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母预拧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356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母预拧紧装置,其包括呈筒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外筒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本体的内筒壁上转动安装有齿轮拨圈,所述齿轮拨圈的内筒壁形状与螺母的外筒壁形状相匹配,所述固定座上转动安装有与齿轮拨圈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上设有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结构。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螺母预拧紧装置,工作人员使用该装置能够快速地将螺母旋至螺栓根部,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母预拧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紧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螺母预拧紧的装置。
技术介绍
大型法兰螺栓在紧固时,需要用手将螺母预先旋紧,然后使用液压工具拧紧至指定力矩或者载荷,当螺栓较长时,并且螺栓较多时,用手旋紧螺母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螺母预拧紧装置,工作人员使用该装置能够快速地将螺母旋至螺栓根部,省时省力。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包括呈筒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外筒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本体的内筒壁上转动安装有齿轮拨圈,所述齿轮拨圈的内筒壁形状与螺母的外筒壁形状相匹配,所述固定座上转动安装有与齿轮拨圈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上设有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结构。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内转动安装有齿轮拨圈的方式为:所述本体的内筒壁从下到上依次安装有齿轮拨圈、轴承和挡圈,所述本体的内筒壁上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齿轮拨圈位于所述第一凸台上,所述轴承的外圈位于所述第二凸台上,所述轴承的内圈底面与齿轮拨圈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挡圈内嵌于本体的内筒壁上,所述挡圈的底面与轴承的外圈顶面相抵。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其中所述齿轮拨圈的内侧壁上端设有径向凸缘,所述齿轮拨圈的内侧壁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弧形凹槽。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其中所述弧形凹槽设为六个,六个所述弧形凹槽沿齿轮拨圈的内侧壁周向均匀布置。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其中所述齿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本体的筒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固定座处,所述第二齿轮穿过所述通孔与齿轮拨圈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上设有所述驱动结构。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上固定设有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通过轴套转动安装于固定座上,所述第一齿轮轴的上端延伸至固定座外,所述第一齿轮轴的上端面设有插孔,所述插孔为所述驱动结构。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齿轮上固定设有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通过轴套转动安装于固定座上。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安装于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之间,所述第一齿轮轴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于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上,所述第一齿轮轴的上端延伸至上固定座外,所述第二齿轮轴的上下两端也分别安装于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上。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其中所述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分别与本体之间设有凹凸配合结构,所述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分别通过螺钉与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包括固定连接的本体和固定座,本体的内筒壁上转动安装有齿轮拨圈,固定座内转动安装有与齿轮拨圈啮合的齿轮,在使用的时候,工作人员能够将齿轮拨圈套在待拧紧的螺母上,之后通过齿轮上的驱动结构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驱动齿轮转动,由于齿轮与齿轮拨圈啮合,因此齿轮能够带动齿轮拨圈转动,于是齿轮拨圈带动螺母沿着螺栓进行转动直至旋至螺栓根部,速度快,省时省力。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的立体图(隐去本体和固定座);图6为本技术中齿轮拨圈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齿轮拨圈的仰视图;图8为本技术中齿轮拨圈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5所示,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包括呈筒状的本体3,所述本体3的外筒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本体3的内筒壁上转动安装有齿轮拨圈10,所述齿轮拨圈10的内筒壁形状与螺母的外筒壁形状相匹配,所述固定座上转动安装有与齿轮拨圈10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上设有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结构。