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创指骨撕脱骨折复位内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排钉固定器组件和连接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架、螺纹杆、上插板孔、下插板孔、双排钉引导插板、单排钉引导插板、第二导引孔、导引孔、排钉固定插板、固定孔、连接板、插槽、插槽孔、支撑架、旋钮、双排钉专用加压杆、单排钉专用加压杆、单排钉、通槽和双排钉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有利于骨折复位固定,促进患者康复,而且经济成本低廉,固定器组件经消毒灭菌后可反复重复使用,节约了经济成本,同时简化了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保护撕脱骨折块周围血运,防止内固定后复位丢失,实现撕脱骨折一期愈合,避免钉道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创指骨撕脱骨折复位内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创指骨撕脱骨折
,具体为一种微创指骨撕脱骨折复位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指骨撕脱骨折,现有最接近同类技术主要是克氏针内固定技术和U型指拖外固定技术。克氏针是一种骨科常用的手术内植物,为一端尖头,一端钝头的平直表面光滑的不锈钢钢针。其规格一般固定在长约23厘米,直径在0.88-4厘米之间。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固定,也常被用在骨科手术临时骨折块的固定中。U型指拖是另一种骨科常用保守治疗局部制动的外固定方式。具有海绵状内衬接触皮肤,和可弯折的长方形铝板作为外衬起到夹板作用,夹板近侧和远侧具有两根粘着带用于固定手指。具体规格型号不一。用于固定远节指骨撕脱骨折、粉碎性骨折和指间关节脱位等。克氏针固定技术为手术治疗技术。1、闭合穿针骨折对位不佳,因此常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手术损伤撕脱骨折周围血运,容易将骨折块变成死骨。2、由于克氏针需要动力系统钻入,对周围软组织和骨质有热损伤。3、使用克氏针固定时很大程度上依赖手术医生的经验,出错率较高,手术时间长,反复穿针对撕脱骨折块造成较大影响。4、虽然属于内固定,由于没有断端加压,因此也属于相对稳定固定技术。5、由于克氏针没有螺纹,因此内固定容易松动;如撕脱骨折块较小,仅用一根克氏针固定时,存在旋转不稳定,容易发生复位丢失。6、而且由于其尾端留在体外,要求患者进行钉道护理,因此还存在钉道感染等风险。U型指拖属于外固定装置。1、外固定装置稳定强度较低,属于相对稳定固定技术。骨折往往实现二期愈合,易造成畸形愈合,影响患肢功能。2、当闭合损伤合并肌腱损伤时,撕脱骨折容易形成骨折不连接或锤状指。因此患者不仅活动受限,还有可能面临二次手术的风险。3、患者带指拖时间长达一月,容易带来指间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预后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创指骨撕脱骨折复位内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创指骨撕脱骨折复位内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排钉固定器组件和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两个排钉固定器组件上;所述排钉固定器组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与底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靠近固定架的一端贯穿固定架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上插板孔和下插板孔,位于同侧的两个上插板孔之间设置双排钉引导插板,所述双排钉引导插板上开设有导引孔,位于同侧的两个下插板孔之间设置有排钉固定插板,所述排钉固定插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两个固定架相对一侧的顶部,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插槽,所述固定架靠近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与插槽相适配的插槽孔,所述插槽靠近插槽孔的一侧贯穿插槽孔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的顶部设置有双排钉专用加压杆,所述双排钉专用加压杆的底端从上至下依次贯穿旋钮和支撑架且延伸至支撑架的外部,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且对应双排钉专用加压杆的位置开设有与双排钉专用加压杆相适配的通槽,所述双排钉专用加压杆的底部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双排钉,所述双排钉的底部贯穿通槽且延伸至其外部。优选的,所述上插板孔的顶部与位于顶部的螺纹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下插板孔的底部与位于底部的螺纹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插槽靠近插槽孔的一侧与插槽孔相互接触。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内壁分别与上插板孔和下插板孔相互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架、螺纹杆、上插板孔、下插板孔、双排钉引导插板、单排钉引导插板、第二导引孔、导引孔、排钉固定插板、固定孔、连接板、插槽、插槽孔、支撑架、旋钮、双排钉专用加压杆、单排钉专用加压杆、单排钉、通槽和双排钉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有利于骨折复位固定,促进患者康复,早日回归社会生产生活,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而且经济成本低廉,固定器组件经消毒灭菌后可反复重复使用,节约了经济成本,同时简化了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保护撕脱骨折块周围血运,防止内固定后复位丢失,实现撕脱骨折一期愈合,避免钉道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排钉固定器组件和连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排钉固定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双排钉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双排钉引导插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排钉固定插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双排钉固定骨折