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蓄电池极柱浇铸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183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蓄电池极柱浇铸模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和浇铸模,所述浇铸模包括,底脚浇铸模,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下端设为连通型腔的开口,所述开口处安装有可上下活动的顶杆,所述顶杆上端尺寸与所述开口尺寸相匹配;柱身浇铸模,搁置在所述底脚浇铸模上端,所述柱身浇铸模有厚度不一的多个;上部浇铸模,搁置在所述柱身浇铸模上端且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上部浇铸模可在所述支撑框架上下滑动;依次扣合所述底脚浇铸模、所述柱身浇铸模和所述上部浇铸模后形成完整的极柱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于达到可灵活调整浇铸结构、无需开设多个模具从而降低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蓄电池极柱浇铸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极柱浇铸模装置,属于蓄电池领域,尤其涉及可调节蓄电池极柱浇铸模装置。
技术介绍
极柱为一端直接与汇流排连接,另一端或与外部导体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亦称端子),或与电池组中相邻的单体电池的一极连接的部件。铅酸蓄电池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模具浇铸出成形的极柱,再把极柱和铅酸蓄电池的其他组件在极群装配工序通过焊接的方式组装成一个完整的蓄电池。极柱整体以圆柱形的结构为主,除不同直径规格的极柱以外,相同直径规格的极柱形状也会有所差异。相同直径规格的极柱其上部锥形部位和底脚部分均相同,其区别在于极柱柱身部分的长度不同,目前市场上浇铸极柱时普遍使用整模浇铸或者左右型腔模扣合浇铸的方式,然而不同电池的规格较多,因此使用的极柱规格也比较多,同一直径规格的极柱无法根据其区别点调整相应的浇铸结构,如果同规格的极柱还需要因为柱身差异单独开设一个模具,其成本的开销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每个规格极柱均开设对应模具、无法灵活调整从而产生成本高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有效解决背景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调节蓄电池极柱浇铸模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和浇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铸模由可分离的三块构成:/n底脚浇铸模(2),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1)上,下端设为连通型腔的开口,所述开口处通过汽缸连接的方式活动安装有可滑动的顶杆(5),所述顶杆(5)尺寸与所述开口内径相匹配;/n柱身浇铸模(3),搁置在所述底脚浇铸模(2)上端,所述柱身浇铸模(3)有厚度不一的多个;/n上部浇铸模(4),搁置在所述柱身浇铸模(3)上端且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1)上,所述上部浇铸模(4)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1)竖直方向滑动调节;所述上部浇铸模(4)和所述柱身浇铸模(3)可分成两块对称的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当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节蓄电池极柱浇铸模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和浇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铸模由可分离的三块构成:
底脚浇铸模(2),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1)上,下端设为连通型腔的开口,所述开口处通过汽缸连接的方式活动安装有可滑动的顶杆(5),所述顶杆(5)尺寸与所述开口内径相匹配;
柱身浇铸模(3),搁置在所述底脚浇铸模(2)上端,所述柱身浇铸模(3)有厚度不一的多个;
上部浇铸模(4),搁置在所述柱身浇铸模(3)上端且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1)上,所述上部浇铸模(4)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1)竖直方向滑动调节;所述上部浇铸模(4)和所述柱身浇铸模(3)可分成两块对称的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当所述第一模体和所述第二模体扣合时形成完整的上部浇铸模(4)和柱身浇铸模(3)的型腔;所述第一模体和所述第二模体通过汽缸连接进行开合方向的滑动调节;依次扣合所述底脚浇铸模(2)、所述柱身浇铸模(3)和所述上部浇铸模(4)后形成完整的极柱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蓄电池极柱浇铸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上在所述浇铸模两侧对称安装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以可竖直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安装有导向杆(6),所述导向杆(6)横向贯穿所述上部浇铸模(4)且与之平行设置,所述导向杆(6)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侧所述固定板(7)上;所述导向杆(6)上在所述浇铸模两侧还固定安装有汽缸,两个所述汽缸的动力输出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模体和所述第二模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蓄电池极柱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黎瑾杨云强杨正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快乐电源涟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