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8986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插头外壳的侧面上具备悬臂状的闩锁,其在露出光纤终端面的一侧具有固定端部,在闩锁上表面的中央附近形成有为卡合止动于接合器或插座上形成的卡合孔的卡合突出部,该卡合突出部具有朝向闩锁的固定端部侧高度降低的倾斜面,该倾斜面的斜度形成为与闩锁的弹性变形所要求的以固定端部为支点的旋转角度同等或在其以上。由此,能够更加容易地取下闩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连接光纤的光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般,光连接器包括具有SC连接器(JIS C5973)或MPO连接器(JIS C5982)这样的组合滑块和闩锁(latch)的紧固连结方式的结构、和如在特开2000-147323号公报中公开的模块插口方式的结构。无论哪种方式的光连接器,均主要用于屋内的装置内、装置间的、要求频繁装卸的光纤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在户外的连接作业中,目前是以机械的绞接或热粘接为主,采用上述方式的光连接器的实例很少。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在一般家庭的普及率的增高,在从局战到加入者住宅布线光纤的中继点,开始要求能够更容易进行连接作业的光连接器,但是在使用光连接器时,成为瓶颈的关键的要素之一是加大了其形状的尺寸。一般的光连接器由内部配置有光纤的一对光连接器插头、和用于连接它们的接合器构成,作为用于紧固连结接合器和光连接器插头的功能,具有SC连接器中的接合器的闩锁弹簧、或模块插口方式中的光连接器插头侧的悬臂式闩锁。无论采用哪种光连接器时,为了闩锁部分具有足够维持紧固连结的厚度,并在脱离时能够顺利拔去光连接器插头,在闩锁和滑块(模块插口式的情况下为接合器)之间,设有闩锁不干涉的程度的间隙(clearance)。但是,为了光连接器的小型化,必须避免结构上多余的间隙、或必要量以上的闩锁厚度。减薄闩锁的壁厚,最担心的是紧固连结力减弱,在要解除闩锁时闩锁的臂部分过于挠曲,形成在闩锁上的卡合突出部不从接合器上脱落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在装卸操作更容易的模块插口式的光连接器中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提供一种具有闩锁形状的光连接器,能够将闩锁的厚度和各部分的间隙控制在最小限,且能够顺利地进行装卸操作。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的光连接器插头中的闩锁形状,其特征在于,在比卡合突出部更靠终端侧(按压操作部侧)的闩锁下表面的区域,具有在将闩锁稍微扭曲的情况考虑在内的基础上,比以闩锁的固定端部为支点的基于卡合突出部的解除所需的弹性变形的旋转角度足够大的斜度。具体而言,是由光纤、以该光纤的终端面露出的方式保持的套圈、具有收容该套圈及所述光纤的插头外壳的光连接器插头、具有可插拔光连接器插头的开口部的接合器或插座构成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悬臂状的闩锁,其设在所述插头外壳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在露出光纤终端面的开口部侧具有固定端部,所述闩锁可通过向与光纤的光轴垂直的方向按压操作位于与固定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终端部而弹性变形,各个闩锁以其上表面与插头外壳侧面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在各个闩锁上表面的中央附近,突出形成有为卡合止动于接合器或插座上形成的卡合孔的卡合突出部,该卡合突出部具有朝向闩锁的固定端部侧高度降低的倾斜面,在所述卡合突出部的背面的闩锁下表面与插头外壳侧面之间,具有与所述卡合突出部的高度同等或在其以上的间隙,在所述闩锁的下表面,形成有从卡合突出部附近朝向终端部,与插头外壳侧面的间隙增加的倾斜面,该倾斜面的斜度形成为与闩锁的弹性变形所要求的以固定端部为支点的旋转角度同等或在其以上。此外,在闩锁的靠近固定端部的区域,具有与光连接器插头的侧面平行或明显地缓和的斜度,以防止只有闩锁的后方部挠曲。此外,在光连接器插头的相对的侧面设有一对闩锁,具有防止错误脱离的效果。附图说明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将会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的目的和特征变得更加清楚。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一实施方式的要部剖视图。图3A、3B分别是用于说明图1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动作的剖视图。图4A~4C分别是与图3不同的图1的一实施方式的动作说明图。图5A、5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不同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要部剖视图。