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双排钉专用加压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单排钉专用加压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单排钉引导插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单排钉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单排钉固定骨折块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钉固定器组件、11固定架、12螺纹杆、13上插板孔、14下插板孔、15双排钉引导插板、151单排钉引导插板、152第二导引孔、16导引孔、17排钉固定插板、18固定孔、2连接机构、21连接板、22插槽、23插槽孔、24支撑架、25旋钮、26双排钉专用加压杆、261单排钉专用加压杆、262单排钉、27通槽、28双排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12,一种微创指骨撕脱骨折复位内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排钉固定器组件1和连接机构2,连接机构2设置在两个排钉固定器组件1上。排钉固定器组件1包括固定架11,固定架11的顶部与底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螺纹杆12靠近固定架11的一端贯穿固定架11且延伸至其内部,固定架11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上插板孔13和下插板孔14,上插板孔13的顶部与位于顶部的螺纹杆12固定连接,下插板孔14的底部与位于底部的螺纹杆12固定连接,固定架11的内壁分别与上插板孔13和下插板孔14相互接触,位于同侧的两个上插板孔13之间设置双排钉引导插板15,双排钉引导插板15上开设有导引孔16,位于同侧的两个下插板孔14之间设置有排钉固定插板17,排钉固定插板17上开设有固定孔18。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板21,连接板21设置在两个固定架11相对一侧的顶部,连接板2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槽22,固定架11靠近连接板21的一侧开设有与插槽22相适配的插槽孔23,插槽22靠近插槽孔23的一侧贯穿插槽孔23且延伸至其内部,插槽22靠近插槽孔23的一侧与插槽孔23相互接触,连接板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4,支撑架24的顶部设置有旋钮25,旋钮25的顶部设置有双排钉专用加压杆26,双排钉专用加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创指骨撕脱骨折复位内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排钉固定器组件(1)和连接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设置在两个排钉固定器组件(1)上;/n所述排钉固定器组件(1)包括固定架(11),所述固定架(11)的顶部与底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靠近固定架(11)的一端贯穿固定架(11)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固定架(11)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上插板孔(13)和下插板孔(14),位于同侧的两个上插板孔(13)之间设置双排钉引导插板(15),所述双排钉引导插板(15)上开设有导引孔(16),位于同侧的两个下插板孔(14)之间设置有排钉固定插板(17),所述排钉固定插板(17)上开设有固定孔(18);/n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设置在两个固定架(11)相对一侧的顶部,所述连接板(2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插槽(22),所述固定架(11)靠近连接板(21)的一侧开设有与插槽(22)相适配的插槽孔(23),所述插槽(22)靠近插槽孔(23)的一侧贯穿插槽孔(23)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连接板(21)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架(24),所述支撑架(24)的顶部设置有旋钮(25),所述旋钮(25)的顶部设置有双排钉专用加压杆(26),所述双排钉专用加压杆(26)的底端从上至下依次贯穿旋钮(25)和支撑架(24)且延伸至支撑架(24)的外部,所述连接板(21)的顶部且对应双排钉专用加压杆(26)的位置开设有与双排钉专用加压杆(26)相适配的通槽(27),所述双排钉专用加压杆(26)的底部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双排钉(28),所述双排钉(28)的底部贯穿通槽(27)且延伸至其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创指骨撕脱骨折复位内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排钉固定器组件(1)和连接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设置在两个排钉固定器组件(1)上;
所述排钉固定器组件(1)包括固定架(11),所述固定架(11)的顶部与底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靠近固定架(11)的一端贯穿固定架(11)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固定架(11)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上插板孔(13)和下插板孔(14),位于同侧的两个上插板孔(13)之间设置双排钉引导插板(15),所述双排钉引导插板(15)上开设有导引孔(16),位于同侧的两个下插板孔(14)之间设置有排钉固定插板(17),所述排钉固定插板(17)上开设有固定孔(18);
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设置在两个固定架(11)相对一侧的顶部,所述连接板(2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插槽(22),所述固定架(11)靠近连接板(21)的一侧开设有与插槽(22)相适配的插槽孔(23),所述插槽(22)靠近插槽孔(23)的一侧贯穿插槽孔(23)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连接板(21)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架(24),所述支撑架(24)的顶部设置有旋钮(25),所述旋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珅,吴天一,刘衒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