齿轮拨圈10呈圆筒状,其外筒壁上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轮齿。如图3所示,本体3内转动安装有齿轮拨圈10的方式为:所述本体3的内筒壁从下到上依次安装有齿轮拨圈10、轴承6和挡圈5,所述本体3的内筒壁上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一凸台11和第二凸台9,所述齿轮拨圈10位于所述第一凸台11上,所述轴承6的外圈位于所述第二凸台9上,所述轴承6的内圈底面与齿轮拨圈10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挡圈5内嵌于本体3的内筒壁上,所述挡圈5的底面与轴承6的外圈顶面相抵。第一凸台11的作用在于防止齿轮拨圈10从本体3脱落,使用的时候,先将螺母旋在螺杆上1至2个螺牙,之后将齿轮拨圈10沿着从上至下方向套在螺母上,继续对本体3施加一向下的压力直至螺母带动齿轮拨圈10向上运动与轴承6内圈相抵,这样齿轮拨圈10会随轴承6内圈一起转动,随着螺母的旋转,螺栓的顶端穿过轴承6、挡圈5延伸至本体3上方,待将螺母旋至螺栓根部后,再从下向上移动本体3直至从螺栓顶端抽出。最后再使用液压拧紧装置将螺母拧紧即可。如图3所示,齿轮拨圈10的内侧壁上端设有径向凸缘8,当齿轮拨圈10套在螺母上,并继续对本体3施加一向下的压力时,螺母能够顶着径向凸缘8使齿轮拨圈10向上运动,直至与轴承6内圈相抵。在不设置径向凸缘8时,螺母通过自身与齿轮拨圈10之间的摩擦力也能顶着齿轮拨圈10向上运动,直至与轴承6内圈相抵。如图6所示,并结合图7、8所示,齿轮拨圈10的内侧壁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弧形凹槽12。弧形凹槽12设为六个,六个弧形凹槽12沿齿轮拨圈10的内侧壁周向均匀布置。六个弧形凹槽12与六边形螺母的外形相对应,便于将齿轮拨圈10套在螺母上并带动螺母转动。如图3、5所示,齿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本体3的筒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固定座处,所述第二齿轮14穿过所述通孔与齿轮拨圈10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3上设有所述驱动结构。第二齿轮14与齿轮拨圈10的外筒壁上的轮齿啮合。如图5所示,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13上固定设有第一齿轮轴2,所述第一齿轮轴2通过轴套转动安装于固定座上,所述第一齿轮轴2的上端延伸至固定座外,所述第一齿轮轴2的上端面设有插孔7,所述插孔7为所述驱动结构。如图5所示,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齿轮14上固定设有第二齿轮轴15,所述第二齿轮轴15通过轴套转动安装于固定座上。如图4所示,固定座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固定座1和下固定座4,所述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安装于上固定座1和下固定座4之间,所述第一齿轮轴7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于上固定座1和下固定座4上,所述第一齿轮轴2的上端延伸至上固定座1外,所述第二齿轮轴15的上下两端也分别安装于上固定座1和下固定座4上。如图4所示,本技术螺母预拧紧装置,其中所述上固定座1和下固定座4分别与本体3之间设有凹凸配合结构,以增强两者之间的匹配度。上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母预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筒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外筒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本体的内筒壁上转动安装有齿轮拨圈,所述齿轮拨圈的内筒壁形状与螺母的外筒壁形状相匹配,所述固定座上转动安装有与齿轮拨圈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上设有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母预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筒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外筒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本体的内筒壁上转动安装有齿轮拨圈,所述齿轮拨圈的内筒壁形状与螺母的外筒壁形状相匹配,所述固定座上转动安装有与齿轮拨圈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上设有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预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转动安装有齿轮拨圈的方式为:所述本体的内筒壁从下到上依次安装有齿轮拨圈、轴承和挡圈,所述本体的内筒壁上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齿轮拨圈位于所述第一凸台上,所述轴承的外圈位于所述第二凸台上,所述轴承的内圈底面与齿轮拨圈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挡圈内嵌于本体的内筒壁上,所述挡圈的底面与轴承的外圈顶面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母预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拨圈的内侧壁上端设有径向凸缘,所述齿轮拨圈的内侧壁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弧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母预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设为六个,六个所述弧形凹槽沿齿轮拨圈的内侧壁周向均匀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母预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包括相互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长林谭昌春唐豪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泰斯工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