设有容置槽,输出齿轮于容置槽的内侧壁开设有适配于离合齿的多个内齿槽;离合齿远离转轴的一端具有第一接触弧面,内齿槽具有与第一接触弧面相接触的第二接触弧面;离合齿开设有形变孔。在离合齿与输出齿轮接触的位置设置第一接触弧面,也即离合齿的顶部为圆柱结构,相对于渐开线式的齿轮,其接触区域更大,可有效降低传动过程中的振动。同时在输出齿轮的内齿槽内设置第二接触弧面,该接触弧面与离合齿的第一接触弧面相接触,因此发生离合打滑时,由于第一接触弧面及第二接触弧面较为平缓,易于实现跳齿来实现安全离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合器、舵机及机器人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舵机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安全离合器又称为扭力限制器,通过机械结构将扭力限制在预设安全值以下,现有的离合结构,通常采用弹簧滚珠结构或者是上下压盘结构,对应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另外尺寸相对较大。舵机是机器人关节运动的核心部件,其通电机与齿轮组合,输出较大的扭矩合特定转角,为了实现结构的小型化和灵巧化,小型舵机结构设计成为新的需求,由于舵机结构内部预留设计空间小,再考虑到大批量化制造,故而上述常见结构无法满足设计需求。且现有的离合齿与内齿槽均为三角形结构,离合齿跳齿较为不易,因此离合齿容易折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合齿跳齿不易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离合器,包括输出齿轮、转轴,以及设于所述转轴的至少一个离合齿;所述输出齿轮开设有容置槽,所述输出齿轮于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开设有适配于所述离合齿的多个内齿槽;所述离合齿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具有第一接触弧面,所述内齿槽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出齿轮、转轴,以及设于所述转轴的至少一个离合齿;所述输出齿轮开设有容置槽,所述输出齿轮于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开设有适配于所述离合齿的多个内齿槽;所述离合齿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具有第一接触弧面,所述内齿槽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弧面相接触的第二接触弧面;所述离合齿开设有形变孔;所述第一接触弧面与所述第二接触弧面的曲率半径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出齿轮、转轴,以及设于所述转轴的至少一个离合齿;所述输出齿轮开设有容置槽,所述输出齿轮于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开设有适配于所述离合齿的多个内齿槽;所述离合齿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具有第一接触弧面,所述内齿槽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弧面相接触的第二接触弧面;所述离合齿开设有形变孔;所述第一接触弧面与所述第二接触弧面的曲率半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弧面的曲率半径的范围为1.7毫米-1.8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齿轮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开设有让位孔,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让位孔;所述转轴与所述让位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齿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弧面相连的第一形变弧面及第二形变弧面;所述第一接触弧面位于所述第一形变弧面与所述第二形变弧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变弧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进覃甲林熊友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