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床的排屑机构,属于机床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机床的排屑机构排屑效果差的问题。本机床的排屑机构包括输送带和设置在机床床体上的排屑槽,排屑槽内设有水平方向设置的排屑螺杆,机床还具有与排屑槽的出口相连通的排屑通道,排屑通道沿排屑螺杆的输送方向延伸且排屑通道自入口端向出口端逐渐向下倾斜,排屑通道的出口相邻设置于输送带的上方且向下朝向所述的输送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排屑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床的排屑机构
本技术属于机床
,涉及一种机床的排屑机构。
技术介绍
机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加工设备,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加工废屑及切削液,因此机床上普遍都具有用于将废屑排出的排屑机构。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数控机床自动排屑装置(申请号:201620330587.7;授权公告号:CN205520715U),包括数控机床主体和排屑口,数控机床主体底部左侧设有排屑槽,还包括排屑装置主体、排屑电机、排屑螺杆,排屑螺杆位于排屑室内,排屑通道左侧入口与排屑室连通,排屑通道的右侧出口与收集小车内部相连通,收集小车位于排出装置右下侧。该排屑装置中排屑通道自入口端向出口端逐渐向上延伸,这样的设计便于废屑最终输送至收集小车内,但是废屑在排屑通道内具有向上迂回排出的趋势,易出现废屑特别是一些细长型切削废屑或者结成团的连续废屑在排屑通道内移动不畅的问题,甚至会出现阻塞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机床的排屑机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机床的排屑机构排屑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机床的排屑机构,所述机床包括床体,本排屑机构包括输送带和设置在床体上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内设有水平方向设置的排屑螺杆,所述机床还具有与排屑槽的出口相连通的排屑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通道沿排屑螺杆的输送方向延伸且排屑通道自入口端向出口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排屑通道的出口相邻设置于输送带的上方且向下朝向所述的输送带。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加工产生的废屑掉落至排屑槽内,排屑螺杆转动时,将废屑从排屑槽推送至排屑通道内,最终掉落至输送带上进行收集处理。本排屑机构中,排屑通道沿排屑螺杆的输送方向延伸且排屑通道自入口端向出口端逐渐向下倾斜,这样使得排屑通道能将废屑逐渐向下引导至输送带上,避免一些细长型切削废屑或者结成团的连续废屑在排屑通道内出现移动方向的大幅度改变而导致的阻塞问题,而且废屑在排屑通道内受到排屑螺杆的推力同时自身也具有向下掉落的趋势,保证废屑顺畅排至输送带上。而排屑通道的出口相邻设置于输送带的上方且向下朝向输送带,使得排屑通道的出口与输送带之间距离较近,对于一些细长型切削废屑或者结成团的连续废屑,当输送至排屑通道的出口时该类型的废屑便能够接触到输送带,同时排屑螺杆持续向前输送废屑,导致废屑在接触到输送带后还会受排屑通道内部废屑的顶推而压在输送带上,因此排屑通道出口处的细长型切削废屑或者结成团的连续废屑会与输送带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而受到输送带的牵拉力,使得本机床的排屑机构对于一些细长型切削废屑或者结成团的连续废屑,依旧能满足较好的排屑效果。在上述的机床的排屑机构中,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与排屑螺杆的输送方向相一致,所述输送带的顶面上设有刮板。这样的设计使得输送带牵拉废屑的方向与排屑螺杆推送废屑的方向是一致的,有利于排屑通道内的废屑顺畅、快速地排出。输送带上设置刮板之后,刮板能够与废屑接触,从而更好地拉动废屑随输送带一起移动。在上述的机床的排屑机构中,所述床体上位于排屑槽的出口处固连有排屑管且该排屑管的内孔为上述的排屑通道,所述排屑管倾斜设置,排屑管的高位置端固定在所述床体上,排屑管低位置端的底部具有竖直朝下的开口且该开口为排屑通道的出口。排屑管倾斜设置,而排屑通道的出口竖直朝下,使得废屑在排屑通道内受到排屑螺杆的推力同时自身也具有向下掉落的趋势,保证废屑顺畅排至输送带上。在上述的机床的排屑机构中,所述床体包括两块竖直设置且相互正对的立板,其中一块立板上设置有主轴,所述主轴上固连有副盘且副盘位于两块立板之间,两块立板之间还设有位于副盘下方的两块导屑板,两块导屑板均倾斜设置且两块导屑板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两块导屑板的底边之间通过横截面呈弧形的排屑板相连,所述排屑板的顶面为内凹的弧面且弧形板的顶面形成上述的排屑槽。加工时,工件通过夹具定位在副盘上,床体上的动力头对工件进行加工,加工形成的废屑向下掉落至排屑槽内。加工时,部分废屑会掉落到导屑板上,此时,两块倾斜设置的导屑板能将废屑引导至排屑槽内,提升本排屑机构的排屑效果。在上述的机床的排屑机构中,两块立板相互平行,排屑板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在两块立板的内壁上,所述排屑槽位于副盘中轴线的正下方。