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决现有骨科手术用带尾帽长钩型螺钉钩端部锋利,在植入人体后可能会对人体二次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连接杆部、螺纹杆部和带翼卡头,连接杆部前端设有垂直于连接杆部长度方向的通孔,带翼卡头连接在通孔内,带翼卡头两端凸出于通孔,带翼卡头采用记忆合金制造,连接杆部后端与螺纹杆部连接,螺纹杆部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带翼卡头采用记忆合金制造,将带翼卡头端部折弯后置于条形槽内,便于穿过骨隧道,带翼卡头与螺母配合进行固定;带翼卡头端头和边缘均是圆弧段过渡,有利于安装后贴近骨骼生理结构,不会对骨骼组织造成二次伤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法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
技术介绍
后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损伤会直接导致膝关节的后向及旋转不稳,引起膝关节的退行性变。随着道路上车流量增多,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因此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几率明显增多。普通的手术多采用较大的切口并配合螺钉和缝线进行骨折块的固定,因此手术创伤大,有损伤神经血管的风险。专利(专利号:CN201110003354.8)公开了一种骨科手术用带尾帽长钩型螺钉(以下简称螺钉)。该螺钉包括:圆柱形空腔的塑料外套,塑料外套内设置有钛制螺钉,钛制螺钉的前端设置有记忆合金钩,钛制螺钉末端设置有螺帽与垫片。该结构的螺钉存在以下问题:记忆合金钩端部锋利,在植入人体后可能会对人体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以解决现有骨科手术用带尾帽长钩型螺钉钩端部锋利,在植入人体后可能会对人体二次伤害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包括连接杆部、螺纹杆部和带翼卡头,连接杆部前端设有垂直于连接杆部长度方向的通孔,带翼卡头连接在通孔内,带翼卡头两端凸出于通孔,带翼卡头采用记忆合金制造,连接杆部后端与螺纹杆部连接,螺纹杆部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连接杆部上设有两个条形槽,两个条形槽分别位于通孔两端且与通孔端部相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通孔和带翼卡头设有2组,形成四卡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连接杆部上设有四个条形槽,四个条形槽分别位于两个通孔两端且与通孔端部相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通孔方向垂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带翼卡头与通孔采用过盈配合。在成型后,带翼卡头不会轻易窜动,从而保证带翼卡头稳定牢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带翼卡头端部和边缘为圆弧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带翼卡头采用钛镍记忆合金制造。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连接杆部和螺纹杆部采用钛合金或纯钛材料制造。这两种材料均有较好的加工性能,便于加工螺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内固定器,其带翼卡头采用记忆合金制造,将带翼卡头端部折弯后置于条形槽内,可减小其外径,便于将本技术穿过钻孔后的骨隧道,从而使手术安装和拆卸方便,需要固定时,喷洒人体温度的生理盐水,条形槽内的带翼卡头自行展开,展开的带翼卡头卡在骨隧道内,然后再螺母旋紧在骨隧道端部,配合固定本技术,操作便捷;2.本技术中的带翼卡头有双卡(即一组带翼卡头和通孔)和四卡(即两组带翼卡头和通孔)两种形式,通过带翼卡头的展开用以固定骨折块,不同大小的骨折块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卡头;3.带翼卡头端头和边缘均是圆弧段过渡,有利于安装后贴近骨骼生理结构,且不会对骨骼组织造成二次伤害;4.本技术使用方法简单,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中带翼卡头展开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带翼卡头闭合时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带翼卡头;2-连接杆部;3-螺纹杆部;4-螺母;5-通孔;6-条形槽;7-骨折块;8-胫骨;9-骨隧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带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包括连接杆部2、螺纹杆部3和带翼卡头1,连接杆部2前端(以图1为例,上边为连接杆部2的前端,下边为后端)设有垂直于连接杆部2长度方向的通孔5,带翼卡头1连接在通孔5内,带翼卡头1两端凸出于通孔5,带翼卡头1采用记忆合金制造,连接杆部2后端与螺纹杆部3连接,螺纹杆部3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4。