图7是图6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1是由光连接器插头10、和用于连接一对光连接器插头的接合器1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1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外观图。图2表示上述图1所示的接合器1和光连接器插头10的嵌合部分的截面。在图2中,被连接的光纤13以其终端面从套圈端面12a露出的方式内藏保持在套圈12内,该套圈12收容在插头外壳11内。在图2所示的套圈12中内藏有单芯的光纤,但有时也在一个套圈12中内藏多条光纤。对于套圈12的材料,多采用氧化锆等陶瓷类、热塑性或热固性的塑料类、玻璃等,但有时也采用这些材料的复合体。此外,光纤13通过粘结剂等固定在套圈12的微细孔内。内藏保持有光纤13的套圈12,以包含光纤的终端面的套圈端面12a朝向开口部11a的方式收容在插头外壳11内。在套圈12的后方,内藏有对套圈端面12a施加按压力的弹簧15。插头外壳11在其侧面上具有悬臂状的闩锁16。在图2中,在相对的侧面上分别具有一对闩锁16。闩锁16在插头外壳11的开口部11a侧具有固定端部16a,在与固定端部16a相反侧的终端具有按压操作部16b。通过向与光纤的光轴垂直的方向按压操作该按压操作部16b,闩锁16以固定端部16a为支点产生弹性变形。具有该闩锁16的插头外壳11,采用PPS(聚苯硫醚)、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或者,PEI(聚醚酰亚胺)、PES(聚醚砜)等超级工程塑料材料。在闩锁16的上表面的中央附近形成有卡合突出部16c。卡合突出部16c具有朝向闩锁16的固定端部16a高度降低的倾斜面16f。图3A是闩锁的结构的详细图。在卡合突出部16c的背面的闩锁下表面和插头外壳的侧面之间,具有与卡合突出部的高度h同等或在其以上的间隙δ0。即,在使闩锁16弹性变形,使闩锁16的倾斜开始点16e与插头外壳11的侧面接触时,以闩锁16的终端部的所述倾斜面16d与插头外壳11的侧面接触或具有间隙的方式形成。在闩锁16的下表面,具有从卡合突出部16c的附近朝按压操作部16b,与插头外壳侧面的间隙增加的倾斜面16d,该倾斜面16d的斜度θ1以与闩锁的弹性变形所要求的以固定端部16a为支点的旋转角度θ0同等或在其以上的方式形成。连接一对光连接器插头10的接合器1,具备可与光连接器插头10的卡合突出部16c紧固连结的卡合孔2。若从接合器1的开口部1a插入光连接器插头10,卡合突出部16c与接合器的开口部1a接触,则如图4A所示,闩锁16以固定端部16a为支点旋转地开始弹性变形。另外,若将光连接器插头10插入接合器1,卡合突出部16c到达卡合孔2,则如图4B所示,闩锁16从弹性变形状态中解放出来而复原,卡合突出部16c和卡合孔2结合。在使一侧的光连接器插头10与接合器1结合后,如图4C所示,另一侧的光连接器插头10’也同样插入接合器1,若未图示的卡合突出部与接合器1的卡合孔结合,则各个光连接器插头10·10’的套圈端面12a·12a’接触,由内藏在插头外壳11内的弹簧15施加按压。若设此时的按压力与日本工业标准(JIS)中规定的一般的光连接器同等,则可设定为9.8N±2N。此处,在图2中,示出了内藏固定有单芯的光纤13的圆柱形状的套圈12,但是在这种套圈中,高精度地管理着外形尺寸形状、相对于外形的光纤微细孔的相对位置、纤维微细孔的尺寸形状,经由可弹性变形的开口套筒3连接,由此能够高精度地对位并连接相对的光纤。然后,在从接合器1拔去光连接器插头10的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连接器,包括:光纤;套圈,其以所述光纤的终端面露出的方式保持所述光纤; 光连接器插头,其具有收容所述套圈及所述光纤的插头外壳;接合器,其具有可插拔所述光连接器插头的开口部;卡合孔,其设于所述接合器的规定位置;和悬臂状的闩锁,其设在所述插头外壳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在露出光纤终端面的开口部侧具有固定端部,在与固定端部相反的一侧具有可向与光纤的光轴垂直的方向弹性变形地按压操作的终端部,该光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各个闩锁其上表面与插头外壳侧面大致平行地形成,在所述上表面的中央附近,突出形成有为卡合止动于所述接合器上形成的所述卡合孔的卡合突出部,所述卡合突出部具有朝向所述闩锁的固定端部侧高度降低的倾斜面,在所述卡合突出部的背面的闩锁下表面与插头外壳侧面之间,具有与所述卡合突出部的高度同等或在其以上的间隙,在所述闩锁的下表面,形成有从卡合突出部附近朝向终端部,与所述插头外壳侧面的间隙增加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斜度形成为与闩锁的弹性变形所要求的以固定端部为支点的旋转角度同等或在其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地直子椎野雅人丰永雅信寺川邦明棚濑博之中岛龙哉粟森雅史泷泽和宏齐藤大悟大塚健一郎西冈大造滨田真弘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株式会社藤仓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