排屑槽位于副盘中轴线的正下方,便于部分加工形成的废屑直接掉落至排屑槽内,提升排屑效果。在上述的机床的排屑机构中,其中一块立板上开设有与排屑槽相连通的排屑口,所述排屑螺杆的一端伸入所述排屑口内,排屑螺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源。驱动源优选为电机,电机带动排屑螺杆转动,使得排屑槽内的废屑被排屑螺杆推送至排屑口处,再由排屑通道排送至输送带上。在上述的机床的排屑机构中,所述机床的排屑结构还包括链板式排屑机,所述输送带为链板且输送带水平设置在链板式排屑机上,所述链板式排屑机的机架上还设有倾斜设置的倾斜链板,所述倾斜链板与输送带相接使得输送带上的废屑能够输送至倾斜链板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链板式排屑机旁还会放置相应的废屑收集箱,排屑管排出的废屑掉落至输送带上,然后再输送至倾斜链板上最终掉落至废屑收集箱内进行收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机床的排屑机构具有一下优点:1、本排屑机构中,排屑通道沿排屑螺杆的输送方向延伸且排屑通道自入口端向出口端逐渐向下倾斜,这样的设计能避免一些细长型切削废屑或者结成团的连续废屑在排屑通道内出现移动方向的大幅度改变而导致的阻塞问题,提升了排屑效果。2、本排屑机构中,排屑通道的出口相邻设置于输送带的上方且向下朝向输送带,使得排屑通道出口处的细长型切削废屑或者结成团的连续废屑会与输送带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而受到输送带的牵拉力,便于排屑通道出口处的废屑顺畅排出,因此进一步提升了排屑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机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机床省去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机床省去部分结构后的剖视图一。图4是排屑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机床省去部分结构后的剖视图二。图中,1、床体;11、排屑槽;12、立板;13、导屑板;14、排屑板;15、排屑口;2、排屑管;21、排屑通道;3、链板式排屑机;31、输送带;32、倾斜链板;33、刮板;4、排屑螺杆;5、主轴;6、副盘;7、驱动源;8、动力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机床的排屑机构中,机床包括床体1,床体1上设有若干个动力头8,床体1包括两块竖直设置且相互正对的立板12,其中一块立板12上设置有主轴5,主轴5上固连有副盘6且副盘6位于两块立板12之间,加工时,工件通过夹具定位在副盘6上,床体1上的动力头8对工件进行加工。如图2和图3所示,本排屑机构包括输送带31和设置在床体1上的排屑槽11,排屑槽11内设有水平方向设置的排屑螺杆4,床体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床的排屑机构,所述机床包括床体(1),本排屑机构包括输送带(31)和设置在床体(1)上的排屑槽(11),所述排屑槽(11)内设有水平方向设置的排屑螺杆(4),所述机床还具有与排屑槽(11)的出口相连通的排屑通道(2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通道(21)沿排屑螺杆(4)的输送方向延伸且排屑通道(21)自入口端向出口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排屑通道(21)的出口相邻设置于输送带(31)的上方且向下朝向所述的输送带(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床的排屑机构,所述机床包括床体(1),本排屑机构包括输送带(31)和设置在床体(1)上的排屑槽(11),所述排屑槽(11)内设有水平方向设置的排屑螺杆(4),所述机床还具有与排屑槽(11)的出口相连通的排屑通道(2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通道(21)沿排屑螺杆(4)的输送方向延伸且排屑通道(21)自入口端向出口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排屑通道(21)的出口相邻设置于输送带(31)的上方且向下朝向所述的输送带(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的排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31)的输送方向与排屑螺杆(4)的输送方向相一致,所述输送带(31)的顶面上设有刮板(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床的排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上位于排屑槽(11)的出口处固连有排屑管(2)且该排屑管(2)的内孔为上述的排屑通道(21),所述排屑管(2)倾斜设置,排屑管(2)的高位置端固定在所述床体(1)上,排屑管(2)低位置端的底部具有竖直朝下的开口且该开口为排屑通道(21)的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床的排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包括两块竖直设置且相互正对的立板(12),其中一块立板(12)上设置有主轴(5),所述主轴(5)上固连有副盘(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