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34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连接器,其与将在末端装有箍的光纤进行保持的光插头连接,其具有:    发光元件或光接收元件;    将所述发光元件或所述光接收元件与所述光纤进行光连接的元件用的套管;    进行与所述套管的定位且在内周面具有支承部以在与所述套管之间形成空间的导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向光通信用连接器。具体是涉及组装用于将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以及安装有与这些发光元件及光接收元件相对的光插头的光纤进行光连接的套管而构成的光连接器
技术介绍
图1A和图1B是表示双向光通信用连接器的现有结构例的图。图1A表示配置于设备侧的光连接器(插座),图1B表示与该光连接器嵌合连接的光插头。在光连接器10的外壳11上形成有一对贮存室12。这些贮存室12分别贮存有发光元件模块(发送模块)13及光接收元件模块(接收模块)14。在两贮存室12的前方分别设有向前方延伸的导管15,在这些导管15内分别插装有套管16。图1A中,17表示冠装于背面的盖,18表示支承发光元件模块13及光接收元件模块14的后座。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光插头20具有在末端安装有箍21的一对光纤22、具有在内部容纳并保护箍21的筒状隔壁23的外壳24、嵌合固定于该外壳24上的弹簧盖25、以及嵌装于该弹簧盖25后部的保护罩26。在图1B中,27表示将箍21向前方推压的弹簧。上述那样构成的光连接器10及光插头20,当将光插头20嵌合在光连接器10上时,保持有光纤22的一对箍21被插入到导管15内,并使露出光纤22端面的箍21的前端面介由微小的间隙与插装在导管15内的箍16的前端面相对,由此,两光纤22与发光元件模块13及光接收元件模块14分别介由箍16光连接。另外,箍16形成例如光纤16a被容纳在圆筒状的保持件16b内的结构(例如Japanese Patent Application Laid Open No.2000-193849)。所述那样的双向光通信用连接器被用于各种用途。例如在用于车载用途的情况下,存在由于其环境条件或使用而附着油或溶剂等的化学物质的问题。但是,如图1A所示,在现有的具有将发光元件及光接收元件与对方光插头的光纤光连接的套管的光连接器中,套管被插入并安装在导管内。即,由于成为嵌入孔内的结构,所以在液状的化学物质浸入导管内时,会形成该化学物质由于毛细管现象而容易进入套管的周面与孔之间的微小的间隙内的状态。进入套管的周面与孔的间隙的液状的化学物质容易大面积地附着于套管的周面,且不能蒸发,从而长期地残留。而且,即使用水等清洗连接器也难以清洗。另一方面,套管从成本的观点考虑,通常使用树脂制成的套管。当套管的材料为树脂时,当油或溶剂、药品等液状的化学物质附着在套管上并放置时,之后会逐渐侵蚀、溶化而使透过率及表面光洁度恶化,由此产生降低套管的光学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液状化学物质浸入连接器内也能够抑制套管的光学性能的降低的光连接器。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持与装有箍的光纤的光插头连接的光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具有发光元件或光接收元件;将发光元件或光接收元件与光纤进行光连接的元件用的套管;进行与套管的定位且在内周面具有支承部以在与套管之间形成空间的导管。根据本专利技术,套管不是象以往那样嵌入并安装在导管上,而是利用突出设置在导管的内周面的支承部支承并定位。而且,在例如油或溶剂等的液状化学物质浸入到连接器内的情况下,因毛细管现象而可能吸入化学物质的只是支承部与套管接触的部位。因此,不会象以往那样在套管的周面大面积地附着并残留。即,能够抑制由于液状化学物质的附着残留而使套管的透过率及表面光洁度恶化而造成光学性能降低的问题。能够得到适于例如车载用途等的要求耐药品性及耐油性的光连接器。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光连接器的现有结构例的剖面图;图1B是表示与图1A的光连接器连接的光插头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正面图;图2B是图2A的光连接器的EE剖面图;图2C是图2A的光连接器的FF剖面图;图3A是表示图2A的光连接器主体的结构的正面图;图3B是图3A的光连接器的EE剖面图;图3C是图3A的光连接器的FF剖面图;图4A是从前面侧看到的将图2A的连接器主体截断一部分形成截面的立体图;图4B是从背面侧看到的图2A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图4C是图4A的G部放大图;图4D是图4B的H部放大图;图5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正面图;图5B是图5A的光连接器的EE剖面图;图5C是图5A的光连接器的FF剖面图;图6A是从前面侧看到的将图5A的连接器主体截断一部分形成截面的立体图;图6B是从背面侧看到的图5A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图6C是图6A的G部放大图;图6D是图6B的H部放大图;图7A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液状化学物质的残留状态的图;图7B是表示比较例的结构的图;图7C是表示另一比较例的结构的图;图8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正面图;图8B是图8A的光连接器的EE剖面图;图8C是图8A的光连接器的FF剖面图;图9A是从前面侧看到的将图8A的连接器主体截断一部分形成截面的立体图;图9B是从背面侧看到的图8A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图9C是图9A的G部放大图;图9D是图9B的H部放大图;图10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的第四实施例的正面图; 图10B是图10A的光连接器的EE剖面图;图10C是图10A的光连接器的FF剖面图;图11A是从前面侧看到的将图10A的连接器主体截断一部分形成截面的立体图;图11B是从背面侧看到的图10A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图11C是图11A的G部放大图;图11D是图11B的H部放大图;图12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的第五实施例的正面图;图12B是图12A的光连接器的EE剖面图;图12C是图12A的光连接器的FF剖面图;图13A是从前面侧看到的将图12A的连接器主体截断一部分形成截面的立体图;图13B是从背面侧看到的图12A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图13C是图13A的G部放大图;图13D是图13B的H部放大图;图14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的第六实施例的正面图;图14B是图14A的光连接器的EE剖面图;图14C是图14A的光连接器的FF剖面图;图15A是从前面侧看到的将图14A的连接器主体截断一部分形成截面的立体图;图15B是从背面侧看到的图14A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图15C是图15A的G部放大图;图15D是图15B的H部放大图;图16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的第七实施例的正面图;图16B是图16A的光连接器的EE剖面图;图16C是图16A的光连接器的FF剖面图;图17A是从前面侧看到的将图16A的连接器主体截断一部分形成截面的立体图;图17B是从背面侧看到的图16A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图17C是图17A的G部放大图;图17D是图17B的H部放大图; 图18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的第八实施例的正面图;图18B是图18A的光连接器的EE剖面图;图18C是图18A的光连接器的FF剖面图;图19A是从前面侧看到的图18A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图19B是从背面侧看到的图18A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图19C是图19A的G部放大图;图19D是图19B的H部放大图;图20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的第九实施例的正面图;图20B是图20A的光连接器的EE剖面图;图20C是图20A的光连接器的FF剖面图;图21A是从前面侧看到的图20A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图21B是从背面侧看到的图20A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图21C是图21A的G部放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峰启治中川浩志礒田丈司
申请(专利权)人:星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