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健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健身器,包括底支架和活动架,所述底支架的底部四个角上均粘接有橡胶垫,所述底支架的上表面焊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活动架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活动架之间转动连接有护板,所述护板的顶部设置有安全带,所述活动架的右侧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毛巾板,所述活动架的上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活动架的左端均焊接有脚架。该多功能健身器,通过人体进入VR环境,进行沉浸式运动健身,使得身体的热量比传统的热量消耗要高30%,同时在使用时,对自身的力气使用比较小,使得健身的效率可以大大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健身器
本技术涉及健身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健身器。
技术介绍
健身是一种体育项目,如各种徒手健美操、韵律操、形体操以及各种自抗力动作,体操可以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身体强健。如果要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至少一周锻炼3次。而目前VR的技术也越发的成熟,而运用VR技术和健身相结合,成为未来的一个大的趋势,目前传统的健身器材进行健身,比较辛苦劳累,且健身后的效率有点低,热量消耗相对较低,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功能健身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健身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健身器,包括底支架和活动架,所述底支架的底部四个角上均粘接有橡胶垫,所述底支架的上表面焊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活动架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活动架之间转动连接有护板,所述护板的顶部设置有安全带,所述活动架的右侧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毛巾板,所述活动架的上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活动架的左端均焊接有脚架。优选的,所述活动架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握柄,所述握柄的表面套接有橡胶套,所述护板的底部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焊接有转动体,所述转动体的表面转动连接在连接柱的内部,所述转动体的形状为球形。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前部焊接有护肘套,所述护肘套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活动架的上表面开设有T型槽,所述护肘套的底部滑动连接在T型槽的内壁,所述移动架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右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连接板的内部,所述调节螺杆的右端贯穿连接板并焊接有转轮。优选的,所述护肘套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护肘套均以移动架的中心为对称轴对称分布,所述握柄均位于护肘套的右方。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焊接有护腿套,所述护腿套的上表面开设有腿型槽,所述护腿套的前部焊接在活动架的后部,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焊接在活动架的底部,所述转动板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连接柱的表面。优选的,所述护腿套和护肘套的内部均设置有海绵,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大于第二弹簧的弹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多功能健身器,通过人体趴在整个设备上,两个手臂放在护肘套的内部,用手握住握柄,找到自身平衡点,之后戴上VR头盔,进入VR环境时,通过人体在装置上进行运动,来实现在VR内环境身体的变化,通过该种运动方式进行对自身的运动锻炼健身,通过该种沉浸方式的运动健身,使得身体的热量比传统的热量消耗要高30%,同时在使用时,对自身的力气使用比较小,使得健身的效率可以大大的提高。2.该多功能健身器,通过转动调节螺杆,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控制移动架的左右移动,使得对不同身高人群手臂的保护,提高了整体设备的使用人群。3.该多功能健身器,通过四组弹簧可以转动的更加的平稳,同时在使用者使用完后,经过弹簧的作用可以使得整个装置回复原样,使得下一个用户使用进入设备更加的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连接柱和护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调节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缓冲机构的示意图。图中:1、底支架;2、连接柱;3、护板;4、安全带;5、连接板;6、活动架;7、调节机构;71、调节螺杆;72、转轮;73、护肘套;74、移动架;75、弧形槽;76、T型槽;8、握柄;9、缓冲机构;91、转动板;92、第一弹簧;93、护腿套;94、第二弹簧;95、腿型槽;10、橡胶垫;11、脚架;12、毛巾板;13、连接杆;14、转动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多功能健身器,如图1-图3所示,包括底支架1和活动架6,底支架1的底部四个角上均粘接有橡胶垫10,底支架1的上表面焊接有连接柱2,连接柱2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机构9,活动架6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活动架6之间转动连接有护板3,护板3的顶部设置有安全带4,活动架6的右侧焊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的顶部设置有毛巾板12,活动架6的上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7,活动架6的左端均焊接有脚架11,毛巾板12上面是来放置毛巾的,避免汗水留在地上,同时在健身完成后,及时擦除汗液,避免出现着凉感冒的情况。本实施例中,活动架6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握柄8,握柄8的表面套接有橡胶套,护板3的底部焊接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底部焊接有转动体14,转动体14的表面转动连接在连接柱2的内部,转动体14的形状为球形,护板3和连接柱2的连接方式是采用球形的转动连接,从而可以保证整个装置的多个方向的自由度,使得人体可以进行俯仰转动的一切动作。此外,调节机构7包括有移动架74,移动架74的前部焊接有护肘套73,护肘套73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槽75,活动架6的上表面开设有T型槽76,护肘套73的底部滑动连接在T型槽76的内壁,移动架7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71,调节螺杆71的右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连接板5的内部,调节螺杆71的右端贯穿连接板5并焊接有转轮7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控制移动架74的左右移动,使得对不同身高人群手臂的保护。除此之外,护肘套73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护肘套73均以移动架74的中心为对称轴对称分布,握柄8均位于护肘套73的右方,而人体手部握住握柄8可以通过自身的平衡点进行动作,从而进行运动。实施例2如图4所示,缓冲机构9包括有转动板91,转动板91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一弹簧92和第二弹簧94,第一弹簧92的顶端焊接有护腿套93,护腿套93的上表面开设有腿型槽9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健身器,包括底支架(1)和活动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架(1)的底部四个角上均粘接有橡胶垫(10),所述底支架(1)的上表面焊接有连接柱(2),所述连接柱(2)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机构(9),所述活动架(6)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活动架(6)之间转动连接有护板(3),所述护板(3)的顶部设置有安全带(4),所述活动架(6)的右侧焊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顶部设置有毛巾板(12),所述活动架(6)的上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7),所述活动架(6)的左端均焊接有脚架(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健身器,包括底支架(1)和活动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架(1)的底部四个角上均粘接有橡胶垫(10),所述底支架(1)的上表面焊接有连接柱(2),所述连接柱(2)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机构(9),所述活动架(6)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活动架(6)之间转动连接有护板(3),所述护板(3)的顶部设置有安全带(4),所述活动架(6)的右侧焊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顶部设置有毛巾板(12),所述活动架(6)的上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7),所述活动架(6)的左端均焊接有脚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6)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握柄(8),所述握柄(8)的表面套接有橡胶套,所述护板(3)的底部焊接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底部焊接有转动体(14),所述转动体(14)的表面转动连接在连接柱(2)的内部,所述转动体(14)的形状为球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有移动架(74),所述移动架(74)的前部焊接有护肘套(73),所述护肘套(73)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槽(75),所述活动架(6)的上表面开设有T型槽(7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善仪,邓俊祺,
申请(专利权)人:火焱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