连接杆部2上设有两个条形槽6,两个条形槽6分别位于通孔5两端且与通孔5端部相接。通孔5和带翼卡头1设有2组。连接杆部2上设有四个条形槽6,四个条形槽6分别位于两个通孔5两端且与通孔5端部相接。两个通孔5方向垂直。带翼卡头1与通孔5采用过盈配合。带翼卡头1端部和边缘为圆弧状。带翼卡头1采用钛镍记忆合金制造。连接杆部2和螺纹杆部3采用钛合金或纯钛材料制造。螺纹杆部3和连接杆部2制造为一体式。带翼卡头1材料采用钛镍记忆合金,植入人体后,生物相容性好,可以有持续加压的效果。连接杆部2、螺纹杆部3材料是采用钛合金或纯钛,其加工性能好。连接杆部2和螺纹杆部3的大小根据手术开孔的骨隧道直径设计,为圆柱状,此形状可方便安装和拆卸;在保证骨折块被固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使其直径小,从而减小患者的异物感。带翼卡头1端头和边缘部均是圆弧段过渡,有利于安装后贴近骨骼生理结构,且不会对骨骼组织造成二次伤害。螺纹杆部3和螺母4进行配合,通过调节螺纹的位置从而紧固带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必要时螺母可以搭配平垫片来进行紧固。具体使用方法:手术时,将带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放入无菌冰盐水中,使之充分冷却后在冰盐水中用圆筒状工具套住带翼卡头1,将记忆合金带翼卡头1收紧并置于条形槽6内,如图5所示。在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切口,然后使用手术器械(重建专用工具)让游离的骨折块7预复位,并固定骨折块7,使其不移动。剥离组织露出患骨,使用专用钻头在骨折块7和胫骨8进行钻孔,保障骨折块7和胫骨8在的钻孔在一条中心线上,形成连通的骨隧道9。将已收紧的带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顺着骨隧道9的方向进行穿入;记忆合金带翼卡头1到达骨折块7部位时,喷洒人体温度的生理盐水,记忆合金带翼卡头1变形展开,如图4所示;展开的带翼卡头1卡紧在骨隧道9内,如图6所示,进而紧固骨折块。将螺母4旋入螺纹杆部3,根据骨隧道9的长度来确定螺母4的位置,将螺母4旋紧在骨隧道9一端,通过带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一端螺纹的配合和另外一端记忆合金带翼卡头1的固定,从而使骨折处进行复位。若有较长的螺纹杆部3突出,则可对其进行切断;但需保证留有一段螺母的紧固和支撑段。在锁紧螺母4并调节螺纹杆部3长度后,安装完成。患者骨骼愈合后,取出带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时需切口,剥离组织露出后,用消毒冰盐水浸泡的纱布冷敷记忆合金带翼卡头1,将带翼卡头1适当收拢,即可容易地取出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记忆合金带翼卡头1直径较大,可以保证在固定骨折块时的强度。同时,连接杆部2直径比钻孔后的骨隧道9较小,不会使手术安装、拆卸困难。在保证螺纹杆3的螺纹段强度的情况下,使螺纹杆部3的直径尽量小,一方面可使手术安装拆卸方便,另一方面也不会使患者有较大的异物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部(2)、螺纹杆部(3)和带翼卡头(1),连接杆部(2)前端设有垂直于连接杆部(2)长度方向的通孔(5),所述带翼卡头(1)连接在通孔(5)内,带翼卡头(1)两端凸出于通孔(5),带翼卡头(1)采用记忆合金制造,连接杆部(2)后端与螺纹杆部(3)连接,螺纹杆部(3)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部(2)、螺纹杆部(3)和带翼卡头(1),连接杆部(2)前端设有垂直于连接杆部(2)长度方向的通孔(5),所述带翼卡头(1)连接在通孔(5)内,带翼卡头(1)两端凸出于通孔(5),带翼卡头(1)采用记忆合金制造,连接杆部(2)后端与螺纹杆部(3)连接,螺纹杆部(3)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部(2)上设有两个条形槽(6),两个条形槽(6)分别位于通孔(5)两端且与通孔(5)端部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和带翼卡头(1)设有2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翼卡头后交叉韧带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强,丁维军,闫鹏伟,李健,缪祥文,王亮亮,郑